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材料(英文)》(InfoMat)创刊于2019年,是由教育部主管,电子科技大学和Wiley出版集团共同主办的开放获取式英文学术期刊(月刊),主编为李言荣院士。期刊先后收录于DOAJ、SCIE、Scopus、CSCD、CAS、INSPEC等数据库,最新影响因子22.7,CiteScore37.7,被认定为材料科学大类1区期刊。
InfoMat 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期刊为目标,聚焦信息技术与材料、物理、能源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领域前沿研究,旨在打造电子信息领域的世界顶尖期刊,服务全球学术共同体。期刊年发文量80余篇,文章下载量超过50万次/年。
2020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于2021年荣获“中国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优秀期刊”,并连续三年(2020 - 2023年)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指数(WJCI)报告全球期刊前5%。连续两年(2022年、2023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前5%)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前5% - 10%)。2024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英文梯队期刊。
InfoMat“WYSS -前沿信息技术材料” 专刊文章收录在InfoMat 第6卷第10期,包括1篇综述论文和9篇研究论文,本次专刊欢迎但不限于以下主题:柔性智能传感材料和器件、光电材料与器件、电磁多功能材料及器件、能量储存和转换材料及装置和机器学习与材料,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本期论文。
该专刊文章收录在InfoMat 第6卷第10期,包括1篇综述论文和9篇研究论文,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本期论文。
InfoMat“WYSS -前沿信息技术材料”
专刊文章赏析
1.Aqueous decoupling batteries: Exploring the role of functional ion-exchange membrane
Shuyue Li, Lujing Wang, Xiaoman Li*, Heng Jiang*, Fei Du*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杜菲(Fei Du)教授团队从解耦电池的“守门神”--离子选择性膜(ISM)出发,全面概述了水系电池解耦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ISM在不同氧化还原电对中的应用。此外,对于商业离子交换膜选择性不足的问题,我们也总结了多种自主制备的ISM及其电化学性能。最后,通过总结当前ISM面临的挑战,从生产成本、选择渗透性与电导率之间的平衡、离子交换多样化等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水系解耦电池发展的潜在途径。
DOI: 10.1002/inf2.12601
Citation: InfoMat, 2024, 6(10), e12601
长按并扫描,阅读原文
Bing-Xuan Zhu, Cheng-Yi Zhu, Jing-Kai Qin*, Wen He, Lin-Qing Yue, Pei-Yu Huang, Dong Li, Ruo-Yao Sun, Sheng Ye, Yu Du, Jie-He Sui, Ming-Yu Li, Jun Mao, Liang Zhen, Cheng-Yan Xu*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集成电路学院秦敬凯副教授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成彦(Cheng-Yan Xu)教授系统研究了SnP2Se6的热电特性,并构建了一种用于通信波段光探测的高性能双栅PTE探测器,在通信波段1550 nm波长下具有1.2 mA·W-1的响应度和6×109 Jones的探测率。此外,该器件响应波段可以扩展到了4 μm和9 μm的中红外波长,突显了其在长波长光通信领域的应用潜力,为未来通信波段光探测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和器件构建思路。
DOI: 10.1002/inf2.12600
Citation: InfoMat, 2024, 6(10), e12600
长按并扫描,阅读原文
3.Mixed low-dimensional metal halide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 for low-detection-limit x-ray detection via oriented ion migration
Xuefang Lu, Richeng Lin*, Ying Ding, Man Xia, Wei Zheng*, Feng Huang*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黄丰(Feng Huang)研究员、林日成(Richeng Lin)副研究员联合中山大学郑伟(Wei Zheng)副教授提出了一种毫米级的混合低维有机碘化铅单晶。基于该单晶的器件具有高灵敏度的光响应和 X 射线探测性能。通过在空间上隔离有机分子以形成混合1D-0D 晶体结构,有效抑制离子迁移,单晶器件的暗电流 (56.4 pA @200 V) 显著降低三个数量级。此外,通过增强背景特性,实现了 154.5 nGys−1的低X射线检出限在单晶器件中。混合维度有机碘化铅构型有效地控制了晶体结构内的离子迁移,为实现基于钙钛矿的高性能光电探测器和X射线探测器提供了新的途径。
DOI: 10.1002/inf2.12604
Citation: InfoMat, 2024, 6(10), e12604
