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吧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读音
huáng zhōng huǐ qì, wǎ fǔ léi míng
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释义
黄钟都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造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能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能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造句
正是因为今日是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们才要发出正义之声来振聋发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成 语 故 事
战国时期,楚怀王听信了那些诽谤的言辞,错误地将屈原这位杰出的贤人放逐到了汉北地区。后来,到了楚顷襄王的时代,屈原被召回并重新得到了重视,但不幸的是,他很快又遭遇了谗言的陷害,再次被放逐到了遥远的江南。
在这种艰难的境遇中,屈原写下了《九歌》和《卜居》等充满深意的诗篇,借此表达了他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决心。在《卜居》中,他写道:“黄钟被毁坏丢弃,而瓦釜却能发出响亮的声响;那些擅长谗言的小人高高在上,而真正的贤士却默默无闻。”这里,他用“黄钟”来比喻那些有才华、有德行的贤人,而用“瓦釜”来比喻那些善于毁谤他人、却无才无德的小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当今这个世道上,那些真正有才华和德行的人被忽视和埋没,而那些善于谗言、却无才无德的小人却能嚣张跋扈、声名远扬。屈原以此来表达对自己清廉坚贞的品质并未得到世人认可的遗憾和感慨。
成语“黄钟毁弃”就是从这里来的,它用来比喻那些有才德的人被错误地弃置不用。这个成语经常和“瓦釜雷鸣”一起使用,以形象地描述一个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成 语 接 龙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鸣条之事► 事无巨细
细大不捐► 捐忿弃瑕►瑕不掩瑜
鸣条之事
指伊尹相汤伐桀,与桀战于鸣条之野的史实。借指征战之事。
事无巨细
事情无论大小。指大大小小的各类事情。
细大不捐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捐忿【fèn】弃瑕
抛弃忿恨和裂痕。表示重修于好。
瑕不掩瑜
玉上的斑点遮盖不了美玉的光泽。比喻事物的毛病缺点无损其整体的完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