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山西这座寺庙里的佛像会动…

楼市   2024-12-05 07:30   北京  


学术使命,本真情怀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建筑史学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皇善寺


“文明守望工程”,

是山西省率先在全国

开展的一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旨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

通过捐资、集资、出资、认养、

提供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

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

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

工程自2017年启动以来,

得到社会、企业、个人的积极响应,

至今已有473处文物建筑得到认领认养,

共保共享的合力正在形成。



今年9月,

山西晚报联合山西省文物局,

启动“我是古建保护推介官”活动,

助力山西“文明守望工程”,

为低级别文物发声。

近日,

活动遴选出22处低级别古建,

向社会各界推介。


文博山西相关文章

最新!山西这22处古建等你来“认领认养”!


山西晚报•文博山西

将陆续推出这22处低级别古建的实地探访报道,

让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

让它们的身影获得更多关注。


往期回顾

山西广武玉皇庙:何日重现“玉皇”风姿?

这里有座龙王庙:龙王归隐去,谁能认领归?

山西有处戏剧“活标本”,等你来认领!



古建档案

古建:皇善寺


地址:阳泉市郊区荫营镇坪上村


级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认领认养电话:0353—5056057



山西晚报2024年12月3日报道版面


“听老人们说,以前村里的小孩子都不敢来这里。因为一进大殿,只要踏上‘机关’踏板,殿里佛像的眼睛、胳膊就会动起来……”日前,山西晚报记者来到位于阳泉市郊区荫营镇坪上村的皇善寺,村民史海栋给记者详细介绍了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寺,以往在古装、玄幻等题材的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场景,仿佛跃然眼前。


古寺现状

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熠熠生辉


如今的皇善寺,安静地坐落在坪上村的一条马路边。寺庙大红色的墙体颜色与瓦蓝色的天空交相辉映,安静而肃穆,热烈而庄严。


“以前寺院大门不在这里,原来的皇善寺面积很大,寺院前面有一块大平地,东西两侧各有一株千年老槐树,直径都超过1米,树干高达20多米,树冠能遮掩多半个庙坪。”史海栋说。以前人们到皇善寺,都得从东、西两侧爬坡上来,东面的山坡叫东寺坡,西面的山坡叫西寺坡,寺前的大平地叫庙坪。


皇善寺凿刻精美的石牌坊


进入寺院门,迎面是一座凿刻精美的石牌坊,牌坊顶部中央雕刻着隶书体的“天竺流岳”四个字。石牌坊左侧有一块石匾“皇善寺免役碑记”,由下荫营村人苗淑秀书写。牌坊南向两侧便是皇善寺的下殿,分别是老君殿和送子观音殿。


刻有“皇善寺免役碑记”的石匾


穿过石牌坊,再登上五级石阶,就是皇善寺的上院。正面位置坐落着大雄宝殿。殿檐下有4根45×40厘米的砂石石柱,门额上高悬“大雄宝殿”的横匾。殿内神台上供奉释迦摩尼像。


大殿两侧是两个“耳殿”,东西侧分别是观音殿和地藏殿。在寺院中间东西两侧,还有两个“配殿”,分别是三帝殿和药王殿。三帝殿内供奉着尧、舜、禹的神像,药王殿则供奉着药王、虫王、二郎神的神像。


据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前,皇善寺南北长36米,东西宽36米,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寺院,占地面积达1300平方米。整座寺院中轴线贯通,上下院分明。1990年,为扩宽寺院前的公路,寺院大门、山门 过殿、两侧的钟鼓楼及下院的东殿、西殿均被拆除。直到1995年,坪上村对皇善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将原有的山门过殿、东西两侧的地藏殿、观音殿移建至上院台阶前。


古寺传说

回溯过往历史充满神秘色彩


关于皇善寺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相关史料称,皇善寺始重修于明万历辛丑年(1601年)和清光绪癸巳年(1893年),1995年、2011年又两次重修。


“古寺应该是建在明朝洪武年间。”史海栋告诉记者,2004年,阳泉收藏爱好者郑先国发现一个拓片,上面记载着皇善寺的创建时间。郑先国是在逛旧书摊时,发现了《皇善寺记》的拓片,该拓片是明代平定县名人苗蕃撰稿并书写的。拓片上清楚地写着皇善寺修建“始于洪武葺于万历成于崇祯……”经专家论证,这可能就是皇善寺始建时间的重要“佐证”。这一拓片被刻成石碑,现如今立在寺院大殿一侧。


《皇善寺记》


关于皇善寺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听老人们讲,当时寺院修的时候,选址原本不在这里,是在村子另外一个地方。寺院修建前,砖瓦这些材料也被拉到了那里。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堆在那里的材料,到第二天就全到了九龙口这个位置,也就是皇善寺的现址。人们也很奇怪,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把材料又运回原址。结果,第二天材料又到了九龙口这里,连续3天后,人们觉得,可能这是天意,就开始在这里建了。”史海栋说,这虽然是个无从考证的传说,但就这样流传下来了。据说,当年人们还发现村里的骡马那些日子疲惫不堪,有人说,一定是有“神”在晚上召唤它们去运送材料了。


谈论起皇善寺的“故事”,史海栋说“那可太多了!”在他记忆里,从小就听老人们时常说起,村里人对皇善寺也一直有着敬畏之情。


“据说,当时有小孩子来这里玩。进入大殿时,他们不小心踩了‘机关’踏板,佛像的眼睛、嘴巴、胳膊、手就会动起来,把他们吓坏了。”史海栋告诉记者,这个不是传说,是真实的“存在”。“旧时的殿内有个暗道,里面有挑线、踏板这些机关,这也就是佛像能动的原因,但后来这个暗道被封了。”听上去,还真有点玄幻的感觉。


山西晚报记者(右)在皇善寺采访


当地人对于皇善寺的崇敬,也缘于它的“灵气”:“人们都说这个寺里灵。我小时候听老人们说过一个故事,当时一个人得了重病,命不久矣,来寺里求平安。当时寺里的僧人给了他一包药,回去喝上以后上吐下泻,结果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痊愈了……”史海栋说,这个传说也说明了皇善寺在当地人心中的位置。现在,每到农历初一、十五,寺院会大开院门,迎接远近游人前来观瞻。


古寺保护

认领认养让文化持续传承


在采访中,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地已采取一系列举措,尽力让皇善寺这座古寺得到有效保护。


“根据皇善寺现状,我们加大了对皇善寺的保护力度,进行排危、修缮,确保它的本体安全。同时,我们也派了专人开展日常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我们也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我们还将持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对皇善寺进行保护修缮,同时展开认养认领工作。”阳泉郊区文物局工作人员张静告诉记者,当地还将多措并举加大对皇善寺的宣传力度,提升皇善寺的知名度,将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相结合,实现文物的有效传承和利用。


皇善寺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它就那样安静地矗立在那里。但是关于“它”,它的历史、它的故事……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就像牌坊上的四个大字“天竺流岳”,它到底该怎么解读,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思想,我们还不得而知。

而它,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需要我们始终保护、挖掘、传承。


石牌坊两侧的石雕



文/图|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温丽芳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吕国俊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也欢迎把此文章推荐给你的家人好友



— END 

来源:文博山西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有出入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公众号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建筑史学
关照建筑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学科研究前沿和传统文化视野,回应建筑史、建筑遗产保护及建筑史学研究当代被忽视,抚慰建筑史与建筑学术的伤痛,弘扬以建筑史与古建筑研究为主脉的中国建筑原生学术研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