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禁止出境!中国最顶流的 64 件镇国之宝,你见过几件?

文摘   2024-10-25 21:00   上海  
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曾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瑰宝,每件国宝都是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古人智慧与技艺的结晶。这些文物不仅仅是艺术和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见证着一个伟大文明的起伏与传承。


国家文物局共发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195件(组)。其中2002年1月18日印发的《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规定64件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这64件国宝,有些蕴藏无与伦比的艺术之美,有些则是国家兴衰的见证。因其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被永久禁止出境。它们如同时间的守护者,承载着无与伦比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64件镇国之宝,感受那份文化传承的厚重力量,珍视这份凝聚无数先人智慧与心血的国之至宝。



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的精神
历史的遗产是文明的辉煌
请以文化的角度看待文物




NO.0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8年,河南省汝州市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瓮棺葬具「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线粗犷,风格质朴

夹砂红陶之上,白底黑线勾勒出鹳鸟衔鱼、旁竖石斧的画面。通过图腾形象与御用武器的组合,表现首领曾率白鹳氏族同大鱼氏族殊死战斗并获胜的历史事件。


NO.02 

鹰形陶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58年,陕西省渭南市

仰韶文化代表「鹰形陶鼎」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眼圆睁、威武雄壮,将鼎型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融合,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NO.03

后母戊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38年,河南省安阳市

陶范法铸造的商代铜鼎,因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后母戊鼎」。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是中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代表作,享有青铜之王」「镇国之宝」美誉



NO.04 

利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6年,陕西省西安市

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确切年代记载的最早青铜器,西周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

利簋底铸铭文记载甲子日「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夏商周年代准确断定的重要实物见证,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宝


NO.05 

「盂」青铜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清道光初年,陕西省宝鸡市




NO.06 

虢季子白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清道光年间,陕西省宝鸡市

迄今发现的西周形制最大的青铜「虢季子白盘」,位西周诸侯国 —— 虢国公子「子白」铸造的,以端庄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彰显出2800多年前的西周古韵。

盘底铭文记载宣王时期一次战斗的战功与赏赐,是青铜器上的「史诗」,铭文书法更是西周金文之极品,先秦书法之典范。



NO.07 

孝端皇后凤冠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

明万历孝端皇后「凤冠」以漆竹为胎,丝帛制成,九条金龙口衔珠滴,另有九只点翠金凤。金龙为花丝工艺:掐花、盘曲、填丝、堆累等工序制成;金凤通体蓝色点翠,饰以宝石珠花,金翠交辉富丽堂皇。



NO.08 

嵌绿松石象牙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

商朝晚期「嵌绿松石象牙杯」,圆口薄唇,中腰微束,饰兽面纹三组,镶嵌绿松石,纹饰繁缛,图案富丽,工艺精巧,体现了商代象牙雕刻工艺的卓越技巧。



NO.09 

西周晋侯苏钟

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馆各收藏一半

出土时间地点:1992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

西周晋侯苏钟共十六件,其中十四件藏上海博物,其余两件藏于山西博物院。

甬钟造型分为两组,每组八件,分三种不同的形制。编钟凿刻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周厉王亲征伐东夷的战争,对研究西周和晋国史极为重要。


NO.10 

大克鼎

上海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890年,陕西省宝鸡市

大克鼎,与国博之「大盂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毛公鼎」共同誉为晚清「海内青铜器三宝」。大克鼎是西周圆鼎典型式样,口沿微敛,方唇宽沿,威严庄重。

铭文290字分两段,连缀起来完整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为西周中期书法之典范。



NO.11

太保鼎

天津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清咸丰年间,山东省梁山

清咸丰年间在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七件商周青铜器「梁山七器」,为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而天津博物馆的「西周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

太保鼎是西周成王时的重臣召公奭所铸造的,纹饰优美,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青铜艺术珍品。



NO.12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浙江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7年,浙江省余姚市

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探方出土的木质碗,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大部剥落),经鉴定为「生漆」,说明在史前时期河姆渡先民已用天然漆装饰生活器具。


NO.13

河姆渡出土陶灶

浙江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7年,浙江省余姚市

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用于生火做饭的簸箕形夹砂灰陶灶,设计别致、结构科学,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架釜炊煮专用设备,也是独一无二的陶灶器型!



