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发布,中华书局新书《通天》入选

文化   2024-09-21 17:18   河南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每月中旬,我们都将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中华书局出版的《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入选了本期榜单。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江晓原著,中华书局2024年8月第一版,88.00元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颇可令国人自豪的“天文学”,但是,这种“天文学”包含哪些内容?其与古代其他文明的“天文学”以及现代“天文学”有何不同?我们却缺乏了解。本书作者江晓原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早在三十余年前,其撰著的《天学真原》一书就曾产生轰动性效应。正如前著和本书的标题所显示的,作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看法与通常论述大不相同——中国古代没有今天意义上的天文学,有的只是“天学”:“通天手段为王权的依据与象征”“天学服务于政治运作”“中国古代的星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巫术”“历法主要并非为农业服务”“观象授时绝不是指安排农事,而是指依据历法知识,安排统治阶级的重大政治事务日程”……全书胜义纷呈,令人大开眼界。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英]沈艾娣著,赵妍杰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4年7月第一版,82.00元
英国特使乔治·马戛尔尼在1793年夏天来华觐见乾隆被视为中西关系史中的重要一刻,本书从这一历史事件出发,将研究与写作的重心从乾隆、马戛尔尼等大人物身上荡开,聚焦当时访华使团中的李自标、小斯当东两位通晓多国语言的年轻翻译的生平经历,以颇富新意的视角回顾这段历史的背景、过程、影响,涉及参与其中的诸多中外人物,进而延伸至“广州贸易的黄金时代并收尾于鸦片战争前”(中译本序)。本书作者、牛津大学中国史教授沈艾娣充分查阅、梳理了与两位译者和这段历史相关的大量资料,特别是中国学者不易获取的档案材料,力求以“一个新的讲述中国近代史的方式”(中译本序)发掘、呈现翻译(口译)在当时的中外交流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以及这种特殊身份、权势所带来的“危险”。
《人间红楼》,潘向黎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4年8月第一版,79.00元
读解《红楼梦》的文章著作成千累万,可称佳作者不在少数,而潘向黎的这本依然不可错过。书中所论,有的已被一再言说,比如钗黛优劣论、比如妙玉晴雯等人物论、比如后四十回作者何人的问题,而潘向黎的论说读来特别舒服、过瘾,令人时生击节之叹。有的话题则一般读者甚少想及,如《红楼衣裳与江宁织造》从曹雪芹出身江宁织造之家来谈论小说的服饰描写;《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指出小说中黛玉不喜李商隐实际上暴露了曹雪芹不喜李商隐,并从曹氏诗学等方面分析了玉谿生不入曹雪芹法眼的原因;《宝钗总能猜对贾母的心思吗》详解宝钗猜测贾母“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其实可能是猜错了……其阅读之细密,角度之刁钻,分析之入微,均令人由衷赞叹。
《蜕》,[马来西亚]贺淑芳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8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一部从题材到小说语言都有别于中国大陆、港台中文写作主流,属于马华文学历史文化语境,凝聚马来西亚华人作家贺淑芳笔力与特质的长篇力作。书中以1969年发生在马来西亚的“五一三”事件为背景,通过这场灾难对华人女子陈桂英一家人及其亲友、邻居的冲击,讲述几代人在灰暗记忆映照下的漫漫人生。生死、聚散、爱恨……这些描述人物命运的主题在这部作品中经由作者蕴含浓郁历史感和南洋风情、饱满情绪的笔触展开,细致、尖锐、从容,书中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抗衡和蜕变,也凸显出作者在华语写作之路上的跨越、转变。她以自己出生前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以文学为载体记录历史、表达观点,让小说成为“在场者”,重新审视华人族群在那段历史中的位置和遭遇,也实现某种意义上的自我身份认同。
《欢喜的森林》,赵卯卯著,明天出版社2024年6月第一版,32.00元
内向的十岁女孩欢喜因为转学、父母的不理解,患上抑郁症。母亲将欢喜送到乡下姥姥家疗愈身心,在这里,欢喜发现了神奇的山林世界。小狐狸从铜锁里跑出来和欢喜交朋友,山林里动物们热闹的集市,星星是在山谷中被锻造出来的……这是一个孩子内心自我疗愈的故事,更是唯美的关于山林的童话,细腻、温柔,轻盈灵动的笔法,营造出了诗情画意和温馨情感的童话意境,触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更是对儿童生命的思考,洋溢着生命力和想象力。在这部作品中,童话重新回到经典写作风格上。那就是,散发着浓厚而持久的诗意光辉,诗意中流淌着真实而深刻的生活哲理,指向生命与爱的世界。对生活,对周围一切始终葆有诗意与善美的理解,正是童话赋予童年生命的最大馈赠。
《散为百东坡: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美]艾朗诺著,赵惠俊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7月第一版,108.00元
