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对身体的好处和风险?

文摘   2025-02-03 07:56   陕西  

蜂蜜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糖类混合物。

1、蜂蜜中的含糖量
蜂蜜中的含糖量一般在75%以上,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还含有少量的蔗糖、麦芽糖等其他糖类。果糖和葡萄糖都是一个糖分子,所以叫作单糖,而蔗糖是双糖,它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所以蔗糖吃多了以后,它有一半也会在身体内变成果糖。以下是具体介绍: 
葡萄糖和果糖:是蜂蜜中最主要的糖分,两者含量之和通常占蜂蜜总糖分的85% - 95%左右。一般来说,成熟蜂蜜中葡萄糖含量约为30% - 40%,果糖含量约为38% - 42%。比如紫云英蜂蜜,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而洋槐蜂蜜果糖含量相对较高。 
蔗糖:含量通常较低,一般不超过5%。优质蜂蜜的蔗糖含量会更低,若蜂蜜中蔗糖含量过高,可能是未成熟蜜或添加了其他糖类。
其他糖类: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松三糖等其他糖类,它们在蜂蜜中的占比较小,通常在1% - 5%左右。
蜂蜜中的糖分含量会因蜜源植物、产地、气候等因素有所不同。
《疯狂的尿酸》作者原来认为蜂蜜对身体也是不好的,但是后来查阅了很多文献以后,发现不能够简单地判断蜂蜜不好,蜂蜜对身体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对于尿酸不高的、健康的人来说,在生活当中适当地摄入天然的蜂蜜是可以的,因为天然蜂蜜里面有一些抗氧化剂。但是不可否认,蜂蜜所含的糖分确实很高,如果您本身就有尿酸高、血糖高这些问题的话,还是要适当地控制。别像狗熊那样吃蜂蜜,狗熊吃蜂蜜就吃太多了,整块整块地吃,所以你看它那体形多吓人。我们就偶尔吃一点儿是可以的。
蜂蜜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益处也有需要注意的副作用。以下是蜂蜜的主要好处和潜在风险:

2、蜂蜜的好处
润肠通便、调节胃酸分泌蜂蜜中的酶类等成分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可有效改善消化功能,预防和缓解便秘问题。蜂蜜还能调节胃酸分泌,饭前一个半小时左右饮用蜂蜜水,可抑制胃酸分泌,有助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恢复。

润肺止咳:蜂蜜能滋润呼吸道,减轻咳嗽和咽喉疼痛。
 心血管系统维护 :蜂蜜中的抗氧化物质,如类黄酮等,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它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保持弹性,有助于稳定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抗菌消炎:蜂蜜含有的过氧化氢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帮助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预防和治疗皮肤炎症、痤疮等问题,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还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

增强免疫力:蜂蜜中的多种营养成分能为免疫系统提供支持,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酚、黄酮类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帮助人体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

缓解疲劳: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能迅速被吸收,帮助恢复体力。

睡眠质量改善:蜂蜜中的葡萄糖、维生素、镁、磷、钙等成分可以帮助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神经紧张,有助于睡眠,能起到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

美容养颜:蜂蜜外用时,具有滋润和保湿的功效,能使皮肤更加柔软光滑,还能营养皮肤细胞,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保持皮肤弹性和光泽。

3、蜂蜜的风险
过敏反应:部分人对蜂蜜中的花粉、酶类等成分过敏,服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道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呼吸急促等,甚至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血糖问题:蜂蜜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应谨慎食用。蜂蜜中的糖分可快速被人体吸收,升糖指数较高。糖尿病患者若不注意控制摄入量,可能导致血糖快速上升,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即便对于健康人群,过量服用蜂蜜也可能使血糖在短时间内明显升高,长期如此会增加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龋齿风险:蜂蜜甜度较高,未及时清洁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增加龋齿风险。蜂蜜中的糖分会被口腔中的细菌利用,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长期过量食用且不注意口腔卫生,容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婴儿风险:一岁以下婴儿可能因肉毒杆菌污染而中毒,不宜食用蜂蜜。蜂蜜可能被肉毒杆菌污染,成人的消化系统能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但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食用含肉毒杆菌的蜂蜜后,肉毒杆菌可能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肉毒杆菌中毒,出现便秘、吸吮无力、哭声微弱等症状。 