NO.14

良渚出土玉琮王

浙江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6年,浙江省余姚市

玉琮是古代最重要的祭祀礼器,用以祭天、祭地之用。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外方内圆,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具「神人兽面」图案,是已发现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刻纹最精美的一件,因此被誉为「琮王」。



NO.15 

战国水晶杯

杭州市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

战国晚期水晶杯,略带淡琥珀色,器身为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光素无纹,造型简洁。是迄今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



NO.16

云纹铜禁

河南博物院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8年,河南省安阳市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云纹铜禁出土于淅川春秋晚期的楚墓。十二条龙形附兽昂首鼓腹翘尾,禁底有十二个龙形兽支撑禁身,挺胸凹腰。纹饰繁缛,工艺精湛,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时代最早的铜器,令人叹为观止。



NO.17 

莲鹤铜方壶

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 各藏一件

出土时间地点:1923年,河南省郑州市

春秋中期的青铜制盛酒器「莲鹤方壶」;双耳圈足,双层镂雕莲瓣盖上立有展翅欲飞的仙鹤。壶体四面饰以蟠龙纹,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圈足下以两只伏虎承器。

此莲鹤铜方壶采用技术高超的「分铸法」,构图复杂,设计精妙,技艺精湛绝伦,是青铜时代承上启下的绝代珍品。



NO.18 

齐王墓青铜方镜

淄博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0年,山东省淄博市

淄博的西汉诸侯王墓中出土的矩形龙纹铜镜,背面五个环形弦纹钮,饰以夔龙纠结图案。短边又各铸二钮,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工艺之精举世无双,是迄今世界最大铜镜,也是泱泱大国之风的真实写照。



NO.19 

铸客大铜鼎

安徽博物院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33年,安徽省寿县

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也是等级与权利的标志。铸客大鼎为圆形三足鼎,兽蹄状鼎足饰有浮雕旋涡纹。造型力量与气势完美结合,体积在目前出土的铜鼎中是最大的,地位仅次于河南殷墟司母戊鼎。



NO.20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马鞍山市博物馆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

三国孙吴漆木屐,屐板屐齿由木板刻凿而成,呈椭圆形,黑红漆剥落严重;屐齿前后两个造型优美,漆质漆艺很高。不仅证明中国2世纪就有发达的漆工艺,还证明木屐是中国通过唐文化东传到日本的。


NO.21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马鞍山市博物馆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

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的贵族生活图漆盘,为陪葬盛食器。漆盘上黑红二色绘制贵族宴饮、出游、娱乐、梳妆情景,是三国时期漆器彩画的代表之作。


NO.22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山西博物院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

司马金龙墓出土木质漆屏风,绘有采自汉代《列女传》的故事画,色彩艳丽,线条清晰。绘画和艺都水平极高。既是魏晋时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绘画佳作。



NO.23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9年,山西省太原市

北齐娄睿墓中「鞍马出行图」壁画原有400多平米,现存200多平米,长卷式构图以淡墨勾勒线条涂以彩色,鲜艳夺目。

画面生动描绘墓主生前出行、筵宴等奢侈生活和死后的景象。画面层次分明,构图新颖,生活气息浓厚,表现技法娴熟,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绝之作。




NO.24 

涅槃变相碑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9年,山西省太原市

唐代的「涅槃变相碑」属山西临猗县大云寺遗物。碑刻以佛祖涅槃变相为中心,雕饰佛祖涅槃前后情景和佛传故事。结构布局严谨,雕工细腻又不失飘逸之风,颇具隋唐雕刻的圆润华丽之美。



NO.25 

常阳太尊石像

山西博物院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9年,山西省太原市

唐朝常阳太尊白石石像,为道教太上老君的造像,右手持扇,左手扶几,盘坐于长方石座上。形象丰颐,神态和穆,圆润流畅,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



NO.26 大玉戈

湖北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4年,湖北省武汉市

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大玉戈」用于古代高级贵族仪仗之中,象征权力地位。玉质青黄色,扁长形,通体光素,由刃和柄两部分组成,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见。

此件为中国目前历代玉戈中最大的一件,属国家特级文物,堪称玉戈之王」




NO.27 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8年,湖北省随县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曾国国君的大型礼乐重器,全套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全套编钟十二个半音齐备,甚至可以旋宫转调。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NO.28 曾侯乙墓外棺

