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期过往校友采访中的“F”,将会在本周四9月19日“和招生官面对面”线下活动中(详情请戳此处)作为分享嘉宾,和大家分享从消费品pivot到咨询、再进入互联网的职业路径中,带来的各种见闻和思考。
这是INSEAD X HEC校友对谈的第二期,主要侧重在由就读真实体验带来的关于职业发展和人生选择的真实想法。上一期请戳:“疫情下,我们在法国读MBA”| INSEAD X HEC校友访谈(Part 1/2)
1
关于短期职业目标,在准备申请时和入学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F:我最明显的变化是,我来读书的时候是抱着一定要离开之前的行业的想法,现在觉得回去也挺好的,可能自己挺擅长的、还是蓬勃发展的行业,相比较其他的行业就还挺好的。
这个想法的转变,主要是因为来了之后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苦”。只要不考这些试、不学finance、不学宏观经济学这这些,人生还是挺美好的,应该享受人生。我会觉得人要做自己擅长的事儿、挣该挣的钱。
我之前在密集找Summer intern,所有的咨询公司都卷了一圈(INSEAD的咨询氛围太浓了),收完好几圈拒信马上就要考试或者准备下一个面试,根本没时间去沮丧或者痛苦。经过这件事情,我又整个重新思考了一下自己的需求和自己擅长的事情。我觉得我就是有时候被学校的氛围影响了,好多学生都觉得consulting就是INSEAD、甚至是是B-School最好的出路,有时候我就会被洗脑了。
当我真正被拒了之后,冷静思考一下,我觉得consulting不是我擅长的事情,也不是我真正想去做的事情。找工作的重点我还是应该放在其他更有价值的地方。经历了这些以后,我会发现自己没那么脆弱,对自己要什么也更明确了,我也没那么排斥之前的行业。现在的我是更成熟地思考这件事情,而不是说为了逃离一件事情而做一个选择。
2
职业发展方面、学校的支持是怎样的?
F:我觉得HEC更加diversity,我们学校(INSEAD)最丰富的还是consulting资源,其它的领域相对来说要弱一些。所以确定了不要做consulting以后,我会同时再去看社招的机会,看一看消费行业、互联网公司的一些机会。
A:我们学校consulting的资源不多,但是其他行业还是相对多很多的:实业、finance等公司都挺多的。HEC是一个非常欧洲-centric的公司,如果你想留在欧洲的话,HEC是一个挺好的选择。但如果想回国的话,可能还是得看一些法资企业或者法国公司背景的。
HEC也没有INSEAD那么的competitive,因为中国人其实没有那么多,大家都还蛮diverse的,就不像INSEAD10个里面有7个都想去consulting,我们这边是没有什么人想去consulting:有做automobile的,有做财务的,有做金融的,有像我是FMCG的,还有很多人会想去创业,所以说我们在就业上的压力到现在还没有完全体验出来。
3
你们各自的学校风格是怎样的?
F:INSEAD是一个consulting school,来这里就是会被洗脑,到MBB招聘的时候感觉每个同学都在准备case。我那些MBB sponsor的同学,每天会被排两三场Mock,整个招聘季结束可能会给别人mock了2、30个case,再也不想给人做case了。
我很多同学被大厂的summer intern拒了之后,就非常desperate的,开始欧洲各种小公司都去面。我当时也有过这种想法,但后来觉得如果这段internship不能帮助我full-time或者不能帮助到我之后想做的事情,那又何必非要去为了一个实习去做一个实习,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会这样。整个环境是这样:大家见面就问投了吗,过阵子问的就是拿到面试吗,再然后就是拿到第二轮了吗,最后就感觉也不太敢问了,见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A:我觉得HEC资源更加diverse一点,人也会更diverse一点,整个学校更法式更diverse。我们学校的学生年纪也蛮年长的,有一些同学就是想休息一下,看一下之后的职业发展怎么走,也不一定要做consulting,所以我们学校普遍来说人都比较佛系,我们的学制也没有抽不出半天一天的去玩一下,还是比较放松的,学习的确也忙,但是整体而言我觉得没有INSEAD那么的intense。
4
大家industry和location的转换情况是如何的?
F:我看我们现在能找到实习同学的背景,其实大大部分也没有说有很大的转换,很多人是在他原来的职业上有一个升级,很多人也不是完全的转换。
所以我觉得之前常说:MBA是一个很好的职业的转换器,并不一定是这个样子。比如能找到finance实习大部分都是因为他之前干finance的,他只是现在想换一个小的领域去做个小转变,换一个location去做更加高级的finance的事情,仅此而已。不会出现非常大的转变,这是我观察到的结果。当真的想实现跨行业的转变,我觉得首看的还是MBB,起码他们对行业的接受度会高一点。
5
有什么特别想对正在考虑申请的人说的嘛?
F:我觉得不要抱太多幻想,不要觉得来了consulting school一定能进MBB。我在入学之前,上一届的师哥师姐做presentation的时候,第一条就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只看consulting,你一定要有自己的plan B plan C,你不要觉得学校一定能把你送进去。找工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可能招聘方看中的是别的东西,跟你case做得好不好没太大关系,也许只要这个人面子上过得去基本上就要了。
在找实习的过程中,会有密集被拒绝大受打击的一个阶段,很多时候会产生自我怀疑。怎么样去面对和战胜这种自我怀疑,再怎么样去调整和提高自己,就是一种心灵层面的成长。并不是说是上了个名校,你就有什么保障了,你去哈佛也不见得真的能面上你想去的公司。
学校可能可以帮到你一些,但是怎么样还是看你自己,这个豁达的观念还是要有。以及,在去读MBA之前真的要有一个plan,你对自己的未来有多条规划,你最差能怎么样,我觉得把这些想清楚会很重要。
A:我也觉得对职业发展的期待值不要太高。获得职业上的转变进步我觉得是一个overall package,但是真的期望不要太高,整体的读书体验比职业发展获得的更多。我觉得印度人还有其他国家人就比我们想得开,他们很多人真的非常优秀,但他们就是想移民,想远离印度,就想留在欧洲,也不想去美国,所以就一定要来我们学校,一定要通过我们学校找一份工作。他们大部分人觉得能够留下来,就是一个满意的结果了。
6
读书的选择现在来看还是觉得值得吗?
A:我觉得学校的资源和你烧的钱相比,不一定是值的。(画外音:这也是学校希望你真的是明确知道你自己为了什么而来读MBA,而不是到时候发现不如自己的期待而失望。)但是,结识到的同学、他们给到我的一些职业发展建议,这些我觉得还挺无价的。
还有一些意料之外的值得,包括去Kellogg交换,这些都会让我有不一样的network和体验。
F:我有时候会思考这个问题,尤其是会在某些时间点想我到底是为什么要来喝这么差的水、吃这么难吃的东西、为什么30岁了我还在这熬夜准备期末考试这种东西,还感觉学的东西将来用不上。
但是如果整个去看,我觉得我更会因为没干这件事而后悔。MBA总体来说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成长和收获,是值得的,我没有后悔过读MBA这件事情,更没有后悔过选择欧洲。
两位校友的对谈结束,希望对想要申请欧洲MBA的你、考虑是否要申请MBA的你有启发。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申请的疑问,想要了解我们能够给你提供的帮助,欢迎预约BeBeyond MBA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