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激活中国消费新活力

财富   2024-12-29 17:55   上海  

CFIC导读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18时到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夜间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22.5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0.25万亿元。

“老板,来两杯手打柠檬茶。”“好嘞,还是少糖对吧。”晚上九点,在嘉陵江北岸的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上聚满了大大小小的移动摊铺,在两岸灯火的映衬下,升腾起吆喝声和烟火气。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18时到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夜间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22.5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0.25万亿元。
夜幕降临,江畔的火锅店灯火通明。游客和市民们围坐在露天的餐桌前,吃着热辣滚烫的火锅,静观江面往来船只和两岸灯火。“晚上天气冷,吃个火锅整个人都舒服了,这次重庆没白来。”上海游客魏明源说。游客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洪崖洞街区游览拍照。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重庆是中国夜间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重庆全市实现餐饮收入达到1879.80亿元,同比增长10.4%。这些消费行为,绝大部分都发生在了夜间。而在夜经济同样活跃的上海,6月1日至9月30日当地夜间消费总额更达到了1852亿元。
结束了白天的忙碌,越来越多消费者把购物放在了夜间。在各大城市的时尚潮流商圈,许多商场和店铺都延长了营业时间,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和丰富的购物体验。
重庆市渝中区的山城巷,是重庆母城的地标,如今也是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夜间游玩和购物的首选目的地之一,日均人流量超两万人次。夜幕降临,一串串灯笼点亮了蜿蜒的步道,居民与游客漫步其间,感受着城市的温度。
“我从小生长在这里,已经快70年,对这里充满感情,以前这里是棚户区,现在是打卡区,山城巷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山城巷居民周英碧说,自己退休后在家门口售卖冰粉、重庆小面等小吃,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到这里来购物消费。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餐饮和购物已不是中国夜经济的全部。在北京的中轴线上,骑行者们在夜间触摸历史脉络;在成都的大剧院内,中外知名剧目轮番上演;在上海的黄浦江上,无人机创意光影秀在夜空中上演……层出不穷的夜间文旅活动,让众多“不夜城”尽显活力。游客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休闲游览。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称,中国夜间旅游需求持续上涨,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将达到1.91万亿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无论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综合体、夜间市集等重点商业场景,还是街道、广场、公园等主要公共空间,目前都融合了文化、科技、时尚和娱乐元素,持续推进夜间场景迭代和产品创新。夜间旅游从城市到商圈、从街区到景区,形成了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创新样本。

丰富的文娱产品供给,促进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拓展新空间。中国城市的功能也从生产转向消费,旅游、购物、娱乐等消费需求加速释放,推动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

“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消费精品,打造兼具烟火气、时尚潮和国际范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为广大市民和四海宾客奉献一场愉悦消费、乐享生活的盛宴。”重庆市商务委主任章勇武说。

本文来源:新华社

作者:伍鲲鹏


 微信编辑:刘暑冰 






《风险预警·金融版》简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区域企业发展大局,需要对金融风险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科学应对,防范于未然。
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出品的《风险预警·金融版》在政府权威部门指导下,依托先进的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和专业的分析师团队,对金融业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风险舆情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研判,为金融监管部门、要素市场、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行业协会、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提供权威、专业、实用、及时、有效的金融风险舆情监测、研判、预警与应对建议。
1.8万/年,每周一期,每周五发布。‍‍

最新报告:

【2024年12月第4期】总第157期:IPO“新常态”,企业、券商机遇何在?

【2024年12月第3期】总第156期:银行业“内卷”成风,何解?

【2024年12月第2期】总第155期:个人养老金2周年,如何突围?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为新华社直属机构,是新华社与上海市政府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集金融信息产品研发、财经视频节目制作、战略投资、金融服务、新媒体运营、空间管理、平台运作、市值管理、会展企划、品牌传播、教育培训、视觉设计等功能于一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