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就读于本省一所双非医学院,录取后的学号是按照入学成绩排位的,整个系里总共只有 400 多人,而我是 341 号。
所以,用「垫底」这个词来形容我挺贴切的。
从大一到大三,我的学习状态不是兢兢业业的学霸,也不是极度混吃等死的学渣,而是那种在 45°摇摆的学渣——既不想努力,也不敢躺下。
「临床」表现为:每到考试月就猛学一下,平时晚自习是一趟不去。能考到 75 分就算对得起学费,80 分朝上算我努力,90 分以上那就是极少数感兴趣的课程了。几个学期下来,我的年级排名一直稳定在 340 上下。
「再菜的鸡」
也有一颗考研的心
就这么一直不上不下地「混」到了大四实习期,学医必须考研的风气开始盛行。看着周围的人都着手开始准备,我的心也有些蠢蠢欲动了。
你可能就要问了:啥??这学习态度愣是没看出来想考研啊?
但是,从入学开始排名常年浮动在 300 多的我,能说出「想考研」并且还敢认为自己大概率会考上,也不是脑子一热——
因为自打上学时,我就有个显著特点:成绩特别极端。不学的时候是真烂,往死里学时是真可以!
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花一年时间拼一拼,没考上就当投资自己,考上了岂不是血赚?
图源:网络
不过真正的转机,出现在我正式参加实习的时候。
当时去的医院就是本校一附院,也是进了组,才第一次听说「规培生」这个概念。现在想想,幸亏遇见了许多善良的规培生师兄师姐,才能有今天的我。
也许是看出了我们这帮「小呆头鹅」实习生中还有许多人背负着「上岸」的大志,规培生前辈们并不太使唤我们(也可能是怕我们添乱),最好全「滚」去值班室复习考研!正职老师同样不算严苛,查房时偶尔被「抓包」背单词也不会挨骂。直到后来见识到网上那么多「奇葩遭遇」,我才知道这都算遇见贵人了。
学渣遇上学霸「F4」
「被带飞」不是梦
这期间还有个机缘巧合的事,我所在的实习小组一共 6 人,其中 4 位的学号都排在前 10 !谁懂这种含金量啊?学渣的我哪见过这种世面,每天都感觉被知识的光辉笼罩着,学习的欲望熊熊燃烧!
图源:soogif
我们的实习组长温柔体贴又雷厉风行,直接安排我们 6 个人按照 24 h/人的制度值班,查房全员参加,查完房那个轮值的人就负责剩下所有问题。这个制度的伟大之处不用多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完整、集中、大段的时间用于复习。
更幸运的是,老师们对这件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有意见,组长也会在最大权限内帮我们重新协调排班。甚至,后期组长保研成功,直接让我们不要值夜班了只查房,她一个人扛下了所有!(感动中国十大年度组长啊)
尽管已经有了想都不敢想的复习条件,这期间我的学习还是困难重重。因为基础比较差,网课光刷一两遍都进不去脑子(但我是真硬着头皮看得下去,不会因为听不懂就停)。另外那 4 位学霸却不会因此而落下我,反而对我知无不言,总是很欢迎我加入她们的讨论。
那时我才知道:人急起来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每天一翻开书我就发疯了、忘情了,走路学、吃饭学、蹲坑还学,连贴化验单遇到疑惑我也抓着人就问。老师、学长还觉得我是个爱学的人,殊不知我只是底子太差急疯了罢了。
图源:网络
尽力做到最好
怎么不算一种「逆袭」?
就这样学了一整年,把几乎是崭新(问就是上课不听)的书学到纸张柔软、网课听到某字母站年度观看最多、雷打不动每日 200 个单词(新旧混合)、刷题软件从「一路红灯」刷到「绿中有红」,连部分答案选项都能倒背如流。
遗憾的是,我和生化始终「情深缘浅」,学也学不会、记也记不住,上了考场也只能 AAABBBCCC 式答题。最终,西综成绩不尽如人意,没过 200 分,但靠着公共课勉强拉到了 340+(那时候分没有很卷,我们班最高是 370 左右),如愿被第一志愿的 211 院校所录取了。
图源:网络
说实话,我从未奢想过这个结果。当年考研上线率并不高,估计全校考进 985、211和双非的总计连 100 人都不到?不过我很清楚医学院校中双非也强者如云,比如南医大,但从院校 title 去排名并不准确。
作为学渣,我虽然没有逆袭到什么了不得的学校,但我认为,正是因为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普通,所以我的经历才更具有参考价值。
距离初试成绩公布还有一个多月,在此祝愿所有考研学子都能实现「上岸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