“喜儿”为何来南京?

政务   2024-10-15 16:00   江苏  


□ 成贤街语



上一周,属于中国电影,亦属于南京。


10月12日,“2024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在南京长江大桥之畔的江边步道“映虹桥”启幕,田华、陈宝国、李雪健、葛优、张光北等70多位知名电影人,齐聚南京、星光璀璨。


有人好奇,在电影界,“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是什么“咖位”?又将在南京,激荡出怎样的火花?



01 国字号“电影周”,缘何牵手南京?



10月12日,宣布“电影周”开幕的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


前不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这位已经97岁高龄、成功塑造《白毛女》中的“喜儿”等经典银幕形象的老人,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此次,是田华在国庆之后第一次走出家门,为的就是专程赴南京参加“电影周”。


能让中国电影界泰斗田华,坐着轮椅也要下江南的,显然是电影界的大事。作为隶属中宣部、早在1985年就推出“学会奖”——“金凤凰奖”的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为何会牵手南京?




其实,在很多电影人眼中,南京是一座属于电影的宝藏之城。


南京,藏着中国电影界的诸多“第一”。南京,生产了中国第一台电影放映机、第一只放映镜头、第一架电影摄像机、第一套电影制片设备;走出了王馥荔、沈丹萍、梅婷、海清、倪妮等一大批知名电影人。


南京,电影原创力量的“潜龙在渊”。六朝古都、中国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学之都”,加之南北交融的人间烟火气,让南京历来都是电影创作的沃土。影史钩沉,严恭导演的《三毛流浪记》,万氏兄弟的《大闹天宫》、水华的《白毛女》《烈火中永生》等,都与南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在宁高校的影视类专业,更是为电影业储备了大批“后浪”。


南京,全国知名的电影取景地。中山陵的梧桐大道、东南大学的涌泉池、浦口老火车站……每年,有上百部影视作品在南京拍摄取景,其中不乏《人民的名义》《情深深雨濛濛》《金陵十三钗》《推拿》等“爆款”影视作品。


南京,常年排名全国前10的“票仓城市”。南京有100多家影院,今年又发放了1000多万元数字人民币观影补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京已累计产出电影票房6.38亿元,超1500万人次走进影院观影,是电影人喜爱的“高票仓”城市。


尽管几乎囊括电影产业的全链条,但除了业内人士,众多喜爱电影的观众,却甚少会将电影与南京联想在一起。原因也很简单:缺少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影品牌活动,让南京走到电影世界的“聚光灯”之下。


如今,随着“电影周”的落户,南京电影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终于要被补上了。当电影再度邂逅南京,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02 电影人南京走基层,打开电影的“传世之心”



在简短的“电影周”开幕式之后,电影人移师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参加两场重磅活动:“我和我的祖国——火红年代”主题国产电影展映、中国电影人口述纪录行动《口述影史》开播活动。


在活动中,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关注:除了众多知名电影艺术家,现场还特别邀请了劳模、工匠代表等社会人士莅临。主办方表示,这是为了彰显中国表演事业“源于人民,归于人民”的深刻内涵。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2024年,从春节档的《热辣滚烫》《第二十条》,到暑期档的《逆行人生》,再到国庆档的《志愿军:存亡之战》……“爆款”电影,都是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精心打磨的精品力作。




那么,优秀的电影作品,从何而来?在“电影周”上,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动情地说:“我最看重‘人民’这两个字,因为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我拍的戏,多是反映伟大时代中的英雄和人民的形象。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我,对于你们来说,我是银幕上的一个过客;而你们对我来说,是创造历史的最美的花一朵、最亮的星一颗。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这“传世之心”,必然孕育、萌芽于热辣滚烫的人世间。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为了刻画好一个人物,往往不遗余力地深入这个群体,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正如86版《红楼梦》,从筹备到播出整整跨越5年之久,演员们从研读《红楼梦》,到揣摩角色心理、动作,再到妆容、服饰,“匠心”可谓无处不在。


当然,电影产业化之后,筹备、拍摄制作、上映推广等并不需要如同86版《红楼梦》那样让人“望眼欲穿”。但是,表演艺术的底色——生活,却总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


在“电影周”期间,特别策划了“电影人在南京”的“三进”系列活动,组织电影人进社区、进高校、进军营,对话“百味人间”。毕竟,不深入人民的生活,就得不到生活的滋养,也就难以登临艺术的高峰。


在南京举办的“电影周”,要让烟火人间的每一个你我,成为“电影版图”里的群星璀璨。



03 电影+城市,会开出怎样的花朵?



今年“电影周”的主题是:电影与城市。


有数据显示,全球的旅游产业收益中,受影视作品影响产生的旅游收益占20%左右。电影《大鱼海棠》带火了福建土楼,《长安十二时辰》《流浪地球》给西安、重庆再添了一波“天降流量”……南京能否跑通“电影+文旅”这条火热赛道?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作为诸多“爆款”电影的取景地,南京早已频频“出圈”。今年上半年,常住人口950多万的南京,接待游客达1.03亿人次,真的如网友所言“来了一亿人”。


然而,南京布局“电影版图”的雄心,却不止于此。


南京举办“电影周”,不仅要展映中国电影的“爆款”、佳作,展现中国表演艺术家的魅力、风范儿;更要依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北交融的世情风物,以及蓬勃发展的电影产业,推动更多优秀电影脱颖而出,吸引人们“破壁”更多冷门佳片、见证多元电影。


在短视频时代,“短”有短的肆意、舒爽,但“长”也有长的魅力、韵味。总是会有人愿意“慢”下来,去体味画面的美感、故事的张力和生命的厚重。


在业界,每一场电影节展,都是对城市的一次集中宣推,也是让本土文旅资源深度发酵的大好时机。如何以“电影周”为媒,促进电影产业界交流,提升城市文化凝聚力,办法、思路还有很多,值得南京与电影业界共同探索。



电影,其实就是生活的提炼。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精彩的电影。


因此,南京举办的“电影周”,从来不是电影人的自娱自乐;而是在生活中,或愉快、或纠结、或挣扎的芸芸众生,抚平生命的褶皱、寻找前行力量的“梦工厂”。




内容来源|南京广电集团《锐见》

图片来源丨北极阁瞭望、南京广播电视台、汪春、毛劲松

编辑 | 巢宸舒

校对|苏芮

责编 | 聂颖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

南京发布
权威发布,清新服务。这里是南京市委市政府新媒体平台,南京市委网信办负责运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