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不知名研究指出:科室的好坏,才是职场幸福指数的终极决定因素。
你若恰好在天堂科室,那是每天「佛光普照」,恨不得上班都哼着小曲;如果撞进地狱科室,那全程可能就是修罗场+宫斗戏,干活干到怀疑人生。
从规培到正式上岗,我正巧体验过这种职场「过山车」。
地狱科室:
忍辱负重「拼命三郎」
(一)拉磨的驴都没你累
规培期间,我的角色非常明确:干活机器+工具人,患者见了都惊叹:医生又是你啊。
上班 36 小时甚至 72 小时没有人关心,连一句「辛苦了」都奢侈,补休更是想都别想。
有次我值班熬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还得继续顶着黑眼圈四处奔波收病人。快到中午的时候实在扛不住,眼皮打架、双腿发抖,想早点下夜休,谁知道上级医生冷冷地甩给我一句:「不是说年轻人能吃苦吗,熬个夜就受不了?」
图源:网络
我心里是真委屈啊:医生都是人,哪来的谁活该吃苦一说?
(二)生病请假全看脸色
地狱科室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轻伤不下火线」。
某天,一个同事高烧到 38℃,打字时手抖个不停,硬着头皮请了一天假。结果刚回来,就被科里老大一顿数落:「身体这么差,怎么干得了医生这行?」
同事也不敢顶嘴,只得悄悄向我诉苦:「身体再好也扛不住这工作量啊!」
(三)战火纷飞,自身难保
「冷嘲热讽」尚且能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可「帮派斗争」是无处可躲啊。
在我们科室,站队几乎是「生存」必修课。谁和谁又不对付了、谁这段时间为了升主任给谁下了绊子……每个人都好比穿越进宫斗剧的第一集,生怕说错一个字就「领了盒饭」。
最终,科室从上到下内耗得一塌糊涂。像我这种没选边站的吃瓜群众,则会被当作出事去「背锅」的第一人选,挨骂次数多了,我也不得不站队保平安……
天堂科室:
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有事是真能处
入职第一天,主任就特地抽出时间来接我。科室里的其他老师也完全没有架子,有任何问题大家都会耐心解答,从来不会让你感到孤立无援。
有位年轻医生家里有事走不开,科室直接调整排班帮他解决问题,这让之前经历过请假「九九八十一难」的我不禁感慨:原来人间还有真情在啊!
图源:soogif
(二)每滴汗水都有回报
好的科室不光氛围和谐,连制度都让人倍感公平。
绩效分配一切公开透明,按劳取酬,绩效奖金不会被随意扣减。科室主任经常为年轻医生争取福利,还会组织活动调节大家的生活压力。
有段时间科室特别忙,还要抽空组织 2 个大的会议,主任自费准备了小礼物慰问大家。简单一句「辛苦了,大家好好休息」瞬间让我觉得一段时间的努力都值了。
图源:soogif
(三)处处是机会的「温室」
天堂科室还非常注重年轻医生的成长,每个月都会组织讲座,鼓励大家参加外派学习。
上级医师从不藏着掖着,几乎是手把手教,什么问题都详细解答。
我偶然操作失误,本以为会被劈头盖脸骂一顿,结果老师耐心帮我分析原因,最后还拍拍我的肩鼓励我:「没事,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当时我眼眶都湿了。
开局「地狱」,如何自救?
图源:网络
(一)蛮劲不如巧劲
在修罗场生存,技术是你的「硬通货」,而情商是你的「护身符」。
如果人际关系总是「雷区不断」,不妨花些时间找到更「投机取巧」的沟通方式和态度。有时改变别人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退一步「明哲保身」,尽量避开那些会影响自己的事件和团体。
(二)改变无望,不如离开
如果你发现现状根本无从改善,那不妨考虑换个环境。
医学生涯很长,没必要拘泥于在一个内耗严重的困境当中。离开也许会让你失去现下的,但却会让你遇见更好的。记住,跳槽不是逃避,而是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舞台。
图源:网络
(三)打铁还需自身硬
如果以上均没有见效,那就脚踏实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
地狱科室虽压抑,也可能是磨练技术的好机会。等你羽翼丰满,自然有机会飞向更好的地方。
结语
人比人,气死人。而科室比科室,更是有「天上地下」之分。
不过最终,我们还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选择,去寻找那个适合自己的地方。
图源:网络
希望各位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神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