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燕医师:开玩笑告诉患者「包售后」,当主诊医师后「贴近患者」更加重要,更多用人文关怀建立信任丨我在主诊(7)

学术   健康   2024-10-16 19:16   北京  

编前语

在今年1月召开的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上,「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并与专培有机衔接」作为年度大会主题,引起广泛关注。在6月的CACP 2024年会上,大会主题「深刻领会主诊医师负责制并积极推行」再次聚焦主诊医师负责制。在参与两次大会准备的过程中,我们曾特别采访了多位主诊医师,采访中,他们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强烈感慨。在一次次的犹豫、纠结和决策之后,主诊经历所带来的极大挑战和快速成长,使他们感受到了极大的职业自信和成就感。为此,《呼吸界》将推出系列专访《我在主诊》,请奋战在最一线的主诊医师们谈谈他们面对冲突、困惑和纠结时如何拨开迷雾找到方向。相信每一位医生读者都会从中感受共鸣,找到自己。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主诊医师能够踊跃投稿,分享您宝贵的经验与感悟(投稿邮箱:editorhuxijie@163.com)。


人物

孙晓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孙晓燕医生为患者进行床旁血滤。


「回想最初被领导直接告知要担任主诊医师时,心中比较忐忑,以主诊身份真正带队管病房确实更有压力。尤其是经历PCCM培训前,一想到这份工作就觉得心理压力特别大,认为自己也许不能胜任,而随着在培训过程中慢慢攒到很多经验,例如掌握了气管镜、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技能后,在心态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


「我想正如我的老师们所说:当害怕、有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时,恐惧的根源是『不会』……所以我们尽量要多观察、多实践,临床工作特别繁忙,没有时间焦虑,遇到难题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一个问题解决了,再去解决另一个问题,如此就得到了质的变化。」


「年轻肺癌患者去世后,我意外接到了他父亲的电话……担任主诊后更贴近患者,看尽人间百态,由此希望自己做得更好」


「我在负责病房当主诊医师时,管理过一位患有肺癌的小伙子,他的父亲尽心尽力照顾他,我们也尽最大努力减轻他的痛苦、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患者在我们病房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去世后,我意外接到了他父亲的电话……很多时候,患者去世后,我们和家属也就没有联系了,但这位患者的父亲特意给我们病房打来电话,说:『谢谢你,孙大夫,我的儿子离开了,后事已经办完了,特别感谢你。』

「我回想他入院以来的种种经历,这位患者存在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比正常人矮小,已经34岁,身高只有1米4左右。但是他非常聪明,读了大学、有了工作,此次发现肺癌后一直在我们病房进行治疗,前期进行了几个周期的化疗和放疗时,患者状况不好、疼痛非常明显,以至于忍不住在病房喊叫,我们分析为何会这么疼?转移瘤?神经痛?其他原因?是器质性疾病,还是躯体上畸形的问题导致对疼痛格外敏感?逐步发现可能是某种药物导致,因此调整了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之后,又第一时间发现肿瘤已经导致了骨髓受累,患者的腿逐渐无法抬起,出现了运动障碍,但即使发现得及时,不好的结局也已经无法改变,家属得知后选择不再进监护室进行有创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便在我们病房度过,全病房都对他照顾有加,那是在过年期间,他父亲为他做了饺子,护工也为了照顾他,春节都没有回家。在他住院期间,同病房其他两位肺癌患者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听着这位小伙子每晚受病痛折磨得难受的声音,两位老人都未提过怨言,反而时常宽慰小伙,让人为之动容。」

「在这段日子里,哪怕我们已经反复告知他父亲『病情不好』、状态很差、后期几乎已经无法进食,但父亲仍然每天都会来询问,可能他认为这就是自己能为孩子做到的最大事情,患者也经常问起自己的病情,我总是不厌其烦地与他交流,其实这也是在进行一种『疏导』。」


「如此年轻便患上肺癌,家属最初也不能接受,养育一个本就有先天疾病的孩子,所倾注的心血比养一个普通孩子更多,何况又将孩子养得很优秀……在医生、护士、护工的尽力关怀下,患者离开的时候比较平静。我在思索,患者去世后,家属之所以特意打来感谢电话,或许是因为在病房的感受到了温暖,而不只是冷冰冰的『诊治』。」


「我做学生时,在课堂接受过人文教育,现在逐渐对此有了体会。刚在临床做小大夫时没有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也是受到和蔼可亲的老专家们影响,我逐渐会更多给予患者们人文关怀,尤其是近期经常诊断的肺癌患者,即使现有的医学手段并不能延长太久他们的寿命,可能要在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送他们离开,我也希望他们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能够少些压抑。」


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的专业程度决定了患者的信任程度,当我们真心为他着想,他会发现大夫的经验水平、专业知识值得信任。这两张照片分别是我们的患者在下棋、做八段锦,在刚刚得知自己患了肺癌时,患者很难接受,毕竟自己仍在壮年,孩子也还小……从非常焦虑难以入睡,到上次住院露出笑容,我们也见到了他慢慢接受自己疾病的过程。


