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 | 张少达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
研究助理 | 杨陈渝虎 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发展部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4年12月23日
摘要
CEA碳价中枢上行,站稳百元关口。全年来看,在政策逐步收紧和市场扩容预期的带动下,CEA碳价中枢较2023年上行,2024年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运行在70-105元/吨,但目前碳价以及市场活跃度显著低于全球主流市场,且交易仍呈现“潮汐现象”的特点。
强制碳市场制度体系逐步健全,扩容稳步进行。2024年在多个顶层文件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基础框架搭建逐步完成的背景下,我国强制碳市场加速发展,钢铁、水泥、电解铝三个高排放行业纳入全国市场在即,2025年有望覆盖80亿吨的排放量,且第三轮履约正在进行,电力行业配额继续收紧,收束力度仍维持在-0.5%左右,长期来看,碳价中枢有望温和上行。
自愿碳市场年初顺利重启,开始小幅放量。1月CCER在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重启后进展不断,但目前由于在方法学、作用机制等方面仍有待完善,限制了其规模和活跃度,最新公示的项目合计减排量仅在千万吨级,远不及数亿吨的理论需求上限。
2025年碳市场建设有望提速,碳价中枢或震荡上行。一是,碳排放期货的上市工作有望继续推进;二是,市场扩容工作稳步进行,更多交易主体亦有望纳入,市场流动性预计提升;三是,CCER相关工作预计继续进展,包括方法学、作用机制等方面或有优化。在此背景下,预计2025年我国CEA碳价中枢保持上行,参考区间为90-130元/吨,年内高点或出现在年中至第三季度。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
正文
一、2024年中国碳市场回顾
碳市场碳价中枢向上突破,站稳百元关口。2024年来看,CEA(中国碳排放配额)较2023年中枢上行,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运行在70-105元/吨,而2023年这一区间为55-80元/吨。全年有两次破百,第一次是在4-5月,主要因为5月1日即将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简称《条例》),处罚的力度较大,对于没有清缴的配额给予最高10倍碳价的处罚,对于拒不改正的单位,核减下一年度分配的配额,在此背景下,控排单位履约清缴积极性增加,从而带动了碳价的历史首次破百。第二次是在10-11月,主要因为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全国碳市场扩容在即,配额需求将显著增加,另外电力行业配额分配方案最终落地,配额逐步收紧,带动碳价再次破百。从当下时点来看,2024年清缴工作接近尾声,碳价已跌破100元/吨,但从2023年跌幅在10元/吨的经验看,95元/吨附近应有支撑。
碳价目前仍显著低于主流市场。梳理全球碳交易体系情况,不难发现尽管中国碳市场覆盖碳排放范围位列世界前沿,但价格显著低于同类型市场。从长远看,中国碳价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碳价内在价值对应企业实际减排成本,如何保证“强制性”碳价合理上行,同时又不打消企业减排及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将成为碳市场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不少主流国家引入自愿减排市场另辟蹊径作为补充,并引导资金用于可持续投资,中国也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写入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文件,未来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潜力有待激发。
大宗交易仍是主要交易方式,碳配额累计交易量突破6亿吨,但换手率不高。2024年大宗协议交易(≥10万吨)占总交易量的70-80%,价格平均比挂牌协议交易低。偏低的内部定价导致大宗协议交易无法反映配额价值或减排成本,价格信号或有失真。年度来看,截至12月20日,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1.82亿吨,成交额174.8亿元,2021-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23亿吨,累计成交额424.0亿元。另外,目前我国碳市场交易仍具备“潮汐现象”特点,且换手率不足10%,远低于欧盟现货市场的换手率(2020年超过80%)和期货市场的换手率(2020年超过500%)。只有具备相当的流动性,才能形成真的价格信号,没有流动性,价格或出现失真。
二、强制碳市场:
制度体系逐步健全,扩容稳步进行
多个顶层建议出台,支持我国绿色低碳转型。2024年以来,绿色低碳转型已被纳入重点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023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2024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能源法正式出台,加速碳交易市场的建设。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能源法规定,国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更多高排放市场主体将纳入法规监管范围,全国碳市场扩容有望提速。
2.2、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碳市场政策法规基础框架搭建完成。2024年1月国务院颁布《条例》,根据《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条例》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部专项法规,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及相关活动的主要环节和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强化了依法监督管理和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重罚的相关规定,体现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观,具有里程碑意义,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贡献。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日趋完善。根据《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全国碳市场基本形成包括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配额分配与清缴,市场交易与监管等部分的体系架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配额分配方案,并向重点排放单位发放各年度碳排放配额。重点排放单位每年核算并报告上一年度碳排放数据,并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数据核查。重点排放单位需在履约截止日期前,提交不少于自身实际排放量的配额用于履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配额交易为重点排放单位履行降碳责任提供了灵活选择。为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运行,生态环境部组织建立了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等信息系统。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记录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相关数据;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记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的持有、变更、清缴、注销等信息,并提供结算服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的集中统一交易。
2.3、全国碳市场扩容稳步推进
三、自愿碳市场:
年初顺利重启,开始小幅放量
顺利重启后,自愿碳市场进展不断。2024年1月CCER在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重启,6月国家认监委发布《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决定的公告》,第一批CCER审定与核查机构名单公布,7月生态环境部推出了第二批CCER项目方法学,涵盖煤矿瓦斯回收利用和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既造林碳汇、并网发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以外又2种方法学,9月首批37个CCER项目挂网公示,CCER“真正”重启。
目前CCER方法学、机制等方面仍有待完善,限制了其规模和活跃度。第二履约期结束后,整体市场配额盈余超3亿吨,这意味着作为配额替代品的CCER并非市场想象的“供不应求”。按照国际经验,企业自愿减排需求是碳抵消最大的需求来源,不过近两年围绕碳抵消项目的争议正在动摇碳密集型企业对碳抵消的信心。目前国内CCER开发速度和规模相对有限,当然碳抵消的争议也将抑制CCER项目供应,为加强数据质量管理,CCER项目审定和减排量核证工作均会趋于严格,这一定程度上会延缓CCER的开发和供应。向后看,CCER重启后陆续形成实际供应量,千万吨的存量CCER大概率在2024年被悉数消耗,难以冲击全国碳市场。根据生态环境部,截至2024年10月,已经公示的44个减排项目预计每年可产生核证自愿减排量1137万余吨。
电力行业第三轮履约,CCER参与抵消工作。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及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全国碳市场2023、2024年度配额分配启动,重点排放单位可使用CCER抵销2023、2024年度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配额量的5%。2017年3月14日前已获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备案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可于2024年12月31日前用于抵销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登记的CCER可用于抵销2023、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对第一个履约周期出于履约目的已注销但实际未用于抵销清缴的CCER,由重点排放单位申请,可用于抵销2023年度配额清缴。在此背景下,老CCER不再能用于2024年以后的履约。
扩容后CCER理论需求近4亿吨,实际需求有待观察。按目前全国碳市场纳入电力行业,覆盖约50亿吨排放量,CCER抵销上限为5%来估算,CCER需求理论上限2.5亿吨,全国碳市场扩容后,覆盖约80亿吨排放量,届时CCER需求理论上限约4亿吨。但目前最新公示的CCER规模合计仅在千万吨的级别,远不及理论需求上限,明年扩容后实际需求情况仍有待观察。
四、2025年中国碳市场展望
4.2、金融衍生品引入,期货一马当先
分析师:张少达
期货投资咨询资格号:Z007566
研究助理:杨陈渝虎
期货从业信息:F0335237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