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作曲家沃尔夫冈·里姆(Wolfgang Rihm)于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德国城市埃特林根去世,享年72岁。
©️Uli Deck
沃尔夫冈·里姆1952年出生于德国城市卡尔斯鲁厄,1963年开始作曲。他曾在卡尔斯鲁厄音乐大学师从欧根·维尔纳·维尔特(Eugen Werner Velte)学习作曲。1972至1973年在科隆师从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 (Karlheinz Stockhausen),并于 1973 至 1976 年在弗莱堡音乐大学师从克劳斯·胡贝尔 (Klaus Huber)(作曲)和汉斯·海因里希·埃格布莱希特 (Hans Heinrich Eggebrecht)(音乐学)。1973年至1978年间,里姆在卡尔斯鲁厄、达姆施塔特讲授作曲,1981年在慕尼黑音乐学院担任讲师,1985年,他接替老师欧根·维尔纳·维尔特担任卡尔斯鲁厄音乐大学作曲系主任。1974年,里姆的管弦乐作品《Morphonie - Sektor IV》首演,此后几年里,他在音乐界得到了广泛认可。他自1982年起担任德国作曲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自1984年起担任德国音乐理事会主席团成员,1984/85 年和1997 年,他曾担任柏林音乐学院研究员和德国音乐理事会主席团成员,1984年至 1989年担任音乐杂志《Melos》联合编辑,1984年至1990年担任柏林德意志歌剧院音乐顾问,1990年至1993年担任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技术中心(ZKM)音乐顾问。1995年,他成为莱茵高音乐节年度作曲家的第五位荣誉获得者。1998年,柏林自由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认为他是一位 “在其极为广泛的作曲作品中体现了创作自由,倡导艺术自由美学,并写下了大量具有非凡音乐学意义的理论性著作”的艺术家。2013/2014 年,他担任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的驻团作曲家。2016 年夏天,里姆接管了皮埃尔·布列兹创办的琉森(Pierre Boulez)音乐节学院的总艺术总监工作。作为一名作曲家和音乐作家,里姆倡导一种以主观表达需求为中心的美学。
从风格上看,里姆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他的早期作品沿袭了从贝多芬晚期器乐作品到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的传统。由于其鲜明的主观性,里姆的音乐在当时偶尔被归类为 “新简约”。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里姆的音乐逐渐形成了一种简洁明快的风格;在对音乐语义进行新探索的意义上,声音被解释为“密码”。从20世纪90年代起,这两种立场就像正反两方面,但同时里姆也一直在寻找将它们综合起来的方法,音乐表述的日益简洁催生了精湛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