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鼠效应”源于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启发性的科学实验。
1925年,美国科学家麦开将一群老鼠分为两组,一组提供充足的食物,另一组则只提供60%的食物。
结果令人震惊:拥有充足食物的老鼠,其寿命竟然不到1000天,而那些食物受限的老鼠,却皮毛顺滑、活泼好动,普遍活到了2000天以上。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的普遍性,麦开又用细菌、苍蝇、鱼等动物进行了实验,结果均一致。
他甚至用人类的近亲——猴子做了试验,结果依然相同。
这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过度放纵食欲等欲望,会加速机体的衰老,让人更早地走到生命的尽头;而节制欲望,则能带来健康和长寿。
这个实验在心理学中被命名为“饿鼠效应”,它告诉我们,任何事情无节制都是不好的。
过度工作和学习会导致颈椎病和腰病;过度吃喝玩乐则会引发高血糖、体重超标等问题;过度节食则可能导致厌食症等严重后果。
这些例子都说明,过度放纵自己,最终只会伤害到自己。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种无节制的放纵呢?
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我们总会被一些低级的欲望所吸引,比如电子游戏、短视频等,这些欲望具有极大的上瘾性。
当我们沉浸在这些欲望中时,往往会失去对时间的感知,不知不觉中就浪费了大量时间。
而这种上瘾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某些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缺乏安全感、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或是有不为人知的伤痛回忆。
这些需求让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具有沉迷特征的外物来暂时转移注意力,从而陷入了无节制的放纵之中。
比如,在工作上,我们不需要把自己逼得太紧,而是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
在学习上,我们不需要追求过高的分数和排名,而是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在生活上,我们不需要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和社交活动,而是要学会享受平凡而简单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