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诊疗核心议题|呼希之声—2024呼吸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实践分享会

文摘   健康   2024-09-26 12:01   北京  
2024年9月24日19:00,呼希之声——2024呼吸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实践分享会通过线上进行直播。本次会议由内蒙古和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德俊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国俊教授担任主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苏欣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爱国教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丽华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玉英教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高延秋教授、内蒙古包钢医院徐喜媛教授担任会议点评及讨论嘉宾。解放军总医院解立新教授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成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做了非常精彩的专题汇报。
会议首先由孙德俊教授致辞。他指出,随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从2018年的1.0版到如今的3.0版,我国在人才队伍建设、科室发展以及医联体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救治过程中,PCCM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展现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本次会议将围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治疗以及病例分享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成教授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ARDS的定义、病理生理、治疗策略及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介绍了SCAP/ARDS的非激素类抗炎治疗,探讨了炎症失衡在重症感染中的核心作用,以及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和特定药物(如西维来司他钠、他汀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等)在治疗中的潜力。特别强调未来研究需要关注个体化治疗策略,以进一步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陈成教授指出,部分研究已揭示了非激素抗炎策略在SCAP抗炎治疗中的地位,需要针对异质性(临床亚型、生物学亚型)的SCAP构建稳健的生物标志物体系。重症SCAP+脓毒症休克治疗的关键仍是针对病原的对因治疗联合呼吸支持为核心的对症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解立新教授系统阐述了ARDS诊断标准的变迁,深入探讨了ARDS的病因、病理改变、诊断标准的演变及当前挑战,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2023年发布的ARDS新指南相较既往指南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改变,新增了ARDS定义、ARDS分型等相关内容;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血气、超声将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在资源有限环境中的患者将不再被排除在ARDS的定义之外,并可纳入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试验。解教授也指出,尽管新定义将更早的识别ARDS患者,但是临床中需要警惕假阳性可能未来期待更大规模的RCT对目前的治疗方案进行更高质量的研究与探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苏欣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爱国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及ARDS定义的变迁,就如何提高ARDS患者诊断率进行了深入探讨。苏欣教授强调了精准诊断的重要性,特别是病因干预和亚型分析在提升治疗效果中的关键作用。许爱国教授也介绍了不同诊断设备在基层医院和重症监护室的应用现状,并提到了床旁超声在ARDS评估中的独特价值。两位教授均强调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ARDS的诊疗水平将不断提高,必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丽华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玉英教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高延秋教授、内蒙古包钢医院徐喜媛教授就“如何判断非激素类抗炎药物的使用时机”等热点话题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各位专家一致认为,ARDS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治疗策略。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如西维司他钠在ARDS早期渗出期的应用,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期待未来在更多研究的推动下,为ARDS患者带来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最后,张国俊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围绕ARDS的诊断、治疗以及病例分享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各位专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通过讨论,我们不仅加深了对ARDS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原则的理解,还了解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研究成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ARDS等重症救治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重症救治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PCCM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2024年第四期“呼希之声——2024呼吸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实践分享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汇伦医药公益支持,期待下次会议再相约。


扫描二维码看回放


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内容的探讨和交流,不用于任何商业和推广。临床实践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措施。

重症肺言
宣传呼吸重症与康复知识,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