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原文信息:Wang, G., Shi, X., & Golley, J. (2024). Feed the children, free the women? Evidence from the China rural nutrition improvement program. China Economic Review, 102228.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经常发生的现象:当女性在事业上做出成绩时,不管她们是科学家、艺术家、商人还是工程师等等,都会被问同一个问题:“你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在某些时候,家庭内的精力投入又能被拆解成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关于营养改善计划的效果评估已经有不少研究,但其对母亲们的劳动参与结果的影响相关探索鲜少,因此笔者将分享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史新杰研究员(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王鸽(第一作者)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Jane Golley教授发表在China Economic Review上的一篇文章。作者通过2010年和2015年中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CRNIP的影响,得到了其对母亲劳动参与率,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母亲们的非农工作、非正式工作参与率有显著提升的结论。
引言
01
女性长期以来面临着“在家照顾孩子”或“外出工作”的“艰难抉择”(Conroy,2019)。家务劳动,包括照顾孩子的责任,被部分传统观念视为女性的职责,而谋生被认为是男性责任(Barber & Odean, 2001)。在我国,大约四分之三的小孩,主要监护人是母亲(SSCW, 2021),她们负责在标准工作日内的烹饪、清洁、辅导作业和接送孩子。即便在就业的情况下,中国女性平均每天也要花费154分钟从事家务劳动,而男性则为78分钟(SSCW, 2021)。简言之,女性通常承担更多的家庭育儿责任,从而牺牲了工作的机会。
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中国人口普查的1%样本,本研究调查了一项被忽视的全国性托育服务——CRNIP的经济结果。已有研究表明,该计划有助于改善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成绩,迄今尚无研究探讨该计划对母亲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文章采用了广泛应用的双重差分(DID)方法,探讨了在义务教育期间提供免费午餐是否增加了农村母亲的劳动参与率。研究结果显示,免费午餐计划使母亲的劳动参与率提高了4.25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变化主要通过减少母亲的育儿时间来实现,估计每日节省约2.8小时,这使母亲得以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非正式工作。研究结果还证实,该计划并未影响农村父亲的劳动参与率。
尽管营养改善计划对母亲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幅度较小,但显示了如果在此基础上同时推广其他托育服务和补贴,母亲劳动参与率可能会有更大提升的潜力。
02
农村营养改善计划背景及潜在作用
CRNIP旨在改善中国贫困农村地区的儿童营养状况。该计划由中央政府主导,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1至9年级)提供每日午餐补贴,并资助学校食堂建设。自2011年起,政府首先在699个贫困县启动该计划,之后扩展至更多地方。到2017年,CRNIP已覆盖全国29个省的1590个县,服务学生约3600万。到2022年,该计划由“试点”正式更名为“计划”,体现出长期实施的政策承诺。
(材料:2022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052/202211/t20221111_984150.html)
理论上,母亲的劳动参与和育儿责任构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母亲对幼儿的照顾在家务中最难替代,育儿责任成为其进入劳动市场的主要障碍。公共托育或补贴政策可以通过减少母亲的家务压力(尤其是节省照顾孩子的时间)来提高其劳动参与率。此外,这类政策间接提供的经济支持也能改善母亲的就业选择。对于CRNIP,虽然其补贴金额有限,但能通过提供免费午餐减少母亲的时间负担,从而扩大她们的就业机会。
午餐被视为主餐,所以母亲们常花费较多时间准备午餐,并在中午接送孩子上下学。一项在湖南省的评估研究表明,监护人(通常是母亲,偶尔是祖母,更少是父亲或祖父)每天平均在准备和送餐上花费2小时。CRNIP节省下来的时间成本可能让母亲们更能灵活参与劳动。
数据和方法
03
研究使用了2010年和2015年中国人口普查1%样本数据,并结合《中国县级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分析。样本包括有6到14岁农村小孩的母亲,她们的年龄在30至55岁之间。
主要因变量为母亲的劳动参与,包括“受雇”和“积极寻找工作”两种状态的二元变量。母亲的就业类型进一步细分为农业、非农业、正式和非正式工作,识别出因育儿需求限制的母亲选择的工作类型。
CRNIP的影响通过两期双重差分(DID)模型评估,模型设定了多项控制变量以消除县级及个体间的差异。
04
结果
(1)基准结果
根据表4基准回归结果可以看到,CRNIP使母亲的劳动参与率提高了4.25%,而对父亲的劳动参与率并无显著影响。
此后,采用了随机选择试点县进行安慰剂检验、排除地方试点县影响(区别地方试点县和国家试点县)、缩小样本、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方法,确保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2)机制分析
CRNIP可能的对母亲劳动参与率的影响机制有两种。其一,放松时间约束的直接影响——释放出每天几个小时的“闲”;其二,放松财务约束的间接影响(基于每名学生每月至多100元的补贴)的“钱”。文章主要讨论和验证了机制一。
使用CEPS数据进行验证,将学校是否设有食堂作为工具变量(IV),研究发现与不提供免费午餐的学校相比,孩子在学校吃午餐可减少母亲平均育儿时间约2.8小时。免费午餐显著减少了母亲在照料孩子上花费的时间,从而可能促进了她们的劳动参与。
(3)就业选择
CRNIP使母亲的总就业率提高了2.44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显示,CRNIP对母亲们非农就业的影响显著,增加了4.54个百分点,而对农业和正式就业的影响不明显。非正式就业增加了2.97个百分点,表明母亲在选择就业类型时存在偏好(非正式就业时间更灵活,俗称“打零工”)。
总结和展望
05
本研究证明了CRNIP对母亲的劳动参与产生了显著积极影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监护人(几乎全部是女性)在育儿上的时间减少了约2.8小时,这个“闲”出来的时间对于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尤为重要,使她们能够在居住地区寻求非正式和非农工作。这代表CRNIP让中国部分最贫困农村女性在减轻家务负担方面迈出了小小的一步,在减小家庭内和家庭间不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些看似微小的举措能够激励更多女性加入劳动力市场,那么扩大学前和课后照料服务的可及性,辅以儿童照料补贴,可能会对提高农村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产生显著且更为实质的影响。在老龄化问题家具、女性劳动参与率数十年的持续下降背景下(世界银行,2022),类似作用的政策举措对未来数十年维持GDP增长可能至关重要。
Abstract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causal impact of China Rural Nutrition Improvement Program (CRNIP) on the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rural mothers, utilizing quasi-exogenous variation in the timing of program implementation across the country. Drawing on 1% samples of the 2010 and 2015 Chinese Population Censuses, we find that the CRNIP, which provided free lunch meals to students during their compulsory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maternal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by an estimated 4.25 percentage points, while showing no effects for fathers. The provision of school lunches reduced the time mothers spent on childcare, primarily benefiting less-educated mothers, who opted for informal, off-farm work in their local area. While only small in magnitude, this finding has signific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a country facing a declining population in general, and declining female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particular.
作者简介:赵雪梅,哥廷根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食品经济、农业经济。
交流邮箱:xuemei.zhao@uni-goettingen.de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学术圈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香樟经济学术圈征稿
“分享”是一种学者的人文情怀,香樟经济学术圈欢迎广大订阅读者(“香粉”)向公众平台投稿,也诚邀您加入香樟推文团队。投稿、推文作者报名和联系香樟的邮箱为:cec2022@126.com。投稿前请在搜狗的微信搜索里搜索已有图文,以避免重复。
香樟经济学术圈
本期小编:卢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