艾朗诺以北宋文学研究称誉美国汉学界。这部苏轼研究专著虽然出版于三十年前,但今天读来,依然颇具光彩。苏轼泛舟颖水,望见自己的倒影被波浪打散,似幻化出上百个苏轼,旋即又合而为一,于是留下了“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的诗句——艾氏此书目标即尽量全面地展现苏轼极其多样化的身份面相,对传主生平经历及其在政治、哲学、诗、词、书画等领域的成就都做了细致梳理和讲述。其“竭泽而渔”的资料功夫、不放过一字一句的文本细读、不时可见的独到体悟,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铭石为景:早期至中古中国的摩崖文字》,[美]韩文彬著,王磊、霍司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第一版,198.00元
这部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获奖作品聚焦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文化——摩崖石刻,对其历史脉络与视觉意义做了深入探讨。作者主张在地理环境与自然景观中,对中国摩崖开展综合研究。书中详细讨论了东汉到盛唐的四组摩崖案例——汉中石门石刻、山东郑道昭题刻、山东北朝刻经及泰山唐代石刻,有书法、刻石技术的讨论,也关注文字内容及其政治和文化语境,还关注到书作尺寸、赞助人、书写者以及人们观看与阅读摩崖石刻的方式等等。阅读本书,如同展开一场文化壮游。
《识古泽今——传世书法墨迹里的中华文脉》,邱振中、乙庄编,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2024年7月第一版,208.00元
本书遴选三国至清代传承关系清晰的47位书法家及其3000余幅代表作品,首次对书法家的传承关系进行了梳理,创新性介绍了作品的书写法度、书体的演进流变、书法家的人文精神,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墨迹高清图片,为读者提供多维度的感官体验,使书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感可知。通过讲述中国书法的源远流长、传承有序,亦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延续力,展现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
《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美]王冬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第一版,68.00元
生在江南世家、少年时代赴美留学、学业有成回国投身军界成为年轻的陆军少将……民国将领王赓的起点很高,而此后的情感经历与军旅生涯大起大落,这样的人生被解读,不乏变形、演绎成分,本书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位历史人物、接近真相颇有助益。这部传记出自王赓的孙女之手,她从家人的回忆和讲述中了解到从未谋面的祖父的生平片段,也对坊间的种种流言有出于为至亲厘清、正名的情感触动,身为斯坦福大学历史研究者的她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和专业素养,多方搜集资料特别是家族记忆,以相对克制的情绪与严谨的书写姿态讲述了祖父王赓的传奇一生。这是一份有亲情温度的怀念,也是一部富有史料价值与正本清源意义的传记力作。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孙萍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第一版,98.00元
这是一部关于平台劳动的人类学民族志作品。通过在19个城市历时7年的田野调查,作者记录下外卖骑手悬浮于正式与非正式劳动之间的真实状态,关注到平台从对劳动者的控制转向对劳动过程的控制的关键转变,提出了“过渡劳动”这一颇具解释力的概念——骑手并不打算长期从事这份工作,而是视其为一种过渡,但却永久“悬浮”于此,就“像漂泊在海上没有归宿的船只,也像一直在扇动翅膀努力挣扎却找不到落脚之地的候鸟”。作者一边书写外卖骑手的生命故事,一边开展与中外相关社会理论的对话,并尝试做出个人化的阐释,其间体现出的现实关怀和学术勇气,令人难忘。
《狄奥尼索斯》,[美]理查德·西福德著,朱生坚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第一版,68.00元
本书是西北大学出版社从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引进的“古代世界的诸神与英雄”丛书中的一本。丛书不是泛泛介绍,而是研究性的,由学有专攻的西方古典学专家撰写,既细致梳理了诸神和英雄“个体”在古典时代的真实样貌和历史流变,也深入探究了其在后古典时代的影响和传播。酒神狄奥尼索斯本来就是特别令人着迷的古希腊诸神之一,具有极为丰富、复杂的面相和意涵,本书认为,他是“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具有根本性的某些东西的象征”。由于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的称颂,狄奥尼索斯的名字对很多人并不陌生,而本书将大大加深我们对其真正的理解。
《从广场到岗位》,陈思和著,文津出版社2024年9月第一版,79.80元
这是陈思和先生对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现代转型的深沉思索。书中将这种转型概括为从庙堂到广场再到岗位。所谓庙堂,是指传统士人通过政治权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取向;所谓广场,象征知识分子介入社会进步而斗争的一个空间;所谓岗位,则代指具有超越性、民间性的“专家型知识分子”。以这样几个“意象模糊的文学性语词”作为关键词,本书串起了一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对我们思考知识分子问题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都颇具启发性。
《二十城记》,马岩松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7月第一版,98.00元
与其说这是如该书版权页上所标注的“自传”,不如说是有着一定国际声誉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借由生活、游历、工作过的北京、纽约、巴塞罗那、鄂尔多斯、伊斯坦布尔等二十座城市/地理概念串联起的成长回顾,还包含旅行随笔、建筑思想形成史以及对人生、建筑、艺术、城市的思考。马岩松的文字感性、跳跃、细腻、诚恳,带有很强的个人印记,建筑师视角下的宏观意识、空间感,以及他与这些城市不同程度的连接,赋予这本书流畅生动的文本气质与自然流露的人文情怀、城市审美观念。
