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每当春风拂面,牡丹便以她独有的姿态,绽放在万花丛中,令人为之倾倒。此刻,我愿借古典名句之韵,描绘牡丹之韵。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诗出自唐代刘禹锡之手,道出了牡丹无与伦比的美丽与尊贵。牡丹花开,犹如国色天香,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她所展现的,是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一种傲然独立的精神。在盛开的季节,她的美丽足以震撼整个京城,让无数人为之驻足,为之惊叹。
徐渭,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陈半丁
王雪涛
陆抑非
郭石夫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在《洛阳牡丹图》中赞美了洛阳牡丹的非凡之处。洛阳,作为牡丹的故乡,其地脉独特,适宜牡丹生长。在这里,牡丹得到了最好的滋养,展现出了最为绚丽的风采。她的花瓣层层叠叠,犹如锦绣般绚烂;她的色彩丰富多彩,红、白、粉、紫……每一种颜色都独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
“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在杜甫的笔下,牡丹含苞待放时便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她半倚朱栏,似乎有些害羞,却又充满期待。那一刻的牡丹,如同一位含羞的少女,等待着春天的到来,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刻。她的美丽,不仅仅是盛开的瞬间,更是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中,都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罗隐在《牡丹花》中借牡丹之美,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牡丹之美,不仅仅在于她的外在形象,更在于她所蕴含的内在品质。她率性野逸,不受世俗束缚,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美好。她的美丽,足以倾国倾城,即使是无情之人,也会为之动容。
牡丹之韵,不仅仅在于她的美丽与尊贵,更在于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在古典名句的映衬下,牡丹之美更加动人心魄。让我们一同领略牡丹的韵味,感受她所带来的美好与感动。
郭怡孮
霍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