长按并扫描,阅读原文
4.Unusual bendable soft molecule-based ferroelectric crystals enabling the flexible photo-pyroelectric detection
Liwei Tang, Xinxu Zhu, Yu Ma, Haojie Xu, Shiguo Han, Yi Liu, Yaoyao Chen, Daohua Wang, Junhua Luo, Zhihua Sun*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孙志华(Zhihua Sun)研究员团队报道了一种多轴软分子基铁电体(n-PA)2PbCl4(1,其中n-PA+是n-戊基铵),其自发极化可以在晶体和粉末形式下可逆切换。引人注目的是,1的单晶具有不同寻常的结构柔韧性和可弯曲性,实现了弯曲半径约0.22 mm的自立弯曲。此外,经过多次弯曲循环后,这些单晶还保留了热释电活性。此外,1的可弯曲晶体光电探测器通过光热电效应实现了宽带光活性,覆盖了405 ~ 940 nm的宽光谱区域,突破了光吸收带隙的限制。作为铁电晶体中可弯曲的独立光热释电探测器的首次研究,我们的工作为柔性智能光电器件的组装提供了新的思路。
DOI: 10.1002/inf2.12593
Citation: InfoMat, 2024, 6(10), e12593
长按并扫描,阅读原文
5.Tailoring lithium intercalation pathway in 2D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for high-speed edge-contacted floating-gate transistor and artificial synapses
Jun Yu, Jiawei Fu, Hongcheng Ruan, Han Wang, Yimeng Yu, Jinpeng Wang, Yuhui He, Jinsong Wu, Fuwei Zhuge*, Ying Ma*, Tianyou Zhai*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翟天佑(Tianyou Zhai)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由表面渗透驱动的Li嵌入诱导相变方法,在二维MoS2的表面引入表面等离子体处理,促进锂离子从表面向底层的扩散和相变,改善相变接触界面质量,使制备的边缘接触型场效应晶体管的亚阈值摆幅(SS)从~600 mV dec–1降至~100 mV dec–1。将该方法应用于范德华异质结型二维浮栅型晶体管存储器的制备,实现了可在10 ns的脉宽内超快编程、可记忆多比特状态的存储器件原型。
DOI: 10.1002/inf2.12599
Citation: InfoMat, 2024, 6(10), e12599
长按并扫描,阅读原文
6.Autonomous self-healing 3D micro-suction adhesives for multi-layered amphibious soft skin electronics
Dohyun Lim, Min Woo Jeong, Hyeongho Min, Yeon Soo Lee, Gui Won Hwang, Seung Hwan Jeon, Kyu Ho Jung, Ngoc Thanh Phuong Vo, Min-Seok Kim*, Da Wan Kim, Jin Young Oh*, Changhyun Pang*
成均馆大学Changhyun Pang教授团队受章鱼触角结构启发,提出了一种自主自愈的多层胶粘剂贴片,在干燥和水环境下都具有自愈和强大的粘附性能。为了实现自主自愈的章鱼式架构,基于结构和材料设计的动态聚合物回流模型为自愈弹性体的三维图案化提出了标准。此外,具有不同模量的自修复多层微结构赋予了高效的自修复能力、人类友好的可逆生物粘附和稳定的机械变形能力。通过微水平混合多尺度架构的程序化分子行为,仿生胶粘剂贴片在干燥和水下条件下都表现出对粗糙皮肤表面的强大粘附力,同时在损伤后能够自主恢复粘附力(在30°C下两种条件下24小时内愈合效率超过 95%)。最后,通过将薄金电极层压在章鱼状结构上,开发了一种自修复的可贴肤胶电子设备,具有重复附着和最小的皮肤刺激。基于牢固的粘附力和与皮肤的亲密接触,我们成功地在干燥、潮湿和受损条件下的动态运动期间获得了可靠的测量结果。
DOI: 10.1002/inf2.12603
Citation: InfoMat, 2024, 6(10), e12603
长按并扫描,阅读原文
7.A dual-range Janus-structure pressure sensor with broad detection range and high resolution combining triboelectricity and piezoelectricity
Shilong Zhao, Chaojie Chen, Zhiyuan Wang, Caofeng Pan*, Cheng Yang*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杨诚(Cheng Yang)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潘曹峰(Caofeng Pan)研究员提出了一种采用Janus薄膜布局的双功能适形压力传感器,只需一对电极即可同时实现压电和摩擦电信号检测功能,展示了最紧凑的器件配置。极薄的封装器件(~80 μm)表现出宽范围检测能力、高信号分辨率和快速响应时间,表现出对应于压电和摩擦电的独特信号中继特性。尽管纤薄且结构简单,具有高信号分辨率(分别为0.93 V·kPa−1,在 0.1–140 kPa范围和0.05 V·kPa−1,在 140–380 kPa 范围)。此外,该器件制造可以与kirigami方法相结合,改善对接缝表面的拟合。这项工作引入了一种设计高级压力传感机制的创新范式,通过其简单、纤薄的布局、柔和的自供电特性,使单个设备能够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DOI: 10.1002/inf2.12552
Citation: InfoMat, 2024, 6(10), e12552
长按并扫描,阅读原文
