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好记忆场景的农村未来社区构建研究——以海盐县“三宜”农村未来社区为例
Research on Future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Beautiful Memory Scenes — Case Study of "Livable, Industrial and Tourist" Rural Future Community in Haiyan County
王芳溪 张伟 黄中浩 何小国 金惠敏
WANG Fangxi ZHANG Wei HUANG Zhonghao
HE Xiaoguo JIN Huimin
摘要 农村未来社区是新时代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千万工程”的持续深化和升级。以海盐县“三宜”农村未来社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基于美好记忆场景,以“三个示范”为引领,以“丰山溢水,嘉乡三宜”为定位,提出“三化五场景”的设计建构,构建“资源、产业、人居、服务、治理”五大未来场景,营造乡村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共促”的新型农村功能单元和农村未来社区模式,结合现场实地调研,提出具体的建设内容与策略。最后从农村资源唤活、产业振兴、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总结五大场景创建成效,为高质量建设农村未来社区试点,率先搭建农村未来生活圈,促进农村综合改革突破,实现农村宜居宜业宜游,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风景园林;农村未来社区;三宜;乡村振兴;农综改革;共同富裕
2006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海盐县通元镇与秦山街道调研时,对海盐县明确提出了当好“三个示范”的要求,即“在提高县域经济实力上当好示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当好示范、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上当好示范”。经过十多年的乡村改革,海盐县域在经济转型升级、农业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皆取得了巨大成果。
文章基于乡村传统农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未来社区创建的美好记忆场景中,保留农村乡土根底,从农村未来社区未来场景创建入手,对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丰义村农村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阐述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和策略,同时从场景建设成效出发,论述农村资源、产业、人居、服务、治理等方面的新突破,总结“三宜”农村未来场景实践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乡村振兴的“海盐样本”,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借鉴思路,打造浙江“三宜”农村未来社区试点,为推进“留得住乡愁”——“三宜”乡村(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建设提出新的解决路径。
1 研究背景
农村未来社区的提出,虽无前例可循,却是有脉可溯。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做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未来社区是指构建乡村社区生活圈,以满足村民和新村民的日常需求为核心,营造慢行可达的范围,形成涵盖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各要素的基本空间单元,是乡村地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共同体[1];是对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持续深化,是对美丽乡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的持续升级,是对新时代“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全新呈现[2]。
2019年3月20日,浙江省就开展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制定《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目标定位、任务要求、措施保障,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未来社区建设试点指明了方向。2020年8月15日,全省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在湖州召开,发布了《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为浙江省美丽乡村未来15年发展绘出了清晰的路线和蓝图,提出了高质量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规划要求。乡村版未来社区应运而生,在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数字乡村的背景下,海盐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建设“农村未来社区”的部署。
2022年2月7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未来乡村建设提出新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3]。“未来乡村”的提出,进一步论证了“三宜”农村未来社区试点工程的先行性、可推广性和可实施性。
2 探索实践——以海盐县“三宜”未来社区为例
2.1 建设基础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盐县通元镇,规划范围东至姜家堰和秦方线,西至丰山,南至雪水港村核海线,北至落许线,面积约为168.7hm2。实施单元由10个项目组成(图1)。
