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孙大森: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

财富   2024-10-10 17:05   上海  

第二次参与2024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与创新论坛,孙大森兴奋地表示:“我们想持续进行下去,给孩子们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一个人的健康和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欲望是无限的。这些有限的存在遇到个人无限的欲望时,就会产生巨大的矛盾,艺术就是解决这个矛盾 “,孙大森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内外自洽的方式,而他选择全力以赴以艺术育人。


孙大森大力支持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家100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和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与创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的创办,连续两年担任总策划。今年八月底, 2024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与创新论坛于深圳落幕。致辞环节,孙大森难掩激动地说:“我们的学生正在创造历史!“


孙大森


1


400+1000个掌声


2023年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家100大赛已经发掘了很多有才华、有潜力的青少年。孙大森爱惜人才,总是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今年我们邀请了上一届的三个金奖获得者做主持或者参加特邀环节,他们都表现得很好”,他注意到“就一年没见,有的孩子长高了好多”。


孙大森对去年的金奖获得者之一——李秉宸尤其印象深刻。据李秉宸分享,获奖后的这一年他去过了12个国际城市,参加了迪拜气候峰会,还见到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孙大森听后很欣慰,他说:“我们这个平台发现的青少年,我们希望他持续成功下去。虽然每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家庭背景、成长背景、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就读学校都不尽相同,但我们希望孩子们能从环境中吸取能量,受到正向影响,成就自己,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本次大赛的参赛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参与人群更加多元化。孙大森观察到:“第一届的参与者基本上来自一些城市的国际学校,现在二线、三线,甚至四线城市都有。本次有一些南宁的学生来参赛,南宁在 2023 年中国 GDP 百强城市中排第 55位,但是这次来自南宁的参赛学生数量能占到总人数的前十。”相比去年,论坛和大赛毫无疑问地“出圈”了,家长和学子对这一平台十分认可,参赛者和主办方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了共鸣。


孙大森在2024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与创新论坛现场


“家长们很积极的,有的家长千里迢迢、拖家带口来参加论坛,看自己的孩子领奖”,孙大森说,他希望随着大赛与论坛知名度的提升,有越来越多的人鼓励孩子进行创作,激发创意。“如果我们通过比赛这种方式找到学生擅长的东西,让他学会表达自我,我相信他的生活会更多彩。“

今年大赛金奖得主的平均创作时间约为80小时,这意味着2个月的决赛赛程中,闯入决赛的参赛者要至少拿出10天的时间进行创作。孙大森相信艺术有治愈功能,他说:”当孩子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时候,他表现出的专注可以治愈一切烦恼“。


深耕细作,笃行致远。大赛走过两年,有一些改变悄然发生,似乎印证了他的想法。孙大森介绍:“李秉宸同学,去年获得金奖,今年我们又邀请他参与评委会特邀作品奖的评选,他看起来容光满面。”获得评委会特邀作品奖后,需发表获奖感言,李秉宸准备得很认真。“为了这个舞台他可能准备了很久,可能平时写作文都没这么认真。因为台下有400个人看着他,直播可能还有1000人在看,这400+1000个掌声对孩子们来说意义非凡,有了这一刻的‘充能’他就不会再怀疑自己”,孙大森坐在台下,和线上线下的观众们一起真挚地为这位未来的艺术家鼓掌。


2


谁来改变世界?


从事教育行业多年,孙大森见到很多家长一开始很反对孩子学艺术。“为什么要学艺术?学艺术能上名校吗?很多家长都这样问”,孙大森总结:“中国家长容易焦虑,但其实学历对一个人的价值是有限的,而不是中国家长幻想的无限价值。”他相信有些学生的特长是被忽视的,一旦被发掘,学生成年后可以有更多方式服务社会。

近年来,社会焦虑常常与“内卷”一词绑定。在孙大森看来,避免内卷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做未有先例之事。他说:“未来体力劳动基本都可以被机器所取代,可能80%的职业不再需要人力。


我们现在处于AI时代,只有能进行原创性劳动的人,或者说有创造力的人才不会失业,这种职业永远不会被取代,而且会越来越稀缺。”他想借助大赛和论坛唤起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也为青年一代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孙大森现场颁发2024福布斯中国艺术教育杰出教师奖


