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忠院士、孙志军教授等 Nat. Commun.: AIE COF用于诱导三级淋巴形成促进抗肿瘤免疫

文摘   2025-01-05 11:57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已成为癌症治疗中一种有前景的创新策略。尽管其潜力巨大,但ICB的临床疗效常常受到低响应率的限制。最近,在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发现了三级淋巴结构(TLS),为提高ICB疗法的响应率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些三级淋巴结构通常出现在非淋巴慢性炎症组织(如热肿瘤)中,并已被证实能通过促进淋巴细胞浸润和抗原呈递来显著增强免疫反应。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利用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抗体和抗原呈递细胞来诱导三级淋巴结构的产生。然而由于三级淋巴结构形成需要持续的炎症环境,目前很少有研究者探索将纳米药物用于诱导三级淋巴结构(iTLS)的形成,开发能够高效诱导三级淋巴结构形成的纳米药物是一项有应用转化潜力但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TLS在慢性炎症环境中形成,其特点是淋巴细胞结构有序的聚集,内部由B细胞区和T细胞混合组成。这种结构绕过了树突状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将抗原运输至淋巴结的需求,使免疫细胞能够直接与TIME内的特异性抗原结合。此外,TLS内炎症细胞因子(如CXCL10、CXCL13、CXCL19、CXCL21、IL-22和IL-7)的过表达可以刺激免疫细胞的成熟和浸润,从而大幅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药物因其优异的可修饰性、靶向能力、功能性和免疫逃逸特性,受到癌症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COFs纳米药物由于其光疗性能受限,无法有效刺激强烈和持续的炎症反应以诱导iTLS。此外,传统的基于COF的光敏剂(PSs)为非发射性,在聚集状态下由于抗凋亡和聚集引起的猝灭(ACQ)效应而导致治疗效果有限,减少了其活性氧(ROS)的产生。利用聚集诱导发光(AIE)发光剂作为光疗诊断剂是一种有前景的策略,能够在聚集时增强ROS的产生。尽管在将AIE发光剂融入COF骨架方面进行了大量努力,但所得COFs常常表现出较弱的发射,原因在于亚胺键的强激发态能量耗散。

据此,武汉大学孙志军教授与唐本忠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林荣业副教授近期合作。由于TLS的形成依赖于一个持续的炎症环境,这一过程类似于珍珠在人工植入珠核后的长期培育中逐渐形成的方式,即所谓的“插核育珠”方法。受到“人工养殖珍珠”技术的启发,采用了电子受体和π桥接工程的组合策略,构建了一系列高发射的基于AIE COF的PSs,包括TPDA-TDTA-COF、TPDA-BT-COF和TPDA-ViBT-COF。研究者设想这些基于AIE COF的纳米药物可能起到类似于珠核的作用,能够引发稳定的慢性炎症微环境,从而确保TLS的成功形成,并促进癌症免疫治疗的响应率。结果证明这些AIE COF展现出优秀的光动力(PDT)和光热(PTT)治疗性能。其中,TPDA-ViBT-COF表现出优异的光吸收、适当的能带能量、高荧光量子产率和长寿命。这些优势使得TPDA-ViBT-COF有望作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AIE COF光敏剂用于高效诱导三级淋巴结构的形成。体内研究表明,TPDA-ViBT-COF介导的光疗有效改善了免疫抑制微环境,同时刺激宿主防御系统,从而引发强烈和持续的炎症反应,有利于促进iTLS的形成并增强癌症免疫治疗。因此,COF介导的光疗在诱导TLS形成方面的高效能在MC38和4MOSC1肿瘤模型中得到了成功验证。值得注意的是,该治疗方法在消除原发肿瘤和远处肿瘤方面表现出显著疗效,同时有效抑制了肿瘤复发。

