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重回上涨态势
恒生指数再创新高
尽管港股于10月3日出现了回调,但今天(4日),港股重回上涨态势,恒生指数尾盘突破10月2日所创的阶段高点,站上22700点,最终报22736.87,创2022年3月以来的新高,收涨2.82%。
其中,半导体股飙涨,宏光半导体涨超285%,晶门半导体大涨70%,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涨近30%;中资券商股则延续强势表现,中州证券涨逾29%,申万宏源涨逾25%,国联证券涨超27%。
此前报道显示,国庆假期,投资者开户让一些券商忙得不可开交。而且此轮牛市参与者与以往有一些不同。从开户的人员结构来看,有券商人士表示,此次开户的人群当中,有不少“村里人”,90后和00后占比较大,80后非常少。分析人士认为,这部分人可能是受自媒体引流,进入股市开户。
A股股民的热情,并未因国庆假期而削弱,这股热情也传导到了港股中。社交媒体平台上,甚至有网友表示“国庆期间,转战香港”,也有网友称“一天之内,开通三家港股券商”。
最新的消息也显示,这股热情还传导到了美股中。中概股美股盘前走高,携程集团涨8%,理想汽车涨超6%,京东、富途控股涨超5%,阿里巴巴、百度涨近4%。
此外,多位海外的投资机构同样表示看好中国市场。此前关于外资跑步入场中国股市的传闻不绝于耳,最新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外资正在大手笔增持中国资产,用真金白银做多中国市场。
10月3日晚间,港交所最新披露的资料显示,摩根大通于9月27日分别买入中国太保H股2.67亿港元、比亚迪H股17.91亿港元、青岛啤酒H股2.42亿港元、香港交易所H股18.13亿港元。也就是意味着,一天时间内摩根大通耗资超41亿港元,扫货中国资产。
此外,10月2日晚间披露的数据显示,摩根大通9月26日增持17.71亿港元中国平安H股,9月25日增持招商银行H股8.95亿港元。
达利欧:中国本轮刺激经济举措
或将成为历史性转折点
对于近期中国市场的飙升,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近日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如果中国决策层能够兑现“远超”承诺的举措,本轮刺激经济举措将成为历史性转折点,堪比2012年欧洲前央行行长德拉吉承诺“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在一系列政策帮助下,德拉吉当年最终成功拯救欧洲债务危机。
“考虑到中国资产目前依然非常便宜,多方因素共同点燃了市场的‘动物精神’(animaspirit),大批投资者入市抄底。”达利欧表示。
达利欧进一步指出,为了实现他认为的“完美去杠杆”,中国需要重组资产,同时以平衡的方式创造货币和信贷(将利率降至低于通胀率和名义增长率的水平)以减轻债务负担,且不引发过多的通胀。而这种“再通胀”举措将使现金的吸引力低于其他资产,从而鼓励人们冒险。
“做这些事情将会重新点燃‘抄底’热情和‘动物精神’。我们现在清楚地看到这种情况正在(中国)发生。”达利欧认为。
除了达利欧之外,多个海外投资者均表示看好中国股市,加仓中国资产。“在大规模的利好政策刺激下,中国股市重新焕发生机。”管理邓普顿新兴市场基金、被誉为“新兴市场教父”的马克·麦朴思(Mark Mobius)表示,众多等待时机入市的投资者抓住了机会,他们既是出于对错失机会的恐惧,亦是因为中国股票估值确实便宜。
此外,贝莱德近期发布的周报显示,将中国股票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高盛则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继中国人民银行于近期放松货币政策之后,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和明年将会进一步放松政策。
新兴市场基金Skagen Kon-Tiki的投资组合经理弗Fredrik Bjelland表示,“反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估值很有吸引力。此外,与历史相比,全球投资者的头寸很轻。”
摩根士丹利的Laura Wang表示,随着中国政府可能宣布财政措施以提振已经宣布的刺激计划,中国股市可能会再上涨10%至15%。
后续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管涛最新发声
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在过去半个月里,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了。随着国庆假期过半,A股即将再迎来交易日,本轮“牛市”究竟持续到何时,成为外界关心的问题。
关键在于,财政政策下一步落子何方。值得注意的是,在超预期货币增量政策陆续落地后,市场的关注重点开始转向下一步能否有财政政策“接力”,不少投资机构代表以及经济学者此前纷纷指出,这一轮股市行情能否持续,还要看下一步财政政策是否发力、如何发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日前发文指出,当前是强预期弱现实下的市场反弹。行情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实体经济的改善程度,其中后续增量财政政策至关重要。因为央行只能提供流动性却不能解决源头的需求问题。当前,企业和家庭部门债务负担较重,投资消费的意愿及能力不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政府逆周期加杠杆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只有实体经济好转,企业经营改善,居民收入增加,金融市场上涨的基础才能得到夯实。
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管涛指出,今年前8个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累计发行2.58万亿元,仅完成了全年额度的66%。这主要受制于项目储备不足。同时,也反映了在地方财力不足、项目问责加强的背景下,想同1998和2008年那样依靠扩大政府投资拉动内需的做法恐有难度。
管涛还分析称,最近这轮一揽子金融支持计划中,也有部分增量财政政策的身影。而9月26日政治局会议更是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这对当前市场反弹又给了一脚油门,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后续政策更多的憧憬。
管涛指出,后续增量财政政策或会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适当增加财政赤字。由于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公共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执行进度均不如预期,影响了财政支出。对此,或需要通过增加中央政府赤字,增发一般和特别国债予以解决。
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地方财力普遍紧张,基层运转困难,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地方政府存在挪用专项债资金、乱收费、乱罚款、倒查税等现象。对此,或需要通过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在此基础上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长远看,则要抓紧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增强地方自主财力,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
三、用好政府支出,做好促消费和惠民生等工作。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对于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而政府支出只要不是用于资本性支出,就可以归入政府消费支出的范畴。对此,或需要将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使用向促消费倾斜,并出台一些针对弱势和困难群体,乃至多孩补贴等临时和机制性的政策举措,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其实,二十届三中全会早已明确,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