《空城纪》,邱华栋著,译林出版社2024年7月第一版,88.00元
少时北庭都护府遗址的一次偶然造访,给邱华栋种下一颗探寻西域废墟的文学种子。三十余年来,千里路已走,万卷书读过,这颗文学的种子破土、萌芽、壮大,终于由一颗来自西域的“安石榴”触发而成《空城纪》。龟兹、高昌、尼雅……那些西域故城蓬勃生长的红柳丛,渐次幻化成守卫军镇的唐代士兵,发出盛世边陲的呼啸;古城遗址、音乐艺术、地方风物、博物馆里的陈列成为叙述的主体,讲述被历史与风沙掩盖的故事,形成空城之上的交响曲。“缘此,空城生新城,同时也迎来它们的小说家城主。”
《白露春分》,辽京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4年9月第一版,48.00元
作家辽京的最新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以衰老为核心的家庭故事,小说描绘了三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面对老人照护问题时的困境和挣扎。在日常生活的烟火气中,作品细腻展现了三代人各自不同的生活状态,关注了养老问题、家庭伦理、两性关系等重要人生命题。在这部作品中,辽京显示出在80后一代作家当中难得一见的写作实力,她对于生活细节的处理、人物形象的建构,让我们相信这位作家值得期待。
《月亮出来》,沈书枝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7月第一版,59.00元
作家沈书枝的散文写作是浸润在乡土情结、回忆温度与自然气息中的,恬淡、精致又弥漫着一丝古典韵味,新作《月亮出来》中继续着上述特质,也继续着她用文字定格记忆、重返故乡。在书中,她写到故乡的风物、草木、饮食,也写到节庆、时令的民俗,还有她在故乡之外的日常、阅读,这些都是看似平常不过的事物和情景,隔着时空,由她在笔下娓娓道来,承载着她的南方,也是一代人离开故乡又频频回望的心绪写照。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阿特伍德随笔集:2004-2021》,[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著,赖小婵、张剑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6月第一版,98.00元
我们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一场蔓延全球的流行病、愈加频繁的区域冲突……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加拿大文学女王”、两届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高产的小说创作之余,亦积极就大众关心的公共话题发表意见,本书就是她近二十年来这类文字的结集。书中还有她对自己创作生涯的回顾,包括《使女的故事》《证言》等作品的创作谈,以及若干作家论和书评,包括对爱丽丝·门罗、蕾切尔·卡森、厄休拉·勒古恩等作家的独到看法,从中可一窥作者的文学观念和趣味。
《每个人》,[法]让-保罗·杜波瓦著,黄荭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6月第一版,59.00元
一个叙事方式巧妙、情节推进节奏从容的故事,关乎主人公在狱中的当下以及萦绕在脑海中的昔日时光,情绪被文字一步步拉动,悬念在适当的时候揭晓。本书为作者杜波瓦赢得了龚古尔文学奖,也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心,大概是书中的讲述或多或少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也隐隐映照出“每个人”的生活——平静中的波澜起伏,庸常中偶尔的闪光点,得失之间,种种不完美。这是一本非常“文学”的小说,用不长的篇幅与内敛的表达,重重敲击,难以释怀。
《丝路食语:从丝绸之路走来的食材》徐龙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7月第一版,129.00元
本书介绍了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161种食材,考察了其历史起源、传入时间和路径、接受程度,以及在现今餐饮业中的使用方式;每一种食材都配以相应的植物手绘图以及特色美食烹饪方法,带领读者破解未知的食材密码,寻找改变饮食生活的世界根源。作者是一位遍览古今文献的本草使者,也是丝绸之路上行走交流饮食文化的使者。他将三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研究成果汇集整理,将东方本草学与西方博物学对比融合,既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的遐想,又循着历史与科学重构出独特的文化世界。
《章鱼没有骨头:0到90亿的惊奇之旅》,[美]安妮·理查森/文,[意]安德烈·安提诺利/图,朱墨译,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7月第一版,68.80元
章鱼没有骨头,是为“0”;蝗虫有4个翅膀;儿童一整天的呼吸次数大约4万次;宇宙大爆炸后,经过了90亿年才形成太阳以及整个太阳系。在这部科普图画书中,数字被赋予了生命和活力,它们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抽象符号和计数工具,从“1”到“9”,每个数字都是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是通向现实生活密境、自然界奥秘的站台;经由想象力和探索欲,开启小读者对科学的奇妙和世界的广阔的认知。图画稚拙可爱,隐藏了画家的诸多巧思,细节的增添、设计和隐藏,既丰富了图画的叙事容量,引发读者发现的乐趣,也激发小读者反复阅读的欲望。

(本文原载《中华读书报》2024年9月11日第9版)




中华书局1912
从1912年开始创立,中华书局经历了沧桑百年,沉淀其中的,是对文明的追求和信仰,是对社会的责任和情怀。我们扎根的大地流淌着数千年的文化,愿我们一起浸润一起汲取精粹一起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