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有主见,管得太严不行,管得太松更不行!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

教育   教育   2024-11-06 06:30   广东  


在学校里,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孩子总是先看向周围的同学,希望从他们的答案中寻找线索,而不是用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


在家庭中,父母问他晚餐想吃什么时,孩子总是回答“随便”,而不是表达自己的喜好。


即使在和朋友一起玩耍时,孩子也常常跟随其他孩子的选择,而不是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都行”“随便”,如果你家孩子也常常把这个词挂在嘴边,就要小心孩子缺乏主见了!



孩子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他就会形成惯性,总是依赖别人做决定。


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孩子的自我表达是否有被尊重和支持有关。当孩子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却常常被忽视,得不到实现,孩子的自我表达欲望就会受挫。


在过于严格的教育环境里,就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因此,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一位父母都面临着一个微妙的平衡挑战:如何在给予孩子自由与设定边界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父母的角色是在引导与放手之间,寻找一个既能培养孩子独立性,又能确保他们安全成长的黄金分割点。


管得太严,可能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和自我探索的能力;管得太松,则可能让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纪律。




01

过度严格的管束

让孩子没有做决定的机会



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极为严格,从孩子的穿着打扮到兴趣爱好的选择,甚至小到每天的饮食安排,家长都一手包办。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很多小事都由家长决定,渐渐地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做决定的能力。


长大后,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缺乏主见。


有研究表明,在过度严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仅有 30% 能够在成年后独立做出重大决策,而在较为宽松和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这一比例可高达 70%。



不仅如此,在严格教育情绪下导致的缺乏主见,会带来一连串连锁反应。


过度严格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缺乏安全感。孩子在长期的高压环境下,会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例如,演员杨烁对儿子的 “军训式育儿”,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希望孩子成为男子汉,但这种严厉的方式却让孩子充满哀伤和惊恐。


家长过于严格,孩子做事会畏首畏尾,特别害怕犯错。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犯错,就可能面临家长的严厉批评。


为了避免犯错,孩子会更加细心地做事,结果导致做事速度变慢,别人可能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事情,他们可能要两到三个小时才能完成,并且积累焦虑情绪,每次开始一个新任务的时候,孩子就有可能因为这种“做不好”的焦虑,而抗拒开始。



不仅如此,由于害怕别人的比较和批评,孩子同样会还害怕表达独立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


因为孩子长期在家长的严格要求下,担心让父母失望,一旦被批评,就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反应强烈甚至会生气。


家长对孩子管得太严,孩子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好。在与人相处时,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缺点被发现,从而不够自信。这种不自信使得孩子在社交中处于被动地位,不易交朋友。




02

管得太宽松

也有可能让孩子失去分寸


那么,在严格教育的对面,如果我们采取宽松的教育方式,减少对孩子的限制,那么孩子就能养成有主见的性格吗?


有主见,就是说一个人能够根据当下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且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实施自己的决定。


对于孩子来说,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仅要有家长的支持,让他自由地表达,也需要发展好自己的认知,只是环境的规则。



过度宽松的教育方式同样存在弊端。


如果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宽松,使得孩子变得越来越大胆,无视规则,为所欲为。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全世界都应该围着自己转。他们听不进任何大道理,毫无规矩可言。


就像现在很多家庭都把孩子宠成了 “小皇帝”“小公主”,一大家子人围着孩子转,即使父母有心管教,老人也舍不得孩子吃苦。这就导致孩子在学校里也无人敢管,变得越来越无法无天。


这样的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必然会遭遇挫折,因为社会上不会有人像家人那样惯着他们。






03

讲规矩也要给空间

让孩子快乐成长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观念中,家长往往是教育者,负责向孩子传授知识和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角色更要成为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家长不再是单纯地控制孩子的行为和决策,而是通过启发、提问和倾听,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家长作为引导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这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当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与孩子平等交流时,孩子会更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亲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其次,引导者的角色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能力。孩子在面对问题时,不再依赖家长给出答案,而是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家长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耐心,不要打断或批评他们。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做出决策。


最后,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做游戏、阅读、旅行等方式,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为沟通创造更多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有主见的孩子能够在面对各种选择和挑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


为了培养孩子的主见,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首先,鼓励孩子参与决策。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决策过程,如选择周末的活动、购买家庭用品等。这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


其次,提供选择。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有限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做出决定。例如,在选择衣服时,家长可以提供两件不同颜色的衣服,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一件。


最后,家长要通过示范和支持来培养孩子的主见。家长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展示出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让孩子从中学到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当孩子做出决策时,家长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决策是被尊重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找到适度教育的平衡点。


一方面,要给孩子一定的经济自由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和做出决策。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决策,确保他们不会走向错误的方向。


比如,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让他们自己管理和支配。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零花钱的使用规则,如每周的零花钱额度、可以购买的物品范围等。


其次,在一些家庭消费决策中,让孩子参与讨论。例如,在购买家庭用品时,可以让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一些零花钱,如帮忙做家务、参加社区活动等。


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决策。如果发现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家长要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


例如,如果孩子花费过多的零花钱购买不必要的物品,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引导他们学会合理消费。


总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灵活调整教育方式,找到适度教育的平衡点。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主见、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孩子,同时也能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找到一种平衡。管得太严,会抑制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管得太松,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方向感和责任感。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鼓励他们做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能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主见,并学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坚定自己的立场。


正如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所说:“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赢,也不是输,而是要有勇气去参与。” 参与和尝试是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生活,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犯错。通过这些经历,孩子们将学会如何做出更好的决策,发展出坚定的主见,并最终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个体。



本期图片来源于 吉林·希萌树幼儿园,感谢供图


蒙奶奶
爱孩子的人都在关注我。我是蒙台梭利,大家都叫我蒙奶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