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考来临时,不管是家长和孩子,都会出现茫然状态,面临诸多困惑。作为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助力孩子,帮助孩子应对考试所带来的各种状况?
一、考前提信心
1.避免过度安慰
过度安慰往往基于自己的主观评判,以自己的主观解释来传递信念,而对方未必能够理解和接受。因此,当孩子处于考前紧张和困惑时,作为家长不要急于评判,而要积极地观察,感受孩子的情绪状态、心理需求等,及时合理地给予回应。
2.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需要做到理解孩子、享受与孩子相处、认识了解事物、给予帮助与安慰。面对考试,你是否出现“评判、劝告、打岔、争辩”等不当的倾听状况,这些都会妨碍你对孩子考前心理情绪等状态的真实理解,甚至出现歪曲。
3.协同制定计划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主观想法,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考试复习计划和考试目标,必要时可以求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让孩子看到你对他成绩的关注不只在口头上,更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4.帮助化解焦虑
临考前的前1个月、1周、3天,焦虑程度的升级难以避免。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在考前主动带领孩子尝试一些缓解焦虑的方法。如进行运动(打羽毛球等),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开展,鼓励孩子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考中稳情绪
1.尝试“感同身受”
做到感同身受要求父母需要对孩子的反应和表现及时反馈,即在倾听或观察时及时将自己对孩子所表现出的内容进行诠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愿意跟你沟通,并修正你对他感受不合理的地方,避免双向理解偏差。
2.不过多讨论考试细节
这意味着,作为爸爸妈妈关注的是孩子的思想、情绪和感受等,要以非评判式的方式同孩子分享你的思想、情绪和感觉,而不是过多讨论考试细节,让本就紧张的孩子更加紧张。
3.改变刻板印象
在过往的考试中,父母已经积累了太多的经验印象,如总是认为孩子平常不够认真,考试时不够仔细。因此,常常会在孩子考试期间絮絮叨叨。这个阶段,家长要做的事情就是停止唠叨,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避免训诫、讽刺等可能会影响孩子情绪的言语或行为。
4.运用放松技术
考试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可能会出现过分紧张的情绪,甚至出现身体反应(肚子痛、头疼等),然而考试期间无法使用常见的一些方法(如呐喊、运动等),因此可以尝试使用不会影响他人又能让自己减压的腹式呼吸法和肌肉放松法。
三、考后促反思
1.换个角度看考试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每一次考试后,作为家长都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同时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如情绪ABC理论)来客观看待孩子的考试。具体而言,当客观事件(如考试成绩)出现,改变自己的想法,进而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换个角度,情绪自然缓解,行为上也会更加积极。
2.与班主任保持联系畅通
班主任是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最紧密的老师,他们对孩子的了解和对孩子成绩的看法等应当是我们作为家长需要格外关注的内容。通过与班主任的交流,你也能更加了解孩子的状态,更好地与孩子展开对话,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3.协助调整合理定位
每一次考试结束,作为父母,除了要关注孩子的成绩变化,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走向,观察、倾听、接纳、协商,能够深入到孩子的内心深处,不纠结、不焦躁、不失落……协助孩子合理定位,调整目标,维持积极的学习动力。
4.锁定边界不越位
从小学到高中,孩子们面临着太多的考试,而家长也遭遇着孩子们考试时带来的“折磨”(期待、厚望等),于是“越位”行为难以避免。但是考试终究是孩子们的考试,因此作为家长要“锁定边界”,做到“关注而不侵入”,具体而言,即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孩子在考后出现的各种状况,而不过度插手。
供稿 | 德育处
编辑 | 徐梦妘
审核 | 韩庆芳
发布 | 许云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