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营造出了一种壮丽、雄浑的塞外意境,在唐代的边塞诗中堪称一绝。然而,其中的科学性却一直备受争议。《红楼梦》中,曹雪芹就曾经借香菱之口提出质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香菱学诗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烟雾在上升的过程中都会逐渐扩散,或者被风吹散,很难笔直地升腾。所以有些人认为“大漠孤烟直”写的是无风时的场景。至于诗中的“烟”是什么烟,则有几种说法。在描写战争的文章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狼烟四起”“烽火连天”这类词语,其字面意思是到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的是边疆不安宁,战乱频繁。“狼烟”“烽火”指的都是烽火台燃起的烟火,白天施放的是烟,叫作“燧”,夜间点燃的是火,叫作“烽”,所以又称“烽燧”。烽火台一般建在高山峻岭之上,台与台之间可以相互瞭望,方便侦察沟通。唐代的士兵们驻守边疆,一天下来,若是平安无事,便在初更时分点燃“平安火”,向京城报平安。一旦发现敌情,士兵便按照规定好的明灭次数,点燃狼烟,发出特定的信号。这些狼烟就相当于一种军事密码。每隔十里,邻台相望,犹如接力一般燃起烟火。狼烟一阵接一阵地升腾起来,可以将军情信息传递到很远的地方。古籍中关于“狼烟”名字的解释,一般都说狼粪燃烧形成的浓烟“直而聚,风吹不斜”,所以用狼的粪便作为烽火的燃料。这个说法神乎其神,仿佛狼粪是北方边塞独有的一种奇妙燃料。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大漠孤烟直”描述的是边塞狼烟升起的景象。然而,事实却没有这么简单。有人在实验后发现,狼粪燃烧后冒出的烟很稀疏,形态也不是笔直的,看起来不太显眼,无法作为信号传递十里地那么远的距离。更何况狼粪很难收集,数量又少,但是烽烟却要每天按时燃烧,经不起耽搁。所以,狼粪注定无法成为广泛使用的燃料。近年来,一些学者考证得知,狼烟的燃料并不是狼粪,而是普通的柴薪。在烽火台的遗址里,曾经发掘出一些残留的烽薪,大多是红柳、干草之类的植物,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柴草。沙漠地区,在干热少雨的温暖季节,空气凝滞不动。正午后,地面被太阳晒得滚烫,升温很快,而上层冷空气比较凉爽、稳定,便阻挡了地面暖空气上升。这时,忽然来了一阵风,扰动空气层,或是某点升温较快,暖空气开始升腾、旋转,就形成了尘卷风。尘卷风能够卷起地面的沙子、尘土或者其他较轻的物体,远看就像是一个尘沙构成的柱子,甚至还能游走一段时间。
尘卷风发生在烈日暴晒的晴朗天气,是因为地面增热不均匀而形成的一种小范围的气旋运动。尘卷的直径一般在几米到十几米之间,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影响范围很小。发生在沙漠中的尘卷风,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根在荒漠中升腾直上的烟柱。这种景象和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十分契合,所以很多人认为,诗中描述的塞外奇景应当是尘卷风,而不是传说中的狼烟。尘卷风并不是沙漠的专属景观,在城市的马路上、学校的操场上,甚至是火灾现场,都可能发生尘卷风。2016年的一则新闻曾报道,甘肃瓜州的一个塑胶运动场发生了尘卷风,一个小学生被尘卷风裹挟,升到几米高的半空中,稍后又摔在地上,造成轻伤。由此可见,尘卷风的破坏力不容小觑。在火灾现场,大火侵吞地面的物体,温度迅速升高,火场中的温度不均匀,有些地方愈烧愈烈,温度远远高出周边地区,忽然之间,窜起一柱几米高的火焰,这也属于尘卷现象。龙卷风和尘卷风只有一字之差,长得也有些相像,所以常常被人们混淆。不过,尘卷风不属于龙卷风,要是论起“出生地”,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前文说过,尘卷风诞生于地面,因为地面局部增热不均匀而形成。龙卷风则“高高在上”,诞生于天上的积雨云中,伴随着雷暴、狂风等强烈的对流天气。龙卷风发生在大气状况极不稳定、对流强烈的温暖季节。狂风大作,在浓厚的云层中形成一个旋涡,漩涡里空气极其稀薄,气压低于外部。地面的暖空气受热上升,一旦冲入旋涡,空气中的水分立刻冷凝,形成一个漏斗状云,这就是人们平常看到的龙卷风的主体。漏斗云有些悬举在半空中,有些可以从天上的积雨云(母云)延伸到地面,贯穿天地。龙卷风是一种无法预测的突发性、小范围的气象灾害,平均直径250米,持续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不超过几小时。但是,龙卷风的风力十分强劲,能以每小时30至80千米的平均速度向前旋转移动,每小时可以前进400千米,具有很强的吸纳能力。龙卷风过境之时,挟沙裹石,吸卷地面的树枝、房屋、汽车,甚至可以将一整个火车车厢卷离地面,常常导致人员死伤。龙卷风有时经过湖泊或海面,从云端直抵水面,吮吸起高高的水柱,形成“龙吸水”的壮观景象。跟它比起来,尘卷风的威力弱小,不值一提。看完这些描述,你觉得
王维看见的“孤烟”是哪种现象呢?
(摘自《古诗词里的科学现象》,原标题为《大漠孤烟直:狼烟?尘卷?“孤烟”的真实身份到底是啥?》)
丨相关阅读
读书和旅行,灵魂和身体都能在路上丨暑期居家旅行必备书单
照花前后镜:古典诗词与科普写作 |《古诗词里的科学现象》
(统筹:一北;编辑:岚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