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有问题吗?
有,而且很严重。
严重到什么程度?
严重到连我们有什么问题,或者问题出在哪里,都不知道。
比方说,不少人都在讲,泱泱大国,居然没有一个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岂非说明教育失败?这种逻辑,其实是很可笑的。现在没有,不等于将来没有。我看用不了多久,没准就会有。屠呦呦她老人家,不就得了拉斯克奖吗?那可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其实并不差,我们完全不必有杞人之忧。该忧虑的反倒是:真到有人获得诺奖的那天,中国教育的批评者,会不会一夜之间变成礼赞者?我们会不会举国欢腾,普天同庆,兴奋得就像当年申奥成功?
这倒是要深思的。
我们应该想一想:诺奖这玩意,得了怎么样,不得又怎么样?我看都不怎么样。世界上,没得诺奖的多了去,也没见他“国将不国”。那些得了的,也未必就多牛。这就正如许多国家,连奥运铜牌都没得过,难道他们的国民都是病夫?
显然,金牌,不该是体育的目的;诺奖,也不该是教育的目标。发展体育运动,应该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发展教育事业,则应该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远比奥运金牌重要;青少年的茁壮成长,才是教育的头等大事。盯住这奖那奖不放,把能不能得奖看作成败的标准,恰恰证明中国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
丟掉了根本,搞坏了脑子。
脑子被搞坏的表现之一,是不但不会分析问题,甚至也不会提出问题,包括不会反问、批驳、质疑。
比如有人说:杀人的事,天天都有,到处都有,你凭什么把药家鑫案归罪于中国教育?这就让人哭笑不得。没错,我们确实不能说,但凡出了杀人案,就是教育有问题。杨佳案就不是,杀童案也不是。
事实上,我也没把所有的账,都直接算在教育头上。但,发生了这么多不正常事件,肯定是某个地方、某个领域出了问题。这个地方和领域,可能是司法,可能是分配,也可能是教育。
既然如此,又怎么就一定不是错在教育呢?
显然,正确的方法,是驴归驴,马归马,杨佳的归杨佳,药家鑫的归药家鑫,各自找到对应的原因。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笼而统之一句“杀人的事从来就有”,可是驳不倒对方的。
这其实是不会辩论。
不会辩论,是因为不会思考。不会思考,则是因为我们的学校,从来就不教这个。学校里教的,永远是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怀疑是不可以的,批判是不允许的,分析和实证则是不训练的。至少,文科的课堂里没有,老师们也不会。文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靠中学时代平面几何打下的底子,还得当时就喜欢这门课才行。
甚至就连理科的课堂,也往往只有科学手段(技术和技巧),没有科学方法,更没有科学精神。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成材成器”。
能获诺奖最好,起码也得是“有用之才”。
这就必须打牢基础。
也因此,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不差。但他们忘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固然重要,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就更重要。
没有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包括诺奖在内的那些东西,永远都可望不可即。
何况,那还不该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什么是科学精神?
我以为,就是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分析精神和实证精神,是这四种精神之总和。
不能怀疑,不准批判,不会分析,也想不到要去实证,当然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结果是,文科生变成字纸篓,理科生变成机器人。谁都不会独立思考,每个人都丧失了自我。
自我的丧失,必然伴随着道德的沦丧。因为真正的道德,必须也只能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
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如果自己对自己都不明不白,又怎么可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事实上,老吾老,才能“以及人之老”;幼吾幼,才能“以及人之幼”。
同样,也只有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己所不欲”,才知道什么该“勿施于人”。
自我,岂能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