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电影,不但将熟悉的人生场景具体化,以轻松自然的方式滋润孩子的心灵,而且还蕴含着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发孩子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下面这5部经典动画电影,每一部都蕴含着极深的教育意义,关于爱和被爱、自我认知、梦想、亲情......非常值得收藏。
老规矩,我已经整理好了观看链接,文末有获取方式!
《头脑特工队》
给孩子最有用的情绪教育
获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片长:95分钟
适合年龄:5岁+
关键词:情绪认知科普
如果你想让孩子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
那没什么比皮克斯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更适合了。
天真快乐的小女孩儿莱莉,
在父母的呵护下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她的头脑中留下了许多关于童年生活的回忆。
这一切感受的创造者,是她大脑中的5个头脑特工队队员:
乐乐、忧忧、怕怕、厌厌和怒怒。
它们代表着人类不同的情绪,
如它们的名字一样,
控制着莱莉的喜怒哀乐,塑造着莱莉的性格。
爸爸的工作调动打破了一切,
莱莉不得不告别自己最好的小伙伴,
她非常不舍得,很哀伤。
陌生的环境、逐渐失落的友情让莱莉无所适从,她害怕。
这个时候的台词是这样的:
“莱莉的个性群岛,全部停摆。”
“情绪”在电影里,是拟人化的。
莱莉不开心,头脑特工队历尽千难万险,“重建”莱莉的大脑总部。
于是,莱莉变化了,
不再压抑自己的悲伤和难过,
开始在父母面前释放情绪,最终重回快乐。
这部电影用无与伦比的创意,
给我们进行了一场心理学科普。
它会让孩子更加深刻地了解自我成长的过程。特别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的重要作用:
悲伤让我们停下来思考,变得深刻;
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保证安全;
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不被侵犯;
厌恶阻止我们跟风从众,活出自我。
给孩子最好的“死亡”教育
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片长:105分钟
适合年龄:6岁+
关键词:死亡 亲情
以回忆与遗忘的情感核心,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死亡和爱的故事。
电影里说:
每个人都会经历三次死亡,呼吸停止时,是生物学上的死亡;
举行葬礼时,是社会学上的死亡;
当他被这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忘记时,才是真正永远的死亡。
都会害怕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离开,
等到年龄更大一些,会逐渐经历身边亲人的衰老和失去。
在这个完整的体验中,
孩子开始了解生命的有限性,了解逝者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更需要“死亡教育”的出现。
而这部电影,便能够帮助孩子看清楚“亲情、爱、离别”的意义:你只要活在爱你的人心中,你便永远不会“死去”。
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一心想要成为音乐家,
却遭到了整个家族的强烈反对。
一改传统认知中黑白的死亡基调。
明亮艳丽的墨西哥风,
曲风也悠扬动听,很适合小孩子观看。
曾经的小女孩终于被唤醒了记忆——她记起来了,那首父亲为自己写的歌,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因为死亡教育,归根到底是生命的教育,
也是爱的教育。
死亡最可怕的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被所爱之人遗忘。
即使没有人能够战胜死亡,但爱会让生命成为永恒。
获得第9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2021)
片长:101分钟
适合年龄:6岁+
关键词:人生意义 平凡的意义
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成功?
如果终将平凡,那这一生还值得吗?
这一次让我们给孩子讲述一场关于“平凡”的故事。
他有一个爵士乐的梦想,想组乐队,做更多的唱片。
梦想和生活无法兼备,身边人也不理解他。
某一天,
他终于得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演出offer,
却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掉入了下水道。
理发师却说:
不能成为兽医也没什么,我作为理发师也很开心。
把经历了丰富的人生才能捕捉到的细节,
完美幻化在作品里。
电影重新定义了“幸福”的价值:
枝头掉落的树叶,街头鼓起的排风。
地铁里忙碌人群中的歌声,角落里饥肠辘辘时的披萨,
这些平凡的东西,
是生活中最真实的美好,
也是最不平凡的东西。
最后导演给出了答案:
不是人生目标,而是你想要热烈地生活的那一刻。
这部电影是在告诉孩子,也在告诉家长:
给孩子最美好的情感教育
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
片长:96分钟
适合年龄:6岁+
关键词:梦想 爱情
关于爱和梦想:
即便垂垂老矣,你已经不在,
但因为爱着你,
所以要带着曾经的共同梦想,再去冒险。
讲述了一对夫妻从激情追梦的年幼时代,到温馨相伴的半生光阴。
有着共同的梦想,
那便是去南美洲失落的“天堂瀑布”探险。
卡尔决定带着满是回忆的老房子,
去实现曾经的探险梦。
途中,卡尔的飞屋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小男孩罗素。
也用爱和梦想,
重新拯救了自己。
“感谢你给了我精彩的一生”
原来在爱丽心里最美好的事不是去冒险,
而是和他相依相偎的那些日子,
如此温馨、珍贵。
相守一生的感情、勇敢无畏的冒险、单纯至极的心灵……
这些东西,是如此迷人,如此珍贵。
片长:100分钟
适合年龄:6岁+
关键词:成长 烦恼 青春期
而是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片——《青春变形记》。
唐人街的红色灯笼、祠堂的青瓦粉墙、妈妈的翡翠色旗袍。
中式母女之间有“毒”又有爱的羁绊被电影展现得淋漓尽致:
妈妈对女儿高标准严要求,百分百“为你好”,干涉女儿的社交友情。
妈妈发现了情窦初开的美美藏在日记本里的秘密,
当母亲充满控制的爱撞上了女儿敏感的青春期,
由此,一场叛逆女孩与完美老妈的战争开始了。
便是用一只红色小熊猫来隐喻少女的青春期,
13岁的美美只要情绪一激动,就会变身成红色小熊猫。
每个人的青春期,
都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情绪化的、荷尔蒙分泌旺盛的野兽。
原本乖巧的美美一时无法在“听妈妈的话”和“追随自我”间找到平衡:
是把心中“任性的野兽”封印起来?
还是勇敢成为“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的孩子正值青春期,一定要和他一起看这部电影。
孩子的青春期,又何尝不是父母的治愈期。
在快乐中有所收获。
孩子的成长教育,
也不应该由大人强行灌输。
当孩子自己和电影里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
这背后得到情感体验,
是最真实自然的,也是最深刻的。
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父母和孩子。
大家在文末帮我点个 在看 ,再识别下面二维码关注后发消息 5部经典,就可以收到啦!
亲们扫码进入公众号
发消息:5部经典 即可获取!
领取资源的朋友请记得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