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出手剑指投资违规 债券定价或有望“徐徐缓行”

财富   2024-12-24 18:04   上海  

CFIC导读

近年来自律机构精准出手、迅猛落地,向市场源源不断传递出强有力的“零容忍”信号,有助于规范和约束机构从业行为,净化市场生态,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原标题:【新华解读】监管出手剑指投资违规 债券定价或有望“徐徐缓行”
一直以来,债券市场作为企业直接投融资的重要渠道,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也难免浮现部分违规行为,无论是“老生常谈”的发行承销等非市场化违规操作,亦或是投资阶段诸如扰乱市场价格、利益输送等行为,都值得市场高度警惕,也亟需监管部门出手干预。
稍早据媒体报道,近期央行针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重拳出击”,目前第一批处罚名单已经基本确定,预计很快向社会公布,涉事原因主要是扰乱市场价格、利益输送、出借账户、规避监管、内控缺失等。本次处罚被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是上周央行集中约谈后的“余波”,且预计后续央行还会采取更多举措。
业内人士对新华财经表示,当前债券市场仍为对长期收益率走势保持一致观点,但对于利率调整速度的看法差异较大。未来债券定价风格究竟是保持既往“井井有条、徐徐缓行”,还是“一步调整到位”,有待央行等监管部门给予更多引导,以保证交易环境更加有序和健康。
多元化工具——“让政策调整走在市场曲线之前” 监管及时跟进化解债市风险
2024年以来,在“资产荒”压力与利率中枢下行的背景下,机构投资和配置选择逐渐收窄,尤其在四季度以来系列重磅政策接连发力、货币“适度宽松”基调确定之后,不少投资者更加青睐债券资产,由此也引发了阶段性的“资金抢券”与“收益率急跌”等非常规市场表现。
一位券商风控部门负责人对新华财经表示,日内消息所说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利益输送、扰乱市场价格等,最主要的还是监管担心部分违规投资行为引发“过度操作”,从而导致收益率过度下行,以及市场投资风险的不断积累。“利率水平越低,对于利率债投资者来说,风险越大,一个很小的波动,可能就会把债券的票息抹光。”该负责人补充道。
上周,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刊文称,12月18日上午,央行约谈了本轮债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进的金融机构,提出了一些要求,主要包括密切关注自身利率风险等风险状况,提高投研能力,加强债券投资稳健性;依法合规开展投资交易,央行近期已经严厉查处了一批涉嫌出借账户、扰乱市场价格、利益输送、内控缺失等违规行为的机构,同时正在全面摸排违规行为线索,后续将保持常态化的执法检查,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彼时,距离12月2日交易商协会对四家农商行(常熟银行、江南农商行、昆山农商行与苏农银行)处罚仅半个月左右,当时处罚的理由同样主要包括债券交易内控管理不健全、对交易员激励过度、导致部分交易员交易行为扭曲、部分交易涉及利益输送以及通过集中资金优势连续买卖、自买自卖和频繁报价撤价诱导交易等方式影响债券价格等。
可以说,近期债券市场收益率急跌的情形之下,难免隐藏一些违规“炒作”行为。“最常见的途径有两种,一个是现券市场增加杠杆,造成需求过度旺盛的现象,进而导致市场跟风;另一个就是期货市场操作,不断做多以达到同样目的。”前述负责人解释称。
除了通过监管处罚等警示手段,央行也亲自“下场”参与债券市场交易,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其信号意义对市场交投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推动收益率曲线更加健康形状的构建。
据央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年内已发布了四个月的相关操作行为。具体来看,2024年8月央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9月-11月,央行每月分别均净买入2000亿元债券,“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公告称。
常态化自律——剑指债券全链条违规行为 协会持续贯彻“零容忍”理念
实际上,债券市场自律监管趋严态势早就可见端倪。2024年以来,交易商协会一直在央行指导之下,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执行“零容忍”自律规范,接连公告多类型机构的典型违规行为和处罚案例,以警示市场参与者规范行为。
“协会在跟踪自律规范和处罚债市违规行为方面做得十分严格,从目前公开内容可以看出此前更多聚焦于发生在发行、承销等前端环节的非市场化发债操作,”前述负责人进一步指出,随着债券二级市场表现越来越“极致”,监管也将关注焦点阶段性放在投资端,通过监测、约谈等形式,及时遏制市场过激行为,这对于营造稳健、健康的交易环境十分重要。
“虽然目前违规行为蕴藏的风险状况整体可控,但为更好地发挥价格信号对债券市场资源的优化引导作用,提升金融供给效能,对于结构化发行等情形,要以有效方法予以治理化解,尤其要防止在处置风险时引发新的金融风险。”业内观点如是说。
据新华财经不完全统计,银行间市场在打击非市场发行和债市自律管理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显著,2024年以来,交易商协会累计发行10项自律处分工作动态,包括两则对2023年银行间债市的自律处分和管理措施通报,以及八期2024年银行间发债典型违规情形专项提示和处分案例通报。

据多位业内人士反馈汇总,当前债券非市场化发行主要有三种类型:结构化发行、私募代持发行、外部综收发行。其中,结构化发债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涉及机构和人员众多,利益兑现模式很复杂。在操作中,结构化发行大体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发行人认购资管产品的平层;二是发行人认购资管产品的劣后;三是发行人自购债券并质押融资。
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交易商协会本月初公告称,日前以通讯方式召开了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同意交易商协会秘书处设立自律调查二部。一年前,交易商协会秘书处已设立自律调查部,彼时对其定位是承担建立健全自律调查相关制度、集中接收违法违规举报投诉、登记受理案件线索、组织开展立案评估、执行案件调查等职责。
严查债券市场多环节各类违规行为,是监管部门一直坚决贯彻执行的重要道路之一。银行间市场近年来的违规行为自律管理措施,更是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点赞”。央行此前就曾在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上要求,“强化债券承销、做市、投资者合格性等市场机制建设”“提升债券市场韧性和市场化定价能力”。
业内观点普遍认为,近年来自律惩戒精准出手、迅猛落地,向市场源源不断传递出强有力的“零容忍”信号,有助于规范和约束机构从业行为,净化市场生态,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债市展业机构应牢记市场化准则,遵循市场秩序,推动债券发行和投资规范化。

本文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王菁 杨溢仁


 微信编辑:胡闻哲 






《风险预警·金融版》简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区域企业发展大局,需要对金融风险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科学应对,防范于未然。
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出品的《风险预警·金融版》在政府权威部门指导下,依托先进的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和专业的分析师团队,对金融业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风险舆情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研判,为金融监管部门、要素市场、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行业协会、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提供权威、专业、实用、及时、有效的金融风险舆情监测、研判、预警与应对建议。
1.8万/年,每周一期,每周五发布。‍‍

最新报告:

【2024年12月第3期】总第156期:银行业“内卷”成风,何解?

【2024年12月第2期】总第155期:个人养老金2周年,如何突围?

【2024年12月第1期】总第154期:利益输送?量化私募“返佣”猫腻多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为新华社直属机构,是新华社与上海市政府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集金融信息产品研发、财经视频节目制作、战略投资、金融服务、新媒体运营、空间管理、平台运作、市值管理、会展企划、品牌传播、教育培训、视觉设计等功能于一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