湖北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8年,湖北省随县

古曾国诸侯乙葬具外棺位于地下墓穴,棺内套有内棺,成殓墓主尸骨,棺外壁以黑漆为地,上施朱彩,以透雕、浮雕、圆雕等琢出各样纹饰,形制硕大、结构奇特。

诸侯乙墓外馆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NO.29 曾侯乙青铜尊盘

湖北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8年,湖北省随县

战国曾侯乙青铜尊盘由尊和盘两件独立器物组成,尊置于盘中。整套器物饰龙84条,蟠魑80条,制作复杂极尽奢华。尤其镂空装饰,玲珑剔透,精巧华丽。

尊盘失蜡法所铸,堪称鬼斧神工,是出土先秦青铜器中最复杂、最精美的一件,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巅峰。



NO.30 彩漆木雕小座屏

湖北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

战国彩漆木雕小座屏以黑漆为底,上施各色漆加以彩绘,于方寸间雕刻51只鸟兽形象,婉转对称,构图稳定。分别表现鸟搏蛇、蛇吞蛙、凤舞、鹿跃等内容。

座屏下部两蛇盘成对称花结,曲折剔透,堪称战国时期楚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




NO.31 红山「女神」像

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藏

出土时间地点:辽宁省凌源市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代表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重要发现是河梁「女神」,墙壁经过彩绘,室内有大量的人物塑像残块,均属女性。

红山「女神」像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眼嵌青玉,是我国最早的「女神」像。



NO.32 鸭形玻璃注

辽宁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65年,辽宁省北票市

北魏鸭形玻璃注,是当时从罗马帝国输入的玻璃制品,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才得以放稳。如此奇特而罕见的动物造型早期玻璃器,世界都十分罕见。

鸭形玻璃注是魏晋南北朝中外交往的实物资料,也是史上早期玻璃器中的珍品。 




NO.33 青铜「神」树

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

商青铜「神」树共八棵,修复完整的一号「神」树高396厘米,是世界发现的最大单件青铜文物。三层主干节节攀升,每层三枝,九鸟立于果枝上,龙延旁侧蓄势待飞。

商青铜神」树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也是古蜀先民神话意识最形象化的写照。




NO.34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

商代玉边璋出土于广汉三星堆遗址,顶端一为钝角一为锐角。边璋射部和柄部两面印刻满饰图案,描绘古蜀先民在圣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山川的场面。

玉边璋上的整组画面连贯且生动,是研究原始绘画艺术的珍贵资料。




NO.35 摇钱树

绵阳市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90年,四川省绵阳市

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的摇钱树,由红陶树座、青铜树干、枝叶等共29个部件衔接扣挂而成。纵横交错的五层枝叶饰以龙首、凤鸟、钱形枝叶、朱雀与鹿等图案,工艺复杂,造型华丽,是国内现存体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株摇钱树。



NO.36 马踏飞燕

甘肃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69年,甘肃省武威市

甘肃省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造型奇特,矫健优美,如在空中飞驰,一足超掠飞鸟,表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匠师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铸造工艺。

马踏飞燕铸造工艺为范铸马身再与部件分别铸合,铜腿内部夹铁芯以增强支撑力。铸造精美,构思巧妙,工艺先进,为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的罕见杰作。




NO.37 秦陵彩绘铜车马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0年,陕西省西安市

西安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一为「立车」,一为「安车」,按真人车马1/2比例制作。经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工艺组装而成。

是我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被誉为「青铜之冠」。




NO.38 西周史墙盘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67年,陕西省宝鸡市

盘是古代祭祀仪式洗手用水器,圆形浅腹。西周铜器「史墙盘」中「史」为官名,「墙」是作器者名,「盘」是器物名。

腹和圈足分饰凤纹和兽体卷曲纹。盘底铭文284字,前段颂扬七代周王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自身六代事迹,对武王克商这段改朝换代的历史作了诸多补充。




NO.39 淳化大鼎

陕西历史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9年,陕西省咸阳市

陕西淳化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的「淳化大鼎」是西周最大最重的圆鼎,也是商周时期除传说中的后母戊鼎外,唯一经考古发掘于墓葬而非窖藏的大型青铜鼎。

