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蟾蜍中毒后,该如何急救?

文摘   2024-10-17 09:11   海南  

一说到蟾蜍

(癞蛤蟆,粤语读法为蠄蚷)

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满身的疙瘩,丑陋的外形


大概许多人看见它怕还来不及

但是它具有药用价值

还有人把它当食物

但是不建议你这么做

因为蟾蜍它有毒!


什么都吃只会害了你



2023年,惠州一儿童和小伙伴们玩起了“火烤蟾蜍”的游戏,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患儿竟然吃起了烤蟾蜍。其余小伙伴没吃,就他吃了,结果中毒了。


2018年,广东省一家庭在聚餐时捕捉食用了蟾蜍酿成悲剧5人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



蟾蜍俗称“癞蛤蟆”,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蟾蜍表面腺体和耳后腺分泌白色浆液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包括蟾毒配基、 蟾蜍毒素、 蟾毒色胺类等。蟾蜍毒素和蟾蜍配基毒素,它能影响心肌,引起心律失常而致死亡;儿茶酚胺类化合物,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吲哚烷基胺类化合物,可引起幻觉



蟾蜍的毒素主要分布在皮肤、耳后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其蝌蚪及卵都含有毒素



蟾蜍的毒素主要是蟾酥,是蟾蜍科动物的干燥分泌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镇痛、消炎、麻醉,还有抗癌、强心等作用,还有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效果。因其药效,被制成六神丸、金蟾丸、蟾蜍丸。



蟾蜍中毒多数是因为吃了污染蟾毒的蟾肉或服用过量的蟾蜍汤引起。中毒症状可表现为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嗜睡、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口唇及四肢麻木、膝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剥脱性皮炎,如果蟾毒误入眼内,可引起眼睛红肿,甚至失明






自救


服用蟾蜍后发生蟾蜍中毒症状,可先自行催吐,如用筷子压迫舌根促使呕吐,以减少胃肠道的吸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医院救治



催吐洗胃、对症处理、血液净化治疗。其中血液净化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一种非常有效的净化治疗手段,尤其是在毒物及药物中毒方面,是临床抢救危重中毒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可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谨慎进食



大家可能认为蟾蜍去除皮和内脏就没毒,甚至把蟾蜍当菜食用。


蟾蜍毒性成分不仅存于腮腺和皮肤腺,还可能存于肌肉、肢爪、肝脏、卵巢中,一般烹调法不能破坏其活性。就算煲汤煮沸,存在的肌肉和骨头的蟾蜍毒素因耐热不会全部灭活。



不可盲目相信偏方


盲目实践偏方不可取,不要轻信蟾蜍可治各种顽疾的江湖游医之言,更不能自行将蟾蜍当“药”进食,有病要去正规医院规范诊治



加强宣传教育



很多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缺乏常识,只有让公众了解蟾蜍的潜在毒性危害,才能警惕该类事件的发生。




河豚鱼



河豚鱼,因其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后易因中毒而导致神经麻痹,进而发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河豚毒素潜伏期一般为0.5~3小时,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药和治疗方法


建议:应从合法渠道采购和购买河豚鱼及其产品。禁止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营养殖的河豚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豚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鱼




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织纹螺含有河豚毒素,每年春夏季毒性更大,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建议: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千万别吃。



铜铸蟹



铜铸蟹,又称铜铸熟若蟹,头胸甲壳呈横卵圆形,背部隆起分区明显,表面光滑。全身表面呈青绿至紫褐色,其间有白色,褐色与青橙色的不规则花纹,形成特殊的斑驳色彩。甲长约5公分、宽约10公分。



可能含有麻痹性生物毒素,中毒病人表现为口唇、手脚发麻,步态不稳等症状



圆尾鲎



圆尾鲎(“hou”第四音),也称马蹄蟹或蝎鲎,平均体长30厘米左右,体重平均0.5公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不可食用。



圆尾鲎成体及幼体的卵、肌肉、黄色结缔组织均富积有毒素,误食后会出现头晕、胸闷、口周麻木、四肢无力等中毒症状,甚至会导致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应马上送医院救治,但目前针对圆尾鲎的毒素仍无药可治,只能通过催吐、洗胃、血液灌输等方式救治。


END

来源:佛山疾控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编辑: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全省唯一!入选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建言献策优秀论文公示名单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用于发布与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宣传、动态资讯发布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