图1 项目地旧貌航拍照片
2.2 美好记忆场景
1)乡村农耕文化印迹。乡村是农耕文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传统生活和传统文化传承的聚集地。“乡土”是乡村的根,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形成了不同于城市的“熟悉”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这种关系网络是农村未来社区的社会基础[4]。从《诗经》中“千耦其耘,徂隰徂畛”到《桃花源记》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从农耕时代的“田园栖居”到如今的“留住乡愁”,乡村传统农耕文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记忆场景。农村未来社区的建设,是基于农村美好记忆场景的基底,遵循农村的物质、文化、社会等基础,乡土社会的根本内核是不变的,乡村文化的根底是不变的。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个示范”当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当好示范对海盐县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嘱托。十多年来,在“三个示范”的引领下,通元镇美丽乡村建设、村治理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建设范围具有良好的山水林田生态资源,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滚灯、海盐腔等文化资源,共同形成新的乡村印迹,强化了美好记忆场景。
3)农村未来社区创建。本项目提出“三化五场景”的构建框架,结合农村历史、资源、文化、生态、人居等场景因素,构建农村未来社区,形成农村未来社区美好记忆场景,最终衍生出海盐县农村未来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生活场景和乡村未来生活圈。
2.3 建设思路
2.3.1 构建农村未来社区场景
围绕农村未来社区五大场景,以满足村民和新村民的日常需求为核心,营造慢行可达的范围,形成涵盖生产、生活、生态、治理各要素的基本空间单元,是乡村地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共同体[1]。
2.3.2 探索农村综合改革路径
围绕“农村未来社区”建设,形成四大制度创新体系。1)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构建“共富链”,有效推动农民承包地、宅基地、农房、集体建设用地等农村资产融入乡村产业发展。2)创新要素配置机制,打通“共建链”。形成统筹城乡的资金、人才、科技流动体系,搭建“两进两回”平台,吸引青年、乡贤、技术团队、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为乡村振兴提供要素保障。3)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优化“共治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4)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结牢“共享链”。构建以数字化为特色,以均等化为核心,彰显海盐特色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夯实人才、乡贤、务工人员创业就业的基础保障。
2.3.3 彰显“三宜”未来社区内涵
1)建设“宜居”之乡。围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通过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深化“三治结合”、强化数字转型,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睦共治的乡村治理机制,建设“宜居”的美好家乡。解决农村居民一体化享受城镇服务问题,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2)培育“宜业”之园。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体系,整合“星创天地”等乡村就业创业平台,搭建“两进两回”平台,发挥社会资本乡村运营优势,培育“宜业”的创业乐园。解决人才、科技、资本下乡难等问题,运用现代运营理念推动乡村多维度发展,带动村民就地就近致富,实现生活富裕。
3)打造“宜游”之地。通过进一步整合激活资源资产,创新美丽乡村建设和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康养、体验、文创等新业态,培植优势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打造“宜游”的旅游目的地。
2.4 建设策略
海盐县农村未来社区遵循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结合农村资源、人居环境、农业产业、邻里交往、乡村治理等,在城市未来社区“139”系统框架的引领下[5],提出“三化五场景”的建设策略,即“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未来资源场景、未来产业场景、未来人居场景、未来服务场景、未来治理场景”。
2.4.1 激活农村资源,打造未来资源场景
通过有效激活承包地、宅基地、闲置农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农村资源,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美学建筑设计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实现资源转换。清境共享书社位于丰义村军事防空洞出口处附近,原为村民养殖生猪的猪舍,将其改造为共享书舍,为游客和周边村民提供阅读休憩场所(图2-1)。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对场地周边进行梳理,去除杂林和次生植物,保留大树,在建筑的北侧划分出一个小庭院,建筑进行加法设计,以坡屋顶为主要屋顶形式,延长横向空间。唤活废弃猪舍,营造“圈”内新生,“圈”外鲜活,隐于山中的清境共享场景(图2-2)。