淳化大鼎腹部一周铸有三个耳鋬,鋬上装饰兽面,为该形制孤例,更显珍贵。




NO.40 西周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

何尊是西周早期名为「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用祭器,作于周成王五年,是西周已知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青铜器

尊内底铸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载,指西周都城成周地区,即伊河洛河流域,是西周历史研究和青铜器断代的重要实物。



NO.41 茂陵石雕

陕西茂陵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63年,陕西省咸阳市

石雕原分布在茂陵陪葬墓霍去病墓前及四周,共有16件。石刻题材多样,手法简练,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NO.42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 藏

出土时间地点:1623年,陕西省西安市

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最初起源于今日的叙利亚。

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述了景教唐代流传情况,罗塞塔石碑米沙石碑阿兹特克太阳历石并列世界四大代表性碑刻。

楷书碑文记载景教教规教义,东罗马山川河流特产及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字迹清晰书法秀丽,是研究中国古代与叙利亚、伊朗等文化和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NO.43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仿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通体抛光。最出彩与重要处在于壶身两侧捶打成型后鎏金的舞马纹。

该舞马壶的存在,不仅应证了史料记载唐玄宗生日宴上舞马衔杯祝寿一事属实,也说明何家村窖藏作为皇家窖藏的性质。


NO.44 镶金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

罕见五彩缠丝玛瑙「镶金兽首玛瑙杯」,兽嘴镶金,神形皆肖,是唐代唯一俏色玉雕,选材设计和工艺极其完美,绝无仅有,堪称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这种酒具常出现在胡人宴饮场面中,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这件器物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模仿新奇宴饮方式的见证,更是唐代中外交流的珍贵实物。




NO.45 景云铜钟

西安碑林博物馆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

景云二年,唐睿宗李旦巡游周至,夜宿行宫,梦见霞光满天,祥云缭绕,以为吉兆,遂下令为景龙观铸钟以志,又名「景龙观钟」。明万历十年迁至西安钟楼。

钟身正面骈体铭文,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书写,是存世唯一由皇帝撰文书写的青铜大钟,被称为「天下第一名钟」




NO.46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法门寺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7年,陕西省宝鸡市

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由金银打造,用金2两,用银58两,通体金光闪烁,熠熠生辉。
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皇帝唐懿宗为迎送舍利,亲自敬造它,堪称世界「锡杖之王」。




NO.47 八重宝函

法门寺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7年,陕西省宝鸡市

法门寺地宫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包含四枚佛指舍利。盛装其中一枚「影骨」的八重宝函,是迄今为止发现层数最多、制作最精美、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最外层是檀香木函,里面套装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因最外层檀香木银棱盝顶宝函出土时已残朽,故只见七重。




NO.48 铜浮屠

法门寺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7年,陕西省宝鸡市

铜浮屠模铸成型,精致玲珑,四角正方亭单层阁式,分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

第三枚佛指舍利,就存放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




NO.49「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95年,新疆民丰县

1995年,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发掘出土大量精美绝伦的汉朝丝绸,其色彩之斑斓,织工之精细,实为罕见。

其中一块织锦护膊以五色丝线绣制,绣有孔雀、仙鹤、虎等祥禽瑞兽,青底白色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光辉灿烂,举世震惊。




NO.50 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4年,河北省平山县

春秋战国中山国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案面已朽,仅存案座,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之上,四龙四凤互相盘结,翼尾相接,构成内收而外敞的支架。

全器由78个部件构成,经22次铸接、48次焊接等繁多工序却毫无拼接缝隙。结构繁复适称,铸造工艺精湛,动物造型姿态优美,生动细腻,堪称稀世珍宝。




NO.51 中山王铁足铜鼎

河北博物院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

中山王墓中随葬九鼎中的首鼎,铜铁合铸。外壁刻有铭文77行,共469字,是目前发现铭文最长的战国时期青铜器。

铭文详细记载中山国相邦司马赒攻伐燕国、开疆扩土的史实及中山王的后世告诫。刀法娴熟匀畅,笔划刚劲洗练,文辞典雅优美,是研究战国书法的珍贵资料。




NO.52 刘胜金缕玉衣

河北博物院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

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长1.88米,用玉2498片,金丝1100克,按人体结构比例制作,分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五部分,都可彼此分离。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




NO.53 长信宫灯

河北博物院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

出土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的「长信宫灯」,分为头、身、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可以任意拆卸。

