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仿制药与原研药选择!3类药可选便宜集采药,另4类还应优选原研药!

健康   2025-01-31 08:43   山东  

自2016年我国启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来,已有超过2400个品种通过评价。在药品集采降费的大环境下,很多仿制药也都以超低价入局了药品集采,而通过低价竞标进入集采的仿制药,全部都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药物。

过低的价格,以及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某些药物表现出的临床疗效与原研药有较大差距等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低价药”等于“劣质药,也已经成为了很多朋友思想里根深蒂固的观念。

实际上,我们在平价的集采仿制药,与价格较高的进口原研药之间的选择,也应该考虑药物的实际剂型特点,治疗人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即使在欧美等国家,不同剂型,不同治疗领域的仿制药原研药的差异性,也寻找较大差异。

美国JAMA杂志2022年研究指出,不同类别药物的仿制药替代风险差异显著:解热镇痛类生物等效性达标率98.7%,而抗癫痫药物仅为78.3%。因此,大家面对仿制药与原研药,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今天的这篇文章,就为大家总结了3类可以考虑选择仿制药的药物,以及4类应该尽量选择进口原研药的药物。


三类可选仿制药的情形

1. 简单剂型的化学药物

典型代表:阿托伐他汀钙片、二甲双胍片、氨氯地平片等。

此类药物都属于普通片剂形式,这种药物的制剂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国内外差距并不大,同时药物本身所用的原辅料研究也已经非常充分。如果是认真进行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通过了一致性评价要求的仿制药,其疗效与原研药的差异一般并不大。

这些简单剂型的药物,其治疗窗口都比较宽,美国FDA统计显示,这类药物90%临床终点等效性达标率超95%。

浙江大学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阿托伐他汀仿制药与原研药在pH1.2-6.8介质中的溶出曲线相似因子(f2)均>85,也就是说,仿制药的阿托伐他汀其体外溶出的特性与原研药阿托伐他汀的一致性超过了85%。

北京阜外医院10年随访发现,使用优质仿制药患者LDL-C达标率(<1.8mmol/L)为78.3% vs 原研组79.1%。

这样的数据都说明,一些简单剂型的化学药物,在已经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审评的前提下,其疗效与原研药的差异并不大。

2. 局部作用药物

典型代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布地奈德乳膏

此外药物都是局部用药的药物,除了滴眼液,乳膏等,还有鼻喷剂,滴耳剂,搽剂等,局部用药的药物剂型一般也相对简单,局部用药的有效性,也与原研药差异较小。

局部浓度检测显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滴眼液角膜药物浓度可达原研药的92%-107%;中山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采用弗朗茨扩散池实验证实,仿制药乳膏真皮药物渗透速率为原研药的95%-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国产药物递送装置的水平也逐步提高,资料显示,国产鼻喷剂微泵技术误差率从2018年的12%降至2023年的5%以下。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试验显示,国产布地奈德乳膏治疗慢性湿疹6周有效率为86%,与原研药的88%无显著差异。皮损面积从基线减少50%的时间均值分别为12.3天(仿制药)vs 11.8天(原研药)。

3. 监测便捷的慢病药物

典型代表:缬沙坦胶囊、格列美脲片等。

此类药物一方面也都是普通剂型的药物,另一方面血压,血糖等的监测,在家庭中多数情况下都可自测完成,能够随时监测药物疗效,即使更换药物,因此,对于需要长期用药,而心血管风险不高,又需要讲求用药经济性的朋友,可以优选便宜的仿制集采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发现,7天内血压达标率仿制药组82% vs 原研组85%。河南糖尿病质控中心数据显示,仿制药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HbA1c<7%)差异仅0.4%  

建议对于慢病的长期用药,应建立动态监测档案,例如糖尿病患者每月末梢血糖检测,可结合监测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类建议优先选择原研药的情形


1. 治疗窗狭窄药物

典型药物:华法林钠片、地高辛片  

中日友好医院TDM中心数据显示,仿制药华法林的INR波动系数比原研药高29%  美国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证实,地高辛仿制药的AUC变异系数可达28%。

北京安贞医院曾报道1例换用仿制药后INR突然升至5.8致消化道出血的案例。

2. 特殊递送系统药物

代表药物: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武汉协和医院测试显示,某仿制吸入剂的细颗粒分数(FPF)比原研低17%;上海瑞金医院采用荧光示踪技术发现,仿制胰岛素皮下储库稳定性较原研差28%。 

中国1型糖尿病登记研究指出,使用高质量原研胰岛素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38%。

3. 精神神经系统药物

关键药物:丙戊酸钠缓释片、喹硫平片  

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发现,仿制药的血药浓度波动可诱发癫痫阈值改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统计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仿制药时复发率升高11%。  

精神系统治疗药物建议,住院观察过渡期(≥2周),采用治疗药物监测(TDM)观察浓度波动。

4. 生物类似药(单克隆抗体)

典型药物: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  

此类药物在药物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和开发难度。浙江大学医学院检测发现,某些生物类似药的电荷异质性差异>15%;《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3年研究显示,仿制品阿达木单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超声缓解率降低了9%。    


个体化选择的科学决策框架


当然上述的介绍和建议,也是针对药物特性的一种简单汇总,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到底应该如何选择用药,还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出考量和决策,一般说来,对于是选择仿制药还是原研药的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 药物特性生物利用度波动、治疗窗宽度、药代动力学特征  

  • 患者因素:年龄、合并用药、脏器功能、基因多态性  

  • 临床指标:是否可进行有效监测(如TDM、INR值等)  

  • 经济考量:医保政策、长期治疗负担  


对于某些特殊药物,如果选择仿制药,可考虑建立药物转换评估表,设置3个月过渡期监测关键指标,例如——

  • 抗凝药物:前2周每周检测2次INR值  

  • 抗癫痫药物:每月1次发作频率日志记录  

  • 生物制剂:每次输注前检测CRP和肝酶  


科学选择药物如同演奏交响乐,需要精准把握每个声部的特性。当面对63岁的华法林使用者时,原研药的稳定性可能关乎生命存续;而对于3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优质仿制药的性价比优势显而易见。

医疗决策者应当建立动态认知:不是所有原研药都不可替代,也不是所有仿制药都能随意替换。掌握药物特性与临床需求的精准对应关系,才能谱写出最优化的治疗乐章。

李药师谈健康
中国科普作协会员,科普中国辟谣专栏作家 书籍《药物的模样》作者 中央网信办网络文明合作伙伴优质创作者 与大家共话健康,健康中国,你我共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