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相长 师道共进
2024年秋,新修订的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材投入使用。为应对这种变化,《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了2024年“刊网微研”初中专场研讨活动,组织宁夏银川与福建厦门就《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课展开同课异构活动。我校教师马鸣强作为宁夏银川市初中历史学科中心组代表,承担了此次示范课。
\ | /
★
从9月2日接到活动通知起,阅海二中历史组就着手策划活动方案。在明确各自的分工后,老师们各司其职,投身于这场活动之中。马鸣强老师孜孜不倦地阅读考古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各类文献,为教学设计的出炉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阅海二中历史组的其余成员携手银川市初中历史学科中心组的同仁们,共同编织着这场教育盛宴的经纬。九次修改,七度试讲,每一次的雕琢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仿佛匠人细心打磨着一块珍贵的玉石,终于,那块初时的璞玉,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绽放出温润而耀眼的光芒,成为了一件令人赞叹的美玉。
\ | /
★
2024年9月28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年“刊网微研”初中专场研讨活动启幕,宁夏分会场由朱维老师主持,串起了这场知识与智慧的交响。
在线上线下交织的广阔空间里,近百名教师屏息凝神,共同见证了马鸣强老师的课堂风采。马老师犹如一位穿梭时空的引路人,引领学生们漫步于历史长河。学生们在他的引领下,视野得以拓宽,心灵得以深化,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观课之后,马鸣强老师分享了本课的设计理念,与会的教师们对银川团队的巧妙设计赞不绝口。
先秦史专家杜勇教授、考古学者胡保华副教授、教科书编写者丁丁老师对研讨展示课进行点评。评课专家一致认为,马鸣强老师的这堂课,不仅是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更是对学情与教情的精准把握,落实了教材编写的初衷。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默契与热烈,生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展现了卓越的教学效果。
组织者及研备团队的精英们——李明敏、程峰、伏义军、张瑶、黄叶,各自发表了“微研”的真知灼见。最后,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历史教研员朱维老师,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 | /
★
在这为期一个月的教研盛宴中,阅海二中历史组的每一位教师都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思考的火花在他们心中不断碰撞、升腾。
李明敏老师认为,教师既要脚踏实地,精心打磨每一个课堂活动,细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也要仰望星空,汲取教育教学理论的滋养,让教学之路更加宽广而平坦。
张涛老师则强调:“历史教学不应仅仅是对基本史实的简单呈现,而应指导学生掌握方法,从浩瀚的历史史料中汲取智慧。”
马鸣强老师认为,教学设计要坚守“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情出发,设计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绽放。
冯爱雅老师则着眼于备课的整体思维和核心主题,她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将核心主题贯穿于每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学习历史的方法。
王荞芝老师则深切地感受到了教态生动活泼、语言准确清楚的重要性,更领悟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深刻内涵。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协同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
撰稿丨银川市阅海第二中学历史组
图片丨王荞芝
排版丨安雨凡
初审丨赵贞 贺婷婷
终审丨何明 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