肝脏负担:肝硬化患者食用蜂蜜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不宜食用。
肥胖风险:蜂蜜热量较高,每100克蜂蜜大约含有321千卡热量。如果长期大量食用,又没有通过运动等方式消耗多余热量,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4、使用建议

适量食用: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需求适量食用蜂蜜,避免过量。

注意保存:确保蜂蜜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避免污染。

特殊人群注意:一岁以下婴儿、糖尿病患者、肝硬化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总结来说,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适量食用对健康有益,但需要注意上述风险并采取适当预防措施。
5、服用蜂蜜与尿酸的关系 
(1)果糖导致尿酸生成增加 
蜂蜜中富含果糖,大量摄入果糖后,在体内代谢时会消耗三磷酸腺苷(ATP),生成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磷酸进一步代谢会产生尿酸。同时,果糖还能促进肝脏内脂肪酸合成,进而促进甘油三酯合成,导致胰岛素抵抗,间接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2)血糖波动影响尿酸代谢 
蜂蜜中的糖分可使血糖快速上升,血糖波动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胰岛素抵抗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会升高。而且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与尿酸在肾脏的重吸收过程存在竞争抑制作用,血糖升高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使尿酸在体内蓄积。 
(3)个体差异影响不同 
对于本身尿酸代谢正常的人,偶尔少量服用蜂蜜,一般不会对尿酸水平产生明显影响。但对于尿酸代谢异常、本身血尿酸水平较高或有痛风病史的人群,大量服用蜂蜜可能会使尿酸水平进一步升高,诱发痛风发作。
适量摄入:适量食用蜂蜜通常不会导致尿酸显著升高。蜂蜜本身不含嘌呤,嘌呤代谢是尿酸生成的主要途径,因此从嘌呤角度讲,蜂蜜不会直接升高尿酸。
过量摄入:如果大量食用蜂蜜,其高糖特性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刺激肝脏释放更多的尿酸,从而可能使尿酸水平升高。此外,过量的果糖代谢也会增加尿酸生成。
6、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建议

控制摄入量: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蜂蜜,但需严格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果糖。

饮食平衡:建议将蜂蜜作为偶尔的调味品,搭配全谷物、低GI水果等健康食物,以减少对血糖和尿酸的影响。

综合管理:除了控制蜂蜜摄入,还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多喝水。

总之,蜂蜜与尿酸的关系主要在于其果糖成分对尿酸生成的影响。适量食用蜂蜜对尿酸水平影响较小,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尿酸升高。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帆书/樊登讲书

2、【美】戴维•珀尔玛特著,王家宁译,王树岩审定的《疯狂的尿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3、蜂蜜对人身体的6大功效与作用 蜂蜜的副作用和禁忌有哪些 蜂蜜三种人不宜吃

4、【健康科普】常喝蜂蜜水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它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5、蜂蜜的5个作用与功效,适合这几类人群,但也有禁忌,这几类人要注意!

6、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关于蜂蜜的争议终于有答案了……

7、长期喝蜂蜜与从不喝蜂蜜的人,哪个更健康?别被蒙在鼓里了



1、为什么说糖是变胖的真凶,脂肪成了替罪羊?——《饮食术》读后感(1)

2、为什么说糖是变胖的真凶,脂肪成了替罪羊?——《饮食术》读后感(2)

3、为什么说糖是变胖的真凶,脂肪成了替罪羊?——《饮食术》读后感(3)

4为什么说糖是变胖的真凶,脂肪成了替罪羊?——《饮食术》读后感(4)

5、为什么说糖是变胖的真凶,脂肪成了替罪羊?——《饮食术》读后感(5)

6、为什么说糖是变胖的真凶,脂肪成了替罪羊?——《饮食术》读后感(6)

7、为什么说糖是变胖的真凶,脂肪成了替罪羊?——《饮食术》读后感(7)

8、“饥饿疗法”为什么可以治病和延长寿命?

9早晨一个水煮蛋,营养全面食疗餐

10、辟谷减肥历险记


↓↓↓

心理治疗师+中医心理师+心理咨询师

报名扫码咨询


扫码报名



请点亮“在看”,谢谢支持!

心声经典
心理健康与精神保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