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这是进入汽车时代后多数城市面临的“幸福烦恼”,城市停车已然成为一个民生问题。一边是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一边是有限的空间资源,如何通过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技术手段赋能等方式化解“停车难”?
近年来,合肥市统筹全市一盘棋,通过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创新变量、产业引导等一系列方式倾力缓解“停车难”,合肥正向着让人民满意的目标努力求解。
摸家底
城市在扩展,停车难似乎也从市中心向各个角落蔓延。
那么停车难到底难在哪里?数据显示:全国84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就包括合肥,2022年合肥汽车保有量为287.9万辆。持续增加的机动车保有量,无疑会影响城市停车的体验感,但单纯的增加车位就能解决“缺口”吗?显然不能。
不久前,安徽省住建厅通报前三季度全省城市建设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其中合肥已提前完成今年新增城市停车泊位年度目标任务。安徽省《便民停车行动方案》提出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科学规划、分类施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管并重、集约发展,建成以新建配建停车泊位为主、盘活存量停车泊位为辅、路内停车泊位为补充的城市停车供给体系。合肥一是在政策上,通过“加减乘除”,探索供需平衡,二是在体制上,成立合肥市泊车集团,以产业之招靶向破题。
“调查发现停车难主要难在重点区域的停车资源供给不平衡、区域性结构性矛盾突出。”市泊车集团成立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开展路内泊位和停车场调研,通过泊位数据采集行动“摸家底”。
“截至目前,已完成采集坐标泊位7280个,全部纳入泊车集团‘停宜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据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摸底意在建立完善全市停车数据库,“未来将融合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以实现‘一车一位、一位一码、精准到位’的城市停车数字化管理要求。”
不仅如此,针对停车领域中的普遍性和个性化难题,市泊车集团问需于民,全体员工深入一线广泛听取群众声音。“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大调研行动,查找堵点难题,研究解决对策。”据悉,该集团将依据调研结果,逐步搭建城市停车数字化标准体系,以推动数字技术在停车管理中的应用。
组合拳
最近,律师李想开车到庐阳区人民法院办事,总喜欢将车辆停放在桃花店停车场。
这个由荒地改建而成的停车场有效缓解了周边停车难题。“停车场使用率非常高。停车场投入使用后,路边的停车乱象也得到改观。”李想说,停车场改造前,场地南侧堆放着五六米高的渣土,周边车主抱怨连连。
如今华丽变身的桃花店停车场,不仅成为街角一景,160余个泊位还为周边小区居民和前来办事的群众缓解了停车难题。
(桃花店停车场改建前后对比图)
11月初,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与九华山路交口向西100米,原先用铁皮彩钢瓦封闭起来的闲置拆迁区域新建了一处停车场,建成后的九华山路停车场紧邻合肥市交通大动脉—地铁一号线,P+R停车出行场景将有效缓解周边闹市区的停车难题。
合肥不仅挖潜边角地、闲置地等空间的剩余价值、“变废为宝”改建了一批停车场,还积极推进共享停车,进一步提高停车位资源配置效率。
瑶海区人民法院停车场周边企业众多,来往车辆停放需求较大,原有对外开放资源无法满足。经过调研后,运营方对其进行共享管理——工作日内高峰时段,社会车辆停放区域出现满载情况,可将社会车辆引流至院方职工停放区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目前,市泊车集团已推动校园类、商业类、园区类等各类83处停车场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停车”APP还上线了共享停车专版应用功能——参与共享的停车资源信息数据全部纳入平台,市民通过“合肥停车”APP即可查找共享停车位情况,一键完成申请。
打通停车信息资源数据壁垒,记者了解到,未来合肥或将“共享停车”的业务范围向小区周边、背街小巷等更多区域进行延伸。
(“合肥停车”APP共享停车专版)
生态化
绿色,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合肥践行“公园城市”理念,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提质增量,着力构建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的全域公园。为此,停车场建设也积极迎合发展理念,成为空间视觉美感和功能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老城区最大的地下停车场,杏花公园公共停车场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还绿于民”、“还景于民”,最大程度地保留城市绿化容量,既方便市民停车,又融于公园景观。2022年,累计为近20万辆车次提供泊车服务,车位周转率达到1.47。
今年8月,肥西县古埂公园停车场开放运营,市泊车集团在运营中将“地面公园+地下停车”功能结合——不破坏公园“美景”的前提下,深入古埂公园地下建设停车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处可停车、可休闲的“城市绿岛”。
不仅如此,市泊车集团还将这些停车场数据接入其自主研发的“停宜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为城市停车注入数智力量。
未来,泊车集团将继续挖潜“生态停车场”概念,以微介入的方式为城市提供停车服务。同时,项目建设还将与城市绿化景观和休闲空间紧密结合,营造出更多“小而美”尺度的城市公共空间。
(杏花公园停车场)
科技化
解决停车难,不仅考验“为民办实事”的初心,更考验“为民办好事”的城市管理能力。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依靠单一手段无法有效解决停车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用系统化思维来解决。”为此,市泊车集团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科学评估,开发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研发各类泊车设备等方式,用好智慧服务“变量”,让现有停车资源实现“1+1>2”的效果。
准备去奥体中心看演唱会又担心车位难寻,王先生特意在出发前打开“停宜慧”小程序查看周边车位信息。“一键寻位功能确实方便,可直观查询到剩余泊位数、收费标准等信息。”王先生说,有了这个功能,他无需提前抵达盲目找车位。
一键寻位功能,只是合肥科技助力智慧停车的表现方式之一。
在智慧停车方面,全市统一的“停宜慧”智慧停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已全面接入停车资源车位布局、泊位数量、共享时段等数据,实现移动应用端、城市停车诱导、违法停车劝离、停车场备案等系统“四统一”。
今年年初,新桥国际机场也通过“合肥停车”平台实现机场预约停车场线上和线下资源的融合,车主在“合肥停车”APP机场专区还能享受到专享服务——预约停车同步可享快检通道、贵宾服务、天猫权益等一系列停车后市场便民服务。
数据显示,“停宜慧”平台已接入近千家公共及配建停车场数据,29万个停车泊位信息,“一城一网一平台”已初步实现。据市泊车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立足智慧停车运营管理,整合与停车相关的各类资源,拓展以智慧停车为核心的数字化运营业务,构建城市“停车+”生态圈,推动传统单一停车服务向“停车+”多元化服务转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与运营。
停车便利程度能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心情指数”,也最能衡量城市生活的“宜居指数”。面对市民对出行空间的多重需求,未来合肥将持续加强民生实事建设,以科技化力量和精细化管理解决“停车小事”,让合肥的精致美好触手可及,温度真实可感。
来源: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