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现代俄罗斯视角下的世界秩序演变”讲座成功举办

教育   2024-11-13 22:56   北京  




2024年11月8日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联合举办“现代俄罗斯视角下的世界秩序演变”讲座在区域国别研究院报告厅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和欧亚研究院在报告厅举行了主题为“现代俄罗斯视角下的世界秩序演变”的讲座。讲座由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欧洲-大西洋安全中心主任、政治学理论教研室教授,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帕格沃什委员会副主席,曾任俄罗斯政治学会主席、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科学委员会成员的亚历山大·尼基京(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итин)作为主讲嘉宾进行演讲,同时还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费海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马嘉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国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小沁参与讲座并发言。


 讲座主要内容


陈小沁主持


在开场介绍中,陈小沁老师首先介绍了嘉宾亚历山大·尼基京教授,并且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罗斯更是在两年前展开了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对未来国际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尼基京教授将从俄罗斯的视角出发,深入解读俄罗斯如何看待未来国际秩序的演变以及俄罗斯在其中的作用。


尼基京主讲


尼基京教授首先解读了俄罗斯对未来秩序的看法及其身份定位。尼基京教授指出,俄罗斯和中国虽然都希望改变当前的国际秩序,但路径有所不同:中国更倾向于逐步改革,而俄罗斯更倾向于推行快速的结构性变革。他回顾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地位转变,表示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地区性大国,但在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则开始逐步追求作为全球大国的角色。


在谈到“大国”的衡量标准时,尼基京教授提出了俄罗斯学术界的评价指标,包括人口、经济实力、军事开支和资源等因素,并强调该国被认可为地区领导者的重要性。他进一步指出,俄罗斯认为全球存在17个强大的国家,这些国家掌握全球65%人口、80%经济和87%军事开支,俄罗斯认为与这些力量的合作是关键。


尼基京教授接着概述了俄罗斯为何将自己定义为全球大国的原因,并总结了以下五个关键因素:首先,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跨越欧亚大陆,为其提供了独特的地缘战略优势。其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关键的影响力。第三,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核武器库。第四,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矿产。最后,俄罗斯具备将军事力量投射到全球热点地区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多个地缘冲突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后,尼基京教授深入分析了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他认为两国在战略上有相同之处,但并未形成正式的军事同盟,仅属于合作密切的朋友关系。特别是在印太地区中国面对潜在威胁时,俄罗斯与印度的良好关系也是中俄合作中的一个复杂因素。


在俄罗斯推动的多极化战略方面,尼基京教授介绍了俄罗斯十分重视非西方国家联盟的作用,包括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他指出,全球非西方国家正在变得愈发重要,例如,1995年时G7国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44.9%,而金砖国家仅为16.9%。而在今天,G7国家的占比下降到了29.9% 金砖的占比则上升到了32.1%。俄罗斯则希望能够借用这些非西方组织实现多极化的全球治理架构。


最后,尼基京教授进一步详细解读了当今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指出其核心目标和战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在全球秩序上,积极推动全球多极化,与非西方国家形成合作联盟(如金砖、上合组织),支持国际法作为全球关系的基础,反对西方推行的所谓“规则”,推动多边主义与联合国体系,增加南方国家在国际上的代表性,倡导各国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上的多样化,避免单一的西方标准。在经济问题上,俄罗斯将努力减少外部经济依赖,抵制单极经济格局,利用全球化促进发展,但反对其等同于西方化,而是使全球化成为有利于全体国家的机制。在军事方面,俄罗斯将采取务实的军事外交策略实现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修复当前破碎的军备控制体系,以确保全球安全与和平。在意识形态方面,俄罗斯将始终重视自己的独特性,保持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独立,不盲从于西方。


马嘉鸿点评


在讲座结束后的点评中,马嘉鸿老师对尼基京教授的观点表示部分认同,但同时指出了一些在中俄关系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议题。马嘉鸿老师提到,作为全球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如何看待殖民历史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考虑到俄罗斯的扩张历史在某些方面与西方殖民活动存在相似之处。此外,马嘉鸿老师强调,中俄在冷战期间曾拥有共同的意识形态纽带,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段历史是否能够为当今两国关系提供支持和借鉴,也同样值得研究。马嘉鸿老师进一步提出,若中俄致力于推动新世界秩序,便需要明确说明新秩序的底层逻辑并非权力政治,她强调,这一新秩序必须展示出区别于西方秩序的独特性与优势,以真正赢得南方国家的支持。

随后,学生们提出了关于特朗普上台、俄乌冲突、中俄关系及俄罗斯能源政策的提问。尼基京教授认为俄罗斯与特朗普进行俄乌冲突的谈判并实现和解机会很大。因为共和党更强调的是现实的权力平衡,而民主党则更注重意识形态。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可能会有所缓和,但是对中国而言特朗普当选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尼基京教授表示,俄乌冲突很可能在停火协议后继续以低烈度的方式持续数十年,类似于印巴边界冲突的“休眠冲突”模式。他还预测,俄乌冲突后俄罗斯与欧洲关系有望逐步缓和,因为俄罗斯本质上是一个欧洲起源的国家,俄罗斯必然不愿意和欧洲彻底敌对。尼基京教授最后回顾了俄罗斯作为能源超级大国的定位,指出北溪管道事件对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巨大影响。他表示,俄罗斯的资源储备依然丰富,未来将更重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费海汀点评

最后,费海汀老师对讲座进行了点评。他表示尼基京教授的这场讲座内容深刻。费海汀老师指出,尼基京教授对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分析以及对中俄关系的阐述十分敏锐犀利,为他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不但增进了他对俄罗斯政治的理解,也解答了许多关于在俄罗斯视角下如何看待国际秩序演变的疑惑。

尼基京教授表示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和欧亚研究院邀请,自己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来中国人民大学讲座。他所在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МГИМ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同样支持并鼓励中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他也十分期待未来与中国学者展开更多的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

School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

“人大风格、中国特色、世界水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