8.X-ray-ultraviolet–visible-near-infrared photoresponses realized in a lead-free hybrid perovskite ferroelectric through light-induced ferro-pyro-phototronic effect
Dongying Fu*, Yanli Ma, Shufang Wu, Lin Pan, Qi Wang, Ruifang Zhao, Xian-Ming Zhang*, Junhua Luo*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罗军华(Junhua Luo)研究员联合山西大学张献明(Xian-ming Zhang)教授提出了一种无铅的HP铁电(HAD)BiI5(HDA是己烷-1,6-二铵),具有较大的自发极化和增强光电流。通过铁-热释-光电子学(FPP)效应实现了X射线-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响应。基于无铅HP铁电体研究多种物理效应的耦合并提高器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DOI: 10.1002/inf2.12602
Citation: InfoMat, 2024, 6(10), e12602
长按并扫描,阅读原文
9.Laser-processed lithium niobate wafer for pyroelectric sensor
Di Xin, Jing Han*, Wei Song, Wenbin Han, Meng Wang, Zhimeng Li, Yunwu Zhang, Yang Li, Hong Liu, Xiaoyan Liu*, Dehui Sun*, Weijia Zhou*
济南大学周伟家(Weijia Zhou)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利用聚焦脉冲激光对铌酸锂晶片进行了表面处理,通过诱导铌酸锂表面等离子体而使晶格氧离子逸出,制备了氧空位结构。该结构通过提升表面电荷传输能力而增强了热释电电荷收集,进而增强了铌酸锂晶片的热释电电压,为改进热释电材料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DOI: 10.1002/inf2.12557
Citation: InfoMat, 2024, 6(10), e12557
长按并扫描,阅读原文
Lin Wang, Shugang Xu, Zihui Song, Wanyuan Jiang, Shouhai Zhang, Xigao Jian*, Fangyuan Hu*
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Xigao Jian)院士与胡方圆(Fangyuan Hu)教授提出了一种阴离子吸附策略,将MOFs原位生长在具有本征阻燃特性的耐高温聚合物(PPBES)三维多孔纳米纤维侧,制备出非对称型Janus膜。该膜利用MOFs的阴离子吸附能力,促进了锂离子的均匀沉积。此外,研究团队还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三氟甲基丙烯酸甲酯引入纳米纤维骨架,原位形成非对称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Janus@GPE)。该电解质与锂金属优先反应,形成富含Li-F的稳定SEI层,有效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值得注意的是,MOFs层的吸附作用与稳定SEI层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循环性能,该固态电池在1 mA cm-2下,实现了长达2500小时的循环寿命。该工作为提高LMBs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DOI: 10.1002/inf2.12551
Citation: InfoMat, 2024, 6(10), e12551
长按并扫描,阅读原文
关于青科会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简称“青科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共创可持续发展未来为愿景,聚焦“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主题,已连续举办五届。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青科会致贺信,指出“科技的未来在青年”,2020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青科会参会青年科学家代表致信。
五年来,青科会不断加强与知名国际科技组织联系,持续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共同体作用,积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推动青年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目前,青科会已与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外200多所大学建立交流联系,累计邀请30多位诺奖、图灵奖获得者等世界顶尖科学家,400多位中外院士和5600余名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代表参会。
青科会致力于搭建开放交流平台,努力让更多青年科学家交流思想、互学互鉴、施展抱负、成就梦想。
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将于11月15日至17日在浙江温州举行,聚焦“青年创新塑造新质生产力”年度议题,设置全体大会、分论坛和专题论坛、“万有引力π”展示交流活动等板块。由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联合会发起的“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将同期揭晓。
声明: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