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来说,“资本招商”、“基金招商”即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产业引导基金等入股企业,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导入产业,以此引进一批优秀企业,对当地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资本招商相比传统的财政补贴、优惠政策等,最大优势就是精准和高效。通过发挥政府主导资金的作用开展资本招商,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困境,另一方面解决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难点。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实际运作中,招商的难处是找到好的企业,投资的难处是找到好的项目。而投资与招商同步的“资本招商”、“基金招商”新模式,却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让更多资金精准投向产业转型、撬动双招双引。
基金招商的核心内涵包括,成立产业(引导)基金,物色一家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和并购对这家龙头企业形成影响力乃至控制力,龙头企业产生产业链虹吸效应,产业基金又围绕龙头GP和龙头企业投资并购形成基金集群和产业集群,兴起一个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活跃一片城市经济,即一只产业基金,一个龙头企业,一个支柱产业集群,一方城市经济。这里面还有民资和国资如何相互借力、打配合。
通过解读各地的“资本招商”打法,我们都发现,引导基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说明,各地的引导基金设立可能会出现新的高潮。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强化引导基金的调节效应来实现招商引资的功能。在此“资本招商”模式下,创投机构发挥发现产业价值的角色,强化事前研究,加强投后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基金撬动大量社会资本的参与,不仅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也为大量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帮助,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今年以来,各地越来越强调投资与招商的联动,基金的资源导入、价值发现功能被异常重视。在此背景之下,引导基金也出现了“招商前置化”、“返投前置化”的现象。部分引导基金发现,以往的实践是在协议中约定返投比例,但在基金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现这样不能保障GP返投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最新的引导基金政策中,加重了引导基金在确保返投方面的责任。具体而言,如果GP需要申请引导基金的出资,现在首先需要对接当地的招商部门而非引导基金。只有当招商部门认为机构的储备项目符合当地招商引资的条件,才会通知引导基金对拟设立的基金进行立项并推动相关工作。
这就大大考验了GP的产业资源和产业服务能力。提前调研当地产业禀赋、储备优质项目,也成了申请引导基金出资的“敲门砖”。引导基金更偏好拥有产业资源和产业服务能力,以及在某一垂直领域深耕、具有差异化和突出能力的GP,同时他们会重点关注GP是否拥有丰富的项目储备与项目发掘、把控、招商引资的能力和GP能否与LP形成良性的业务协同作用。
除了业绩之外,国资LP还看中GP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特色和持续输出能力的生态赋能体系的能力,即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为LP创造独特价值的能力。GP需要更多的考虑不同地区的产业规划,思考招商引资的策略,这也为GP带来更多的转型要求和压力,促使其不断修炼内功、积累资源、优化服务。
大型峰会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