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以后,我在家乡一家三甲医院担任主治医师,距今已有十年。
刚入院时,我们单位的消化内镜才刚刚「独立」,我跟着科室里几位胃肠镜「专业户」专攻技术,可以说更像是医技科室的延伸,几乎没有接触过消化病房的其他工作。
直到这几年医疗改革推进,听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在聊科室合并的事儿,我心里那个担心啊,就跟坐过山车似的,暗自祈祷:「千万别轮到我!」
可命运这东西,总是爱开玩笑。某天,领导一脸严肃地宣布:我们医院所有园区的消化内镜和消化内科医生要「合体」了。
消化科「大统一」
忧喜参半!
合并前,消化内镜与消化内科那是井水不犯河水,各有各的地盘。
内镜天天忙着预约、检查、治疗,偶尔还得来个微创小手术,紧张又刺激。消化内科呢,则专注于各种内科疾病,查房、写病历、评估病情、制定方案。
而我这内镜小能手,突然要「跨界」去消化内科病房,说不紧张是假的。
图源:soogif
一方面,我得面对全新的挑战,学习并掌握消化内科病房的日常工作:查房、病历书写、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这些对我来说全是新鲜玩意儿,得从头学起!
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新的机遇,轮转消化内科门诊能让我更全面地了解患者,从病史到症状一一掌握,以后做内镜操作时,判断和处理起来肯定更得心应手。
怀抱着这样忐忑的心情,我开启了自己的「转科之路」。
小能手「空降」病房
刚来就误诊?
合并初期,排班那叫一个混乱!
我要负责病房一线值班、门诊、胃肠镜、教学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有的时候真像一只无头苍蝇,东奔西跑,手忙脚乱。
作为「新人」,我成了时刻追在老医生身后打转的「小跟班」。天天捧着个笔记本跟他们学查房开医嘱,上级的指示记了满满几十页,生怕漏掉什么重要信息。
其他老同事们呢,也是各有各的难处。有的无法适应工作流程而叫苦不迭,有的对新设备、新技能感到陌生,还有的甚至因为工作习惯不同,和小伙伴们产生了摩擦。
记得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个腹痛待查的特殊患儿。我为他安排了一系列检查,但始终未能明确腹痛的原因。
直到有一天,我跟随上级医生查房,医生对患儿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腹部查体。那一刻,我才注意到患儿腰部两侧隐约可见水泡样的病灶,顿时恍然大悟,我之前竟然忽略了带状疱疹这个可能性!
图源:soogif
腹痛待查在消化科可是个老大难问题,症状常见又复杂,背后的病因五花八门。由于我之前一直在消化内镜领域打拼,对于内科疾病的鉴别诊断还尚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因此未能及时将腹痛与其他系统疾病联系起来。
这次误诊让我心里七上八下,就跟犯了错的小学生似的,生怕被责备。但出乎意料的是,上级医生非但没有责怪我,反而耐心地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腹痛诊断与鉴别诊断课,让我收获颇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上级医生在内镜操作方面也是个「小白」。每当他在操作内镜时遇到肠镜无法进镜等棘手情况时,就会打电话向我求助。这时候,我就摇身一变,成了他的「上级」带教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我的操作经验和技巧,共同克服难关。
这样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医疗工作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无论是内镜室还是病房,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我们都需要相互学习和帮助,一起面对挑战、提升自我。
图源:soogif
是「突然」
也是「必然」
如今,在同事和上级医生的帮助下,我完全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和流程。病房的工作虽然与内镜室大相径庭,但每一天都充满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通过这段时间的磨合与调整,消化内镜室与消化内科的融合逐渐显现出其优势。患者就医更加顺畅了,不再需要在两个科室之间来回奔波;医生们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现在想来,这场合并背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推手——全省消化内科高级职称评定的新要求。未来消化内科高级职称的评定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科室的工作经历,而是要求申请者必须具备消化内镜操作与消化内科临床工作的双重经验。
这一规定无疑为科室合并提供了政策支撑,也使得合并成为了一种「必然」。
图源:soogif
小结
「被迫转科」这件事对于几个月前的我来说是一个噩耗,但对于现在的我而言,则更像是一次成长。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医疗行业中,身为一名年轻医生,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进取的心态。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在紧跟着变革的脚步不断向前。
本文作者:而后而已
策划:加一
题图来源: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