2025年1月2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目为Trigger inducible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 formation using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张亮博士和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博士生张勃昕、张梦洁为共同第一作者,唐本忠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林荣业副教授和武汉大学孙志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单细胞测序(scRNA-seq)已成为研究细胞层面遗传和功能的一项强大技术,为肿瘤微环境及潜在治疗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在本研究中,使用了scRNA-seq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系统研究了AIE COF诱导TLS形成的机制。scRNA-seq分析显示,在接受TPDA-ViBT-COF治疗的肿瘤中,TLS相关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和CD4+ T细胞,显著扩增。此外,多重免疫组化(mIHC)结果表明,淋巴细胞形成了广泛的聚集,内部为B细胞区,周围散布着CD4+ T细胞,确认了TPDA-ViBT-COF治疗后TLS的成功形成。ELISA结果则揭示了CCL19、CCL21、CXCL10、IFNγ、TNFα和IFNβ等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这些因子已知可以促进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的聚集,同时IL-22、IL-17和IL-13等细胞因子的大量产生有利于增强B细胞的成熟、增殖和迁移。值得注意的是,TPDA-ViBT-COF广泛存在于TLS的区域,表明TPDA-ViBT-COF能够促进系统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向肿瘤的招募。综合这些结果表明,TPDA-ViBT-COF介导的光疗可通过促进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有效诱导iTLS的形成,从而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招募、成熟和增殖。
图1. AIE COF介导的光疗通过刺激关键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成功诱导三级淋巴结构(TLS)的形成并进一步提升抗肿瘤免疫反应。
图2. AIE COF(TPDA-TDTA-COF, TPDA-BT-COF 和 TPDA-ViBT-COF)的构建及结构表征。
图3. AIE COF(TPDA-TDTA-COF, TPDA-BT-COF 和 TPDA-ViBT-COF)的光物理性能表征。
图4. AIE COF(TPDA-TDTA-COF, TPDA-BT-COF 和 TPDA-ViBT-COF)的抗肿瘤能力。
图5. TPDA-ViBT-COF诱导三级淋巴结形成的机制研究。
这项工作是首例COF纳米药物用于高效诱导TLS的形成,不仅为TLS诱导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增强癌症免疫治疗疗效提供了新的策略及研究基础。

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孙志军,医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楚天英才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副主任,,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口颌系统重建与再生全国重点实验室PI,武汉大学免疫与代谢研究中心PI,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PI。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在Nat Biomed Eng等杂志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200余篇,其中Nature子刊8篇,一区论文60余篇,ESI高被引1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6.2,他引7800余次,H指数5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及湖北省海外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究计划2项。担任人卫版本科生教材《口腔医学》副主编、Oral Dis及VIEW Med杂志副主编,担任Nano TransMed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获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邱蔚六曙光奖。主要科研方向口腔癌免疫治疗增效。联系邮箱:sunzj@whu.edu.cn。申请专利4项,实现转化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本课题组热烈欢迎博士后研究人员和有才华的年轻学者加入,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和创新!
林荣业,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研究副教授。分别于1996年、1998年和2003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具有线型和超支化结构的新型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新型炔烃聚合反应的开发,以及新型AIE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应用。自1998年至今,已开发了多种新合成方法并用其合成了超过200种不同的具有独特光学、介晶相学、手性光学、电子性质的线型聚乙炔和超支化亚芳烃类聚合物。撰写专著章节32章,发表论文640余篇,总引用次数58000余次,h因子高达129。全球化学科学家最新排名第169(中国排名第18),连续多年年被汤森路透社评为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5430-4


相关进展

唐本忠院士、港科大林荣业教授/武大孙志军教授、邓鹤翔教授 JACS:AIE COF用于激活焦亡促进抗肿瘤免疫

武大孙志军/张军杰、西南大学许志刚《Adv. Mater.》: 双响应聚合物纳米药物联合病毒疗法协同增效焦亡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

华中大杨光、武大孙志军/卜琳琳《Nano Res.》:植入式多功能氧化细菌纤维素膜联合光热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抑制头颈鳞癌术后复发

西南大学许志刚/武汉大学孙志军《Chem. Soc. Rev.》综述:生物工程化纳米凝胶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武大孙志军、武汉理工张明曦、武大崔然 Nat. Commun.:诊疗一体NIR-IIb量子点探针用于影像引导免疫放疗及抗肿瘤转移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可能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联系邮箱:chem@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m@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化学与材料科学
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新科学前沿动态,与相关机构共同合作,发布实用科研成果,结合政策、资本、商业模式、市场和需求、价值评估等诸要素,构建其科技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国家管理机构、科研工作者、企业决策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