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当匠人们手握刻刀,将器物细琢成型,时间的脉络与岁月的印记也因此被定格下来……
在匠人的世界里,传承是他们的根基,他们将手中的刻刀传给一代又一代,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朝代几度更迭,他们一直握着手中的刻刀,将华夏文化延续至今。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这样一位匠人,与其说他是一位匠人,我倒觉得他更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就是朱炳仁先生——“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人。接下来,随我们一起走进朱炳仁先生和他的“铜世界”。
在百度百科上,我们找到了朱炳仁先生的介绍。朱炳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海峡两岸“架桥使者”。雷峰塔、灵隐铜殿是他最具代表性的铜建筑作品。
比起朱炳仁先生本人,朱炳仁铜或许更为耳熟能详一些。尤其是先生所创立的熔铜艺术,更是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之先河。他的诸多作品也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文化部、国内外博物馆等众多机构收藏。同时,先生在诗、书、画、印等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其作品在国内外也都有非常高的赞誉。
2021年4月,朱炳仁先生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这也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年来,首次邀请中国工匠代表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2023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主题活动在京启动,朱炳仁受邀为首批参加“奥林匹克行”的艺术家。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朱炳仁先生也为“大国外交”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先生随总书记出访巴黎,不仅被聘为“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的艺术指导,还荣获“从北京到巴黎——中法人文交流终身成就奖”。他创作的《燃烧的向日葵》、《情深东西》两件熔铜雕塑作品也在法国巴黎荣军院会展中心参展。
事实上,朱炳仁大师参与“大国外交”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先生不仅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和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展出过多个作品,还参与了第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以及在德国柏林的多项展览……正是这种不断精进、研究与创新的精神,使得朱炳仁的铜壁画得以绽放出璀璨的星河。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传统艺术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他用自己的双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了世界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今年7月,“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国博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南1、南2展厅开幕,这不仅是国博展出历史上“最重量级”的展览,也是国内首个铜工艺品类最为全面、表现形式最丰富的铜艺术世纪大展。10月,先生又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书画院特聘为名誉副院长……
其实,在朱炳仁先生身上的荣誉远不止这些,但对于先生来说,他认为那些荣誉都是外界所赋予的,在先生心中,坚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更多人了解铜雕艺术,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他常说“铜就是我,我就是铜。”
虽然已是80岁高龄,但是对于老当益壮的朱炳仁大师来说,这正是他创作的“黄金时代”,他正用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创造着熔铜艺术上的一个又一个高峰。
接下来,随我们一起走进朱炳仁先生和他的“铜世界”。
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您的介绍,说您算是“半路出家”,而且还是在40岁这个“不惑”之年才开始的,那在您40岁之前,您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和工作呢?
朱炳仁先生:其实我开始学铜艺已经很晚了,大概是三十八、九岁的时候才开始接触。我认为,不管学什么东西,都是有难度的,尤其是铜,因为中间“断代”了一段时间,几乎很难去找到一些有经验的师傅或朋友,所以很多东西一直都是我自己在摸索,而这种摸索的过程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幸运。能有机会再次去接触和摸索铜艺,也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是怎样的一个机缘让您进入“熔化”的世界?
朱炳仁先生:2006年5月25日,我开始主持修建常州天宁宝塔,在即将完工的时候突然遭遇了一场大火。在烈火中,天宁宝塔的塔身、筋骨虽然保持完好,但首层屋檐却被烧毁,大部分铜瓦也被熔融。当时,许多人想把废铜扔掉,我就从铜渣中捡回了两包熔铜结晶体带回来研究,然后很意外地发现,在高温中融化了的铜肆意地流淌在地上,反而形成了晶莹的铜珠和姿态万千的融铜结晶体。
于是,熔铜艺术就这样被我发现了。这种艺术不借助模具也可以控制铜液的形状,进而制作出千变万化的铜艺作品。
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行您的“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能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场展览的具体情况吗?
朱炳仁先生:历史上,中国的青铜时代是非常辉煌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又以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为世人称道。我在此办展,更多的是在创作中致敬历史,传承中华文化。
这次展览共分为“古法新意“、“匠心铜运”、“雕铜巧技”、“艺出新裁”四个单元,展出了我创作的100余件作品。
另外,这次展览还展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熔铜艺术作品,例如用溶铜艺术结合珐琅彩创作而成的《青花系列庚彩铜瓶》。
青花瓷,曾经以古中国代表产品的身份在全球流通,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它不仅浓缩了最精湛的烧制技术,也蕴含着最顶端的实用设计,是最精美的一种装饰手法。
这件《青花系列庚彩铜瓶》曾在法国柏林展上展出过,也获得了嘉宾和观众的交口称赞。这件作品不仅有艺术价值,更让中国优秀的非遗文化深入人心。
POWER
在这场展览中,您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朱炳仁先生:我的人生时钟似乎与众不同,在”四十不惑“之年,我算是从头开始,重新拾起朱家祖传的“铜榔头”,将这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转眼我到了八十岁,从艺之路步入新阶段,也立志要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光彩。这也是展览名称“八十而立”的由来。
能在国家博物馆展览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有了国运才有了”铜韵“。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是踩着西方人的脚印走出来的,但我认为不是的,恰恰相反,每一步都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
POWER
我也希望通过这场展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铜雕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匠人精神。
接下来,您将有哪些新的动向?
朱炳仁先生:12月份,我们将在香港会展中心做一场新的展览,同时,我们还计划在米兰开一个达芬奇朱炳仁艺术馆。在刚刚结束的米兰时装周,我们的“水墨画时装秀”也精彩亮相。
10月24日,“云墨熔装”时装秀又在绍兴柯桥迎来国内首秀!这也是首次将我的开拓性“云水墨”与时装融于一体的设计,也是全球首个铜艺术品和艺术时装融合的秀场!开创中国水墨与时装发布跨界融合的先河!
再有一个要推动的主要部分就是我们的铜和画的衍生品。在前几天的深圳国际礼品展中,我们不仅有《燃烧的向日葵》、《千里江山》和《国鹿》三件铜艺术品亮相,还有为“中国礼物”新开发的产品《福运连升》也一同参展了亮相。
POWER
作为前辈,您对年轻的匠人们有什么期望?
朱炳仁先生:作为一名匠人,传承和勤奋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勤奋以外,还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路。我们不应该在父辈这个老路上跳不出来,你要跳出来了你就是胜利了。
其实工匠精神它是一种比较高尚的理念或者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手工艺的传承方面,这种精神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这种精神激发出来的,才能完成我们的创作。坚持走自己的路,向前走,肯定是有前途的。
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自己最钟爱的生活方式吗?
朱炳仁先生:我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几乎一直都处于工作状态,我最钟爱的事情就是做铜!
除了铜雕,熔铜艺术之外,朱炳仁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山水画家。先生的儿子朱军岷用“跨界”这个词来形容父亲。在朱军岷先生的眼中,朱炳仁大师是一个全方位的人,他不停地学,也在不停地变,从铜雕到书法、绘画,再到写诗、摄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跨越。200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二十一世纪封面人物》评语说:“铜雕艺术大师中,朱炳仁先生当之无愧为一代宗师。”
荣誉出版人:彭国荣
撰 文:晓雲
视 觉:晓雲
图 片:董竹老师提供
如果您对本篇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info@gafencuchina.com
你以为生蚝只是一种食物?不,它是一种文化!
这个会唱Rap的服装设计师真敢玩儿!
在他72岁的身体里住着一个27岁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