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布施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五戒篇•一) | 南山嘉言录

旅行   2024-03-25 19:30   福建  

 

  《經》云:“有善男女,布施滿四天下眾生四事供養,盡於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類通情、非情境故也。《論》云:“由戒故施,得清淨也。”

  所以然者。初受戒時,已行三施盡眾生界,故財有量,不及此也。盡形不盜者,已施法界有情之財。言不殺者,已施法界有情無畏。即用戒法行己化他,即名法施徧眾生界。財爲局狹,集散之法,能開煩惑惱害之門。戒法清澄,故絕斯事。

  又云:由戒故施淨者。《智論》云:“若不持戒,得財施者,多貪不淨,以利求利,惡求多求,故使來世受不淨果,如牛、羊、猪、狗衣食麤惡。若持戒者,既絕惡求,清淨行絕,乃至佛果。”故云:六波羅蜜在心,不在事等。



大意:

《善生经》讲,善男女的四事布施,哪怕布施一百年,满足了四天下所有众生,也比不上一日一夜的持戒功德。为什么持守五戒的功德胜于布施的功德呢?因为受戒者最初受戒时,发誓不杀生、不偷盗等,是对一切众生所发的誓言,这样就已经行了三种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种布施遍满一切众生。而财物的布施比较局限,不能普遍施与众生,是有限量的,因此比不上持戒布施的这种功德。

最初受戒时,誓言要断一切恶。尽形寿不偷盗,就已经布施了十法界有情众生的所有财物,即“财布施”;尽形寿不杀生,就已经布施了十法界有情众生的无畏(因为众生没有被杀害的恐怖),即是“无畏施”;由于自己持守戒律,依法这么去做,同时也教化他人,让他们效仿这样去做,即是“法布施”。

另外财布施比较局限、狭隘,不能普遍施与众生。财布施先要集财,接下来还要散发出去。集财的时候,想更多地去布施,进而就更多地去求财。另外布施时,布施者因为有分别心,不能平等布施,那么得到布施的人就欢喜,没有得到的人就嗔恚,这样就引发布施者的烦恼。假使我们能持戒,以戒法来布施,那么就非常清净,也会远离这些恼害身心的事。

又云:以持戒的缘故来行布施,布施就是清净的,反之就不清净。所以《大智度论》讲到,我们以不持戒来行这个财施,那么就会生起贪心、不清净。怎么不清净呢?为了布施,而不择手段,以利求利(从事于贩卖、治生,或者夹杂暴力)、恶求多求(邪利活命,贪婪无厌),就会产生染污。虽然布施能增长功德和福报,但由于布施不清净,因而堕落。“因”不清净,所以“果”不清净,堕落到牛、羊、猪、狗,衣食都是粗恶的。假使能够持戒行布施,就能断绝“求多”,不好的“因”没了,身口意自然清净,恶的行为也通通断绝。由于“因”清净,自然“果”也清净,乃至于证得佛果、成就无上菩提。《》当中又讲,我们的心清净了,才能叫波罗蜜到彼岸;心不清净,那么所做的就是有漏的,就不能到彼岸,所以六波罗蜜在心的清净,不单单只是在事相上。


〖注〗 

《经》云:“善男子!优婆塞戒极为甚难!若人归依于三宝者,是人则为施诸众生无怖畏已”引自《优婆塞戒经》,见《大正藏》,T24.1488j3.1048a9。

《论》云:"以离恼害,善能施与清净乐具,故由净戒力施得清净。"引自《大乘阿毘达摩杂集论》,见《大正藏》,T31.1606j11.747c9。

《智论》云:“云何菩萨布施生般若波罗蜜?菩萨布施时,知此布施必有果报而不疑惑,能破邪见无明,是为布施生般若波罗蜜。”引自《大智度论》,见《大正藏》, T25.1509j12.152c11。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卷十

 唐终南太一山沙门释道宣述(节选)

此文四众可阅

原著仅限具戒僧尼学习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闽(2023)0000141

太姥山平兴寺
平兴寺常住动态 佛学开示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