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集采药省钱,不能省药效

健康   2025-01-22 09:41   山东  


此前,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通知,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药品即将分阶段开展企业药品基础信息填报工作,第十批国家集采正式启动。


第十批集采拟纳入62个品种、263个品规(以编号计),创历次集采之最。


但在近日的上海两会期间,来自上海多家三甲医院的20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其中提到集采药药效不稳定的情况。


提案的主笔人、上海政协委员、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在接受采访时,用「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 来描述这一现象,引发舆论讨论。


“我是外科医生,过去用合资或者进口的麻药,算得准时间的,现在就算不准。”郑民华说,“麻药不睡的,本来用一支,现在用三四支才能睡着。”


国家医保局关注到了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集采中选药的质量问题,并与上海市医保局及临床一线相关专家人员进一步了解交流。





麻醉药物从选择到剂量
每一步都十分重要

在现代医学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是手术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麻醉药物不仅能够极大的减轻病人的疼痛感,还能提高手术的舒适度和成功率。


2024年12月30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GY-YD2024-2)中选结果的通知》,此图为主要用于麻醉或麻醉辅助的药物,通过集中采购降低了价格


集采带来的药品价格降低,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然而麻醉药物的药效不稳定却令人惴惴不安。


自2024年5月起,网络上开始看到部分麻醉医生的吐槽,甚至有麻醉医生发出了“大不了术中知晓”的自嘲与担忧。


图片来源公众号 越学习越贫穷


麻醉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而麻醉药物的剂量,确定是保证手术安全和麻醉效果的关键。


剂量的计算通常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年龄、身高、手术类型、肝肾功能以及麻醉药物的种类和时效。


出现郑民华主任所说的,麻药剂量和药效算不准的情况,这对手术的安全性来说是一大危险隐患,必须引起重视。

 
国产降压药难降压
一粒不够要吃两粒

除了麻醉药物的药效问题,此次集采药物的争议,还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等药物上。


据财新网报道,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药效不佳的情况,有些往往加大药量也不起效。


《关于公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GY-YD2024-2)中选结果的通知》,图中为中选的泻药,主要用于大肠手术和内窥镜检查前期的处置,可以加快肠道内的食物排泄,缓解功能性便秘等症状


上述的专家联名提案中也提到:“面对这样的情况医生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也没有渠道。病人在会经常由于更换药物,而发生疗效不佳的情况,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其中,郑民华还介绍了自己家庭的案例。据称,他的父亲长期高血压,以前一直使用原研药。


但最近社区医院给他换了一个药,“给我打电话,血压一下子到180,他要我到医院帮他开以前的药。”


他自己也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络活喜,络活喜通用名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辉瑞开发的降压药。


但换了国产药后,吃一粒还降不下来血压,需要吃两粒。“但它说明书就是一粒。”郑民华说道。


《关于公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GY-YD2024-2)中选结果的通知》,图中为中选的降压药
 
集采药省钱,但不能省药效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10批药品集采,这在降低患者用药负担上带来的积极作用,可谓有目共睹。


集采背景下,药物质量的稳定性,一头关乎患者权益乃至生命健康,一头关系到药物集采的社会认同度和政府公信力,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但一段时间以来,从患者到医护人员,关于一些集采药物效果不佳、进口药难开等问题的反馈也客观存在。


说到底,医药集采的制度客观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也符合现实国情。


医药集采确实是把药品的价格打下来了,但是推行集采药物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安全和疗效。


对于患者来说,要的是质优价廉的药品,而不是一味的低价药、省钱。


正如新京报的评论所说:无论如何,集采药物不断普及,有两点应该是不容动摇的共识。

一是降低成本不应以降低药效为前提;二是给医患提供充分的用药选择空间,本身也是控制医疗负担的应有之义。


事实上,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集采药物质量,更好满足患者和临床用药需求,包括上述提案及医疗专业人士的建议,已给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方向。


比如优化完善集采政策,改变单纯低价、熔断等机制,以价格、质量、成本、发展为导向,避免恶性竞争。


这里面,强化对药物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就是一个关键。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评论、财新网、国家医保局



-《健康触点》原创出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pixabay、pexels、国家医保局

推荐阅读




李药师谈健康
中国科普作协会员,科普中国辟谣专栏作家 书籍《药物的模样》作者 中央网信办网络文明合作伙伴优质创作者 与大家共话健康,健康中国,你我共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