图:患者在病房下棋、做八段锦


我认为担任主诊后,『更贴近患者』特别重要,除了技术、医疗和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提升和进步之外,更多的是在医患沟通中需要进行人文关怀,让患者能够产生信任。现在,我所在的专业组中基本都是肺癌患者,有些患者甚至在不舒服时都担心打扰到医生而忍着不说,我们也耐心、和气地与他们沟通,大家如此互相体谅,当我看到了不同患者各异的家庭情况,几番对比之后会看尽人间百态,由此希望自己做得更好。」


「看似容易治愈的肺炎患者迅速发展到需要ECMO,做主诊时得到了宝贵操作机会,准确快速地置管建立了循环通路」


「我在主诊期间还曾经管理过一位ECMO患者,他饮酒后患上了重症肺炎。最初,我信心满满地向主任『夸下海口』可以很快将这位肺炎患者治愈,结果却发现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了,收治后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我们逐步由鼻导管吸氧升级到无创呼吸机,再升级到有创呼吸机,但氧合指数仍肉眼可见继续下降,下一步只能考虑ECMO。


「然而,患者合并了消化道出血。我们在使用ECMO过程中会给予抗凝,但抗凝后,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更加严重,因此治疗陷入两难。这位患者也非常年轻,才50多岁,我向患者家属反复交代了各种风险以及使用ECMO的利弊,为了争取更多生存的机会,我们使用了无肝素的ECMO——没有加入低分子肝素抗凝。」


「这位患者的饮酒量大,可能还存在误吸和反流等问题,此前我们置了胃管,但对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不是特别理想,常规的抑酸补液后,出血仍在继续……胃镜检查发现患者是食管下段的溃疡,通过胃管给药时,有些药物实际上没有覆盖到溃疡的位置上,于是又对食管位置进行了调整,调整到了溃疡之上,再用一些胃黏膜保护药物,如此治疗后,患者消化道出血逐渐好转、肺炎也在好转,逐步撤除ECMO后顺利康复出院。这个病例在当年获得了我院疑难危重病例三等奖。」


在给这位患者上ECMO的过程中,领导让我直接『上手』,如果我不是主诊医师,可能无法拥有这个难得的机会。平时在日常工作中,我对各种操作非常感兴趣,也确实用心练习了中心静脉置管,所以此次能够在ECMO置管中快速准确地建立循环通路,上机和下机的过程都非常顺利。」


在我认真完成每例患者的每个步骤后,这些积少成多的操作使我的技能变得熟练,后期担任监护室的主诊医师时,我能在患者特别危重时第一时间开通静脉通路,尤其是在ECMO上机过程中较快地为患者完成置管,这个小成就让我十分欣慰。


图:孙晓燕医生进行气管镜等临床操作


「当诊治需要跨学科时,主诊医师负责制可以更顺畅地调动各科资源,为患者争取最大的利益」


「我和一位患者基本处成了好朋友的关系,她去年在新冠小流行期间住进我们病房,肺部有许多球形影和晕征。我们当天便在床旁为她做了气管镜和肺泡灌洗,她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抵抗力下降,感染了新冠,同时还感染了曲霉菌,诊断了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这是一位病情非常复杂的老人,真菌感染还导致声带受累,声音嘶哑,非常虚弱。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格外斟酌,我考虑到她当时肾功能不好,需要选择对肾影响最小的抗真菌药物,同时,抗真菌药物的费用昂贵,患者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有限,在遇到这些阻力时,我向患者和家属谈话并交代风险,她的孩子非常执着,希望尽全力为母亲治疗……这位老人同时感染了新冠,在应用新冠治疗药物时也有限制,有些药物不能同其他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在众多用药禁忌和复杂情境下,我们又请了药剂科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所幸患者在应用了药物后一步步好转,声音嘶哑和肺部阴影也得到改善,顺利前往血液科继续治疗肿瘤。」


我对这位治疗经过漫长的患者印象深刻,对于基础病较多、诊治需要跨学科的患者而言,主诊医师负责制可以更顺畅地调动各科资源,例如联系医务处进行全院会诊。


「我在监护室收治过一位患有腺病毒肺炎的小伙子,在病情严重时,我们第一时间做了气管镜,联系北医病理科的老师分析出了腺病毒的具体分型,迅速明确了诊断,随后患者的病情逐步好转。这确实得益于主诊医师负责制,因为身为主诊有更大的权力去做这些事情,如果只作为小医生,可能无法如此便捷开展与相关科室的合作、交流沟通。」


「近期还有一位肺部阴影患者一直无法明确原因,我们需要与穿刺室和病理科等各科室进行沟通。作为主诊医师,便有权利带头挑起诊治患者的重担。病理科如果不清楚临床的考虑、中间沟通如果不到位,可能给出的答案无法准确、无法达到预期,很多肺部阴影患者就无法依靠病理手段来明确诊断。做主诊后『权力』更大了,在其位谋其政,那么就要尽量动用资源,为患者争取最大的利益。