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兼具功能和审美价值。设计之精巧,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灯中首屈一指,堪称「中华第一灯」。




NO.54 铜屏风构件 5件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

西汉南越王墓中随葬大量漆木器,虽朽坏严重,但遗存尚多。漆木屏风是其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的一件,出土时漆木结构已腐朽,残存漆片和铜鎏金构件。

科学复原的屏风漆木呈黑红两色,绘卷云纹。这是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实用屏风,规模大结构巧,装饰华丽,弥足珍贵。

漆木屏风复制品

屏风构件包括朱雀屏风铜顶饰、双面兽首屏风铜顶饰人操蛇屏风铜托座、蛇纹屏风铜托座各一件,以及蟠龙屏风铜托座一对,代表西汉青铜器的极高水准。




NO.55 角形玉杯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

角形玉杯以整块青玉雕成,仿犀牛角形。综合运用线刻、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工艺,巧妙布局各层纹饰,再经细致的打磨,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

作为我国汉玉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角形玉杯在玉器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NO.56 人物御龙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49年,湖南省长沙市

战国晚期绢本水墨设色《人物御龙图》,作为战国时期楚国墓葬用于引魂升天的铭旌「魂幡」,置于椁盖板与外棺间的隔板上。

龙帛画描绘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情景,形象刻画生动传神,线条流畅舒展,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长袍的质感和飘逸的状态,堪称中国早期战国肖像画的杰出代表。


NO.57 人物龙凤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49年,湖南省长沙市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女性人物肖像画之一。

华中侧身而立的贵妇,高髻细腰、广袖长裙,合掌侧身。反映了楚人的服饰特点及「好细腰」的风俗。




NO.58 直裾素纱禅衣

湖南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是世界现存年代最早、工艺最精、最轻薄的衣服。其素纱丝缕极细,重量仅有49克,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

禅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可见两千年前汉代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高度发达。




NO.59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湖南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

棺椁置于马王堆一号墓正中,四周塞满木炭和白膏泥,填土夯实。椁室由4个边箱与正中棺室组成,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的汉代井字形棺椁实物。

四层套棺从外到里依次为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与锦饰内棺。黑地和朱地彩绘棺外彩绘极其精彩,描绘出对极乐世界的想象。




NO.60 马王堆一号墓 T型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

作为汉代人引魂升天的「招魂幡」,此帛画入葬时覆盖在内棺上。T型帛画面的内容由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

作为中国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T型帛画的出土,填补了我国对西汉绘画史研究的空白,向世人真实再现了我国西汉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表现力。




NO.61 红地云珠日天锦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83年,青海省都兰县

现存最早的锦幡残片采用北朝时期的平纹经锦技术,红地之上有云珠串成圆圈,以兽纹或花纹图案环环相扣。服饰带有明显西域风格。




NO.62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藏

出土时间地点:199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

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共有9册,达10万字。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从元代提早到宋代。




NO.63 青花釉里红瓷仓

江西省博物馆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74年,江西省景德镇

凌氏墓出土青花釉里红瓷仓,是目前仅见的重檐庑殿顶楼阁式谷仓,也是目前发现两件带纪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器之一,堪称元代瓷器雕塑最高水平的代表。

谷仓背面青料书12行159字,是目前所见最早,也是最长的青花碑志文字,为研究地方历史、民俗文化提供宝贵资料。




NO.64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南京博物院 馆藏

出土时间地点:1960年,江苏省南京市

出土于西善桥南朝古墓的「竹林七贤砖印模画」,以300多枚砖块拼嵌出「竹林七贤」的不羁模样,将「高士」荣与七贤并列,树木相隔,各占一席之地

作为现存最早的魏晋人物画,这幅「竹林七贤砖印模画」是同类砖画中规格最大、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

这64件国宝,每件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辉煌,诉说着曾经的繁盛与动荡,见证着历史的兴衰与沉浮。透过它们,不只瞥见过去的风华,还感受到当代的使命。

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唯有珍惜与守护,才能让这些珍贵文物继续照亮未来。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文化是民族的根,值得继续传承


| 哥林多后书 5:17 |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
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精品推荐,全网独家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广告

丹尼尔先生
Made in Faith. Social Entrepreneur, Freelance Photographer, Life Traveller. Art \x26amp; Design Learner, Fashion \x26amp; Food Lover.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