嘿客茶饮创意盒以“盒叠加”为设计概念,希望探索老旧建筑原型中所蕴含的原始力量。“建筑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新的乡居建筑和文化,就应该像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一样(图3-1)。创意盒的演变始终以一种交融的态度保持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原建重塑、老料筑造、空间递进发掘场所精神,为旅乡人提供独特的内在建筑体验(图3-2)。
图2-1 清境共享书社无人机航拍照片
图2-2 清境共享书社建筑改造实景照片
图3-1 嘿客茶饮创意盒建筑改造实景照片
图3-2 嘿客茶饮创意盒建筑立面细部照片
2.4.2 促进产业升级,打造未来产业场景
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农业多业态多功能发展。搭建“两进两回”融资、创业孵化等措施,畅通科技、资本、人才下乡渠道,营造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三产复合发展,全面提升试点村产业能级。场景创建地点主要位于丰义村智慧茶园基地,场地原本为一个废弃场地,位于乡村大礼堂北侧,背靠茶园,被树林和茶山围绕。为加强农业数字化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绿色、无污染的生态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图4-1)。
一个充分利用于现场高低差的体块房屋,并以此原型作为“屋型”的设计概念。背景绿化保留大面积松柏,“七”字型单坡大屋顶向中心铺开,仿佛生长在茶海之舟。错落的长方体将茶园基地切割为两部分,形成入口独立空间,但内部主、副室空间相互联系,植入了茶叶研发、二次加工等功能。旁侧作为旅游厕所,设备藏匿其中。顶部立面突出穿孔青砖设计,为回乡者提供科研、创业等平台(图4-2)。
图4-1 智慧茶园基地景观营造实景照片
图4-2 智慧茶园基地建筑实景照片
2.4.3 提升生态环境,打造未来人居场景
全方位彰显农村“湖、山、田、房”于一体的自然特色基底,构建农开区及茶、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构建良性循环的乡村生态环境系统,打造“湖山之链”人居环境海盐样板。以生态为先,引入“智慧+”概念,建立“智慧+田园旅游”的“5G”智慧管理系统,开展“智慧+田园运动”的多项乡村趣味体育活动;引进“智慧+田园农业”的现代科技智能农业设施;完善“智慧+田园生态”的未来田园景观生态修复系统。项目成功申请2项专利“‘三宜’农村未来社区设计集成改造管理平台V1.0”和“‘三宜’农村未来社区设计方案展示系统V1.0”。
未来智慧田园主要以田园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保留河、塘、林、山以及重要的视景线,构建未来田园的自然骨架。支持各项体验活动开展。建设135hm2农耕体验基地,通过建设稻田路网体系,利用慢行游线设计串联现有分散的农田、农场、涵养林等景观节点,形成以农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事体验产品,突出田园景观实用价值。同时进行河道修复水廊、集成绿色防控生态梯田、高标准智慧田园样板等,实施农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打造现代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的新型田园样板。
2.4.4 完善公共体系,打造未来服务场景
根据不同人群和产业需求进行公共服务配置,覆盖行政、文体、健康、养老等功能,并通过复合共享的设置形式,打造村民家门口一站式服务体系,以适宜的日常步行范围为空间尺度,配置居民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打造15min社区生活圈。
雪水乡村智游驿站又称“小米粒”(图5-1)。设计起源:由于此地块服务于市农开区千亩示范性稻田,启发运用“小米粒”概念,寓意建筑“稻壳”独特,“米粒”饱满的建筑内外空间,反映乡村宜业内涵(图5-2)。一方面作为数字化、稻作文化展示空间;另一方面,作为雪水港村乡村旅游服务驿站,也能为村落社区提供服务(图5-3)。
图5-1 雪水乡村智游驿站无人机航拍照片
图5-2 雪水乡村智游驿站建筑立面细节
图5-3 雪水乡村智游驿站建筑实景照片
乡村智能会客厅位于丰义村,“两山一湖”的山水建筑构成序列交织、社区功能融合的乡村智能会客厅(图6-1),数字化治理方面主要由“三农服务中心”、数字化综合管理、游客咨询、乡村未来数字可视化中心、未来图书馆等组成(图6-2);乡村社区服务方面由智慧农村记忆馆、“农”直播孵化基地及黑科技互动健身馆组成。构建未来社区邻里中心,提供未来社区智慧医疗服务,营建未来社区数字化服务平台(图6-3)。
图6-1 乡村智能会客厅无人机航拍照片
图6-2 乡村智能会客厅建筑实景照片
图6-3 乡村智能会客厅建筑景观实景照片
2.4.5 健全数字治理,打造未来治理场景
重点围绕乡村治理体制改革,以党建为引领,结合智慧数字平台,建设基层治理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管理提升、睦邻客厅邻里空间等。提出基层党建“五强标准”,优化设置邻里多形式交往空间,因地制宜创新社区参事议事模式,借助数字技术最新发展,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实现基层组织坚强有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民生问题有效改善、群众利益切实保障的乡村治理目标,形成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农村未来社区治理模式。
2.5 建设成效
海盐县农村未来社区试点,以“人”为中心搭建未来社区生活圈,建设村民共商共建共享的社区,取得了试验性成效。村庄闲置资源完成有效转化,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村庄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增长。实现了产业转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目标,留住原乡人,召唤归乡人,吸引新乡人,形成可供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海盐模式、海盐经验。
2.5.1 宜居——创富
试点内两村庄通过对农田和矿坑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形成了以稻田矿坑为特色的乡村稻田景观,推动了两村乡村农旅产业发展。两村均已建成乡村服务驿站,通过复合共享的设置形式,配置高效灵活、时空转换的服务设施,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打造邻近可达、使用便捷的一站式家门口服务综合体,为原乡人乡村打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2.5.2 宜业——带富