「在22年年底、23年初的新冠疫情中,我正好在呼吸监护室工作,当时这是最重要的战场,现在回想起来就像做梦一样,每位患者进来时都是非常危重的,但那时也有一些疗效较好的病例,例如我们帮助了一位99岁的老人成功康复出院,他也是医学界有名望的专家,入院时病情非常严重,如此高龄,合并了新冠且有严重并发症,我们给予了非常积极的治疗,病情好转时,患者转去了老年科,病情严重后又回到了呼吸监护室,几经波折辗转,好在结果令人欣慰,他还给我们送了锦旗。」


图:2022年,在RICU1负压病房成功救治高龄新冠肺炎患者


「开玩笑告诉患者我们会『包售后』,当真正有权力去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成,就会有成就感……」


「今年,我开始在肺癌专业组做主诊医师,此前可能会陆续收治肺炎以及其他疾病患者,与各位患者可能仅是『一面之缘』,而这些肺癌患者会反复住院,主诊医师负责制让我们对肺癌患者能够全程跟踪,对患者的病情也了解得更深,期间有些大事小事可能都需要费心费力管理。」

「有次,我突然接到了一位肺癌患者家属的电话,告诉我『父亲的情况不太好,胸部疼痛』,我进行了简单问诊后,推测可能是冠心病,建议他立刻前往附近医院就诊,发现确实是心肌梗死、辗转来到我院急诊后,急诊医生觉得『既然患者已经身患晚期肺癌,那么更适合姑息治疗、保守治疗』,我也和急诊医生沟通,我认为这位患者的预期寿命肯定能达到一年以上,还是希望能够积极治疗,于是患者便去做了冠脉造影、放支架,期间由于出现了心律失常,只能返回病房、又在ICU住了很久,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帮忙调整抗生素、治疗中途出现的重症肺炎……几经周折终于出院后,我们再次与心内科进行沟通,最后做了冠脉造影、植入支架,目前这位老人恢复得很好,继续来我们科室进行化疗,如果当时的心梗没有及时处理,可能患者就已经过世了。


「没有成为主诊前,有一些治疗和决策可能不会如此果断、不会有那么大的能量去协调资源、不会如此站到患者的角度考虑,现在我担任主诊后便考虑得更多,也更容易共情,我开玩笑告诉患者我们会『包售后』,不只治疗眼前的问题,至少能够让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办。这样也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也会让他们对我们更信任。」



「做了主诊后,肯定会得到锻炼、有非常大的医疗专业知识的提升,刚担任主诊医师时会焦虑自己是否能管理好患者,我们几位主诊一起工作时,大家会互相鼓劲,领导和老师也会给予帮助成长,一个月后就都逐渐适应了。其实此前,每个大夫都经历了『过关』的过程,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主诊医师,北医的培养方式更像让我们在病房里『摸爬滚打』,往往在博士阶段就会轮转住院总医师,主诊医师负责制与三级查房制度是相结合的。


「我认为PCCM培训给我们打好了基础,经过了前期系统培训,在做学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面临、经历了问题,从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在临床技能、技能操作、医患沟通各个方面都有质的飞跃,而且培训期间有一段『代主治』的过程,可以感受前辈管理病房的真实状态,经历一个『缓冲』阶段。我想,经历了三年PCCM培训完全可以胜任主诊。」


「此前在住院医师阶段,可能有比较犹豫的时候,有些决策不敢自己做,做了主诊这几年,自己的权力也相对扩大了,能够更多的组织全院会诊、调动各方面资源,既然把我放到了主诊医师这个角色中,我就希望自己尽最大努力做好,北医的校训是『厚道』,我也在逐步向科室言传身教的老专家们靠拢,在一步步成为他们的样子,学习他们的做法,尽全力为患者争取较好的临床转归,这也是榜样的力量。


图:孙晓燕医生完成PCCM培训、主持PCCM病例讨论


专家介绍

孙晓燕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2021年完成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师培训(PCCM);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治、疑难危重患者救治、技能操作;呼吸科教学秘书;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罕见病诊疗团队秘书;参与呼吸系统疾病影像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慢阻肺规范管理的质量控制及评价研究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表SCI 3篇;第一发明人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编撰《北医三院呼吸疑难与危重症病历解析》、《ICU重症肺炎规范诊疗手册》等。



本文完

采写编辑、责编:Jerry

关注我们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呼吸界》官方网站

呼吸界
《呼吸界》作为中国呼吸学科垂直新媒体平台,立足于整合各级医院呼吸学科资源,逐步丰富呼吸学科权威资讯,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相关学科医生提供权威网络专科信息支持,努力建立全国呼吸学科网络医疗协作专业体系,为全行业提供新媒体互动与推广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