中国正在向科技创新型社会转型,各地方政府争先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校,营造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孙大森认为:“创新需要健康的社会环境,这不是引入一个大学或者请一位专家就能改变的,因为你也不知道哪个人能创新,有时看似无用,可能你的创意就改变了世界。”


论坛现场,孙大森看到很多学生发表获奖感言时,他们的家人特别感动。一位家长直言:“以前有点不理解,但今天对孩子来说好像比成人礼还重要。”家长们被孩子们的执着和热爱所感动,孙大森觉得活动的意义已经实现,这或许是他教育理念中一点创意的外化,滴水入海,涟漪荡漾不休。


孙大森多次强调“快乐”一词。他认为让青少年拥有自己获取快乐的能力非常重要,这种强大的内驱力不仅能使人达到内外自洽,还能无形中推动社会向更多元化、更包容、更有创新性的方向发展。无数个这样的“小我”汇聚起来,就构成了改变世界的大力量。他表示,艺术正是青少年获取快乐的重要渠道之一。


3


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


孙大森坚定地认为,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在美国的高中学校,课程分为三部分:学术,运动,艺术。没有选修艺术课程的学生,几乎不可能被名校录取。” 并且他相信艺术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表达自我,他说:“我们创造这个平台(指大赛和论坛)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告诉孩子把你想象的东西做出来。不一定是画画,你做雕塑也好,做装置也好,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试着反映一种社会现象,你按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就好。”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主张传统学校强调的逻辑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孙大森对此十分认同。“每个人的智能方向不一样,有人擅长逻辑,有人擅长语言,有人擅长图画。一些艺术家,擅长色彩和思想组合。一些伟大的企业家,像乔布斯和马斯克擅长空间和时间组合,他们会经历现实扭曲,也就是说99%的人看到的是眼前的现实,这些先驱者看到的却是10年后的现实,10年后的现实放在今天是扭曲的。“他指出:”也许艺术可以是他们情绪的出口。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比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和个性的表达、跨学科学习能力等等,将曲高和寡变成匠心独运。”


4


顶级艺术家之路


为了组织艺术大赛与论坛,孙大森经常与一些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交流研讨。站在创业者的角度,他发现艺术名家似乎有些共通之处,并归纳为三个关键词:营销、专注、底蕴。


孙大森回忆:“顶级艺术家都是顶级的营销大师,不是我们固有印象中寡言少语、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首先,这些艺术名家都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满足受众的需求。他们往往能够成功塑造并传播自己的艺术风格,不限于作品本身,还包括艺术家本人的生活方式、创作理念、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独特符号。其次,艺术名家需要极度专注。最后,艺术家都是底蕴深厚的思想家。他说:“世界是多面的,艺术家要么一生歌颂一个主体,要么一生批判一个主体。无论歌颂或批判都会有人买单,市场不需要人云亦云和不痛不痒的‘作品’。”


孙大森在2024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与创新论坛现场


《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艺术相关专业的留学生数量增长速度约为16.9%,远远超过留学总人数增长速度9.2%。孙大森选择投身艺术升学行业,认为艺术留学对青少年艺术家的成长大有裨益。


孙大森细谈:“论坛和大赛上出现的这些青少年,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文化氛围,拥有的创作资源都处在极高水准。同时,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大,消费者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需求空前膨胀,艺术家拥有非常光明的前途。现阶段青年学子最需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根据从业经验,他介绍国外艺术类大学的录取条件相对宽泛,录取比例也比较高,很适合一些“偏科”的种子选手。留学生活也能培养青少年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快速适应能力和审美能力。


看着大赛中创意澎湃的一张张稚嫩面孔,孙大森乐观地想,也许下一位顶级艺术大师就诞生于此。




 声明:品牌之声相关资讯来自于被采访对象,非福布斯编辑内容。


精彩内容

福布斯
福布斯中国集团是一家集咨询、社群于一体的企业。集团秉承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坚持专业、公正、创新和进取的价值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