项目片区范围内两村庄通过依托未来社区建设契机,借助数字化平台,推进乡村产业发展。雪水港村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先后引进北山北农场、嘉兴融禾农业科技园和华维节水灌溉等一批超千万元的农旅项目。融禾农业科技园由雪水港村于2020年引进,主要种植网纹瓜、小番茄、草莓及有机蔬菜等。在现代农业设施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下,该园通过市场销售与体验式销售相结合,累计销售采摘年卡、休闲年卡2000多张,未来2年预计销售额可达3000万元。雪水港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集聚现代高效项目,实现农民增收。丰义村借助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据统计,景区内超过60%的员工都是本村村民,村民不仅学到了新技能,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景,留住原乡人的同时,召唤更多归乡人回乡建设。2022年,丰义村游客接待量达7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0余万元,取得全市省3A级景区村庄综合评分第一。雪水港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则达396.76万元。同时,村民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不到1万元提升到2022年的4.6万元,增加了4.4倍。
2.5.3 宜游——引富
丰义村和雪水港村依托未来社区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契机,陆续盘活老厂房、老村部、老小学校舍、老商业街等闲置资产,引入民宿、餐饮、超市、小集市等业态,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风貌,打造出“矿坑月湖、丰山探幽、沙洲观鹭、埭前晚居、山前赏樱、山居问茶”等特色景点,并围绕“丰义寻趣”之“乡趣、童趣、雅趣、食趣”主题,竖起极具辨识度的乡旅品牌。目前,乡村智能会客厅、智慧茶园基地、智慧田园、雪水乡村智游驿站、清境共享书社、均已引入乡村文化展示、非遗文化展示、旅游休闲、餐饮住宿、数字治理等功能业态,同时带动周边区域业态灌入,引入乡村咖啡吧、木心居、萌宠乐园等一批乡村网红打卡点,形成了吃、住、休闲于一体的景区村业态布局,实现了景区成片开发,吸引新乡人旅居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通过物业管理,集体土地、资产出租等方式,实现收入132万元,占集体经营性收入的35%以上。
3 结语
海盐县“三宜”农村未来社区建设是以农村美好记忆场景为根底,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核心目标,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围绕五大未来场景建设,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社区内部品质循环,营造乡村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共促”的新型农村功能单元,是具有前瞻性的乡村发展思路和策略。设计围绕“三化五场景”构建模式,针对地块现状,对应五大未来场景,提出不同的设计策略和人工介入方式,同时注重保留乡村特色、文化特色,植入符合未来场景的元素。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让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通过项目建设,建立浙江省农村未来社区试点,为未来乡村的创建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农村综合改革突破,为创建浙江省省级农综改革试点建立样板,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乡村振兴的“海盐样本”。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作者简介
王芳溪/1985年生/男/浙江湖州人/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杭州 310012)
张伟/1994年生/男/山西晋中人/硕士/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设计及理论(杭州 310012)
黄中浩/1992年生/男/浙江温州人/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理论(杭州 310012)
何小国/1993年生/男/浙江金华人/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杭州 310012)
金惠敏/1993年生/女/浙江金华人/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杭州 310012)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Z].2021-12-15.
[2] 孙永朋,方豪,邓钱生,等.浙江未来乡村建设路径与模式探索:以德清县莫干山镇为例[J].浙江农业科学,2023(7):1590-1594.
[3]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J].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2022(S4):28-32.
[4]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9.
[5] 葛丹东,张心澜,梁浩扬.浙江省乡村未来社区的规划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0(11):79-80.
*本文转载自《中国园林 ·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40周年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