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物理·千篇万律(14)

文摘   2024-05-17 09:37   重庆  




疯狂物理

千篇万律





趣·事

古人心中的物理世界(1)


古代人怎样看物理世界?物质是粒子还是波,是可分还是不可分?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我们需要从总体上看看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物理世界。
莫能破,是极其小而言之。今以一发之微,尚有可破而为二者。所谓莫能破,则足见其小。注中谓其小无内,亦是说其至小无去处了。
莫能载,是无外;莫能破,是无内。谓如物有至小而尚可破作两边者,是中着得一物在。若云无内,则是至小,更不容破了。
——《四书朱子大全·中庸》第十二章

朱熹对“莫能破”这一原子概念解释得何等清楚!可惜,朱熹也仅仅停留在解释字意上,而没有用“莫能破”解释物质运动和自然现象中的任何问题。朱熹如此,朱熹的继承者也如此。又过了几百年,当西方传教士把近代科学连同古希腊的原子论带入中国时,中国人才想起了自己祖先的“莫能破”概念。此后就把西方的“原子”一词译成“莫能破”或“莫破”。
古希腊和古罗马人认为组成物质的本原是原子。他们以原子论来解释世界物质的运动变化。“原子”一词的希腊文本意是“不可分”。根据它的本意,中国人关于物质“原子”的思想出现得还要早。
甲骨文中,“小”字只作三点,表示物的微细之意。这个字的造形原意是,两边各一点成“八”字,是分的意思。把中间一点分了又分,剩下不能再分的微点便是“小”的形象。《说文解字》写道:“小,物之微也,从八,见而分之。”由此可见,“不可分”即“原子”的观念出现于殷商时期。
《中庸》写道:“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我们所说的“大”,是指无边无际的宇宙,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包容它;我们所说的“小”,是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点,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把它再分割。《中庸》所说“莫能破”,即今日俗语“不可分”。这和古希腊德谟克里特(公元前460-前371年)几乎同时提出“原子”思想。
遗憾的是,虽然《中庸》是儒家的一部经典,但在它成书后的千余年间几乎没有人理睬它所说的“莫能破”的观念。一代一代的儒家弟子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伦理道德上,对于自然哲学极少过问。直到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才对“莫能破”作出进一步阐发。
“无内”是战国时期名家提出的,也是辩者惠施的名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篇》。惠施在历数“物”的大小时提出“无外”和“无内”的概念,并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大一”和“小一”。其意思基本上和《中庸》中的“大”、“小”概念相同。    
战国时期墨家还提出了“端”的概念,他们说:“非半弗斫则不动,说在端。”——《墨经,经下》。分割物体一直分到没有所谓半个的,不能再砍开的一个物质实体,就是“端”。墨家还以分割或砍木棍的例子,教导人们如何分法才会得到“不可分”的“端”。看来,“端”也是“原子”的概念。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其中不少学派的自然哲学中都主张物质有不可分的实体存在。但是,这个思想在后世没有得到发展,更没有形成如同古希腊哲人的原子论。



   

 何为“千篇万律?”

    宋·苏轼《答王庠书》:“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千篇一律,形容一种机械的重复。

   而物理学是有趣有理的,物理人也是幽默理性的,李小杨曰:“千篇万律,方显有趣灵魂!”接下来,疯狂物理将与你相约1000个物理故事,感悟10000个规律。

——  END  ——


往期作品:
疯狂物理·千篇万律(13)
疯狂物理·千篇万律(12)
疯狂物理·千篇万律(11)
疯狂物理·千篇万律(10)
读物理千篇万律,悟宇宙千变万化
疯狂物理拓展:物理阅读启蒙
疯狂物理拓展:纪录片《电的故事》
物理漫画——漫话物理【第10期】
物理漫画——漫话物理【第3期】
疯言狂语:最后一赛——全国“青教赛”的追光之旅
【疯言狂语】最后一赛前传:市赛的“取经之路”
【疯言狂语】最后一赛后传:追光的故事
疯狂唱物理《追光者》【光学版】
疯狂唱物理《孤勇者》【疯狂物理版】
疯狂物理·关注·点赞·分享







疯狂物理李杨悟理
这里是学生学习的平台,教师教研的平台,家长科普的平台!有歌,有诗,有画,有实验,有试题,有悟理······疯狂物理,因“你们”而疯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