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原名英杰,改名英,字超三、励公,山东高唐人,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师。
出身贫寒,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
李苦禅不仅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更是巧妙地汲取了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大师的技法精髓,将之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在花鸟大写意绘画上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李苦禅的画幅越大,他越能自由挥洒,将内心的情感与笔墨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不仅要求艺术家在技法上炉火纯青,更需要在心境上达到一种超脱与自由。在李苦禅的晚年作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这种境界的深远与博大。他的每一笔、每一墨,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情感与意蕴,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沉醉其中,回味无穷。
兰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生长在山野之间,远离尘嚣,静静地绽放,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这种淡雅而清新的气质,与李苦禅的艺术追求不谋而合。在他的笔下,兰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意蕴。
.................*.........*.........*................
.................*.........*.........*................
春风轻拂,江南的庭院里,兰花悄然绽放。它们不似桃花那般艳丽夺目,也不似牡丹那样富贵堂皇,却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每当走进这庭院,看到那几株兰花时,心中便会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淡淡的喜悦。这份喜悦,既是对兰花之美的欣赏,也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肯定。
然而,兰花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的香气,更是让人陶醉不已。那是一种淡淡的、清幽的香气,不似玫瑰那般浓烈刺鼻,也不似茉莉那样甜腻腻人。这种香气仿佛能够穿透人的心灵深处,让人在瞬间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喧嚣。我常常在夜晚静坐于庭院之中,静静地品味着兰花的香气,感受着它带给自己的宁静与平和。这份宁静与平和,不仅是对心灵的慰藉,更是对艺术的感悟。
兰花的生长过程,也充满了诗意与哲理。它们从一颗小小的兰苗开始,历经风雨的洗礼、阳光的照耀和土壤的滋养,才能长成一株亭亭玉立的兰花。这个过程虽然漫长而艰辛,但正是这些经历让兰花变得更加坚韧和美丽。想起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或在山中采兰、或在庭院中养兰,用笔墨记录下兰花的美丽与神韵。他们的诗句中充满了对兰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仿佛兰花就是他们心中的圣地和精神的寄托。
如今的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繁忙。在这个充满喧嚣与浮躁的时代里,我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忘记初心。然而,每当我们看到李苦禅的兰花画作时,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