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银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强市“四项计划”,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产业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一位位优秀人才扎根,一个个创新成果涌现,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正在银川市不断开花结果,为加快打造“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集聚更强动能。
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
创新力量不断厚植
今年,博尔特新材料(银川)有限公司被宁夏科技厅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走进该公司大厅,各类产品整齐展示,实验室内专业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该公司主要生产纳米硅、改性石墨、煤系复合石墨和硅碳负极材料四大系列,客户集中于3C电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领域,开发的以太西煤为负极原材料的超低温锂离子电池,在零下40℃的放电容量高达常温容量的95%,即使在零下60℃环境下,放电容量也可达到常温的90%左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这类释放创新潜能的企业只是银川推进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银川市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提升产业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分层分类、梯次培育为着力点,坚持‘突出引导、市县区联动、量质齐升’的原则。”银川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首批认定自治区级“三个100”企业155家,全区占比48%,108家新认定创新型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雏鹰企业奖补工作加力推进,累计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2289家,企业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
与此同时,银川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财政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超过1亿元,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实现6.7%的增长,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立项实施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223项,争取中央、自治区各类科技项目456项,目前已有958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共31.4亿元,同比增长11.74%,198家规上工业企业获研发费用后补助,同比增长24.5%,政策覆盖范围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成本持续降低。
实施创新平台“培优计划”
创新基础不断夯实
经过4个月的建设,六盘山实验室拔地而起,5万平方米的实验场地,支撑起科研的梦想与未来,这里致力于解决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困境,依据宁夏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在高端控制阀及智能控制器、智能铸造及装备、先进智能工艺装备、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高端特殊材料、新能源装备等研究方向持续深耕,首批23项关键技术攻关顺利开展,预计年内诞生创新成果38项。
在实施创新平台“培优计划”中,银川市坚持“产业为要”,让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提速。除了打造贺兰山实验室、六盘山实验室,也加快推进银川(深圳)新质生产力科创中心建设,备案自治区“飞地研发中心”4家,为融入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通道打通渠道。
此外,持续深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机制,钛宝石晶体生长工艺、超高速多切划焊一体串焊机、大尺寸高效率工业级铸造3D打印设备实现全国领先。对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协同攻关,半导体级高纯石英砂、LED用大尺寸蓝宝石、集成式增速器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还设立10亿元新型工业化引导基金,率先在全区开展产业链“链主”和供应链“标杆”企业认定,推动全球单体最大的50GW太阳能单晶硅、3500吨工业蓝宝石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效益强的项目落地投产,光伏产业综合产能领先全国。
实施创新人才“雁阵计划”
创新动能不断激发
郑险峰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常年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几年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与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科研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沙漠地带西甜瓜提质增效和绿色种植技术等开展科研攻关,郑险峰和其他专家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现场为农产品生长“把脉问诊”。今年,他又成为银川“周末工程师”,利用周末、节假日、线上等方式指导开展科研攻关,精准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银川市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持续提升人才集聚力、区域带动力,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打造人才“雁阵”,形成“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强化外引内联,开展“线上+线下”引才活动,常态化携重点企事业单位引才需求,“组团式”赴外引才,与长安大学等22所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12.5万名青年人才留银就业创业。优化引进机制、平台搭建等7个方面引才措施,高标准开展宁籍优秀人才“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累计聘任84名智库专家(合作单位),引进区内外高校33名专家人才来银挂职交流,选聘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170名专家教授担任“科技副总”和“周末工程师”。还强化多层次人才住房资源供给,优化金融保障,常态化做好优秀民营企业家、人才窗口公共服务等工作,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实施创新生态“育林计划”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在银川市第二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企业服务环境提升推进大会上,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获得“创新引领20强民营企业”称号,收到了银川送出的礼遇大礼包。该公司长期与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经过不断发展,水产繁育养殖技术已处于宁夏领先水平。“这几年,各类助企惠企政策不打折扣、切实有力落地到企业,相关部门也为我们对接资源,我们会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做好科技养殖助农增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与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一起获得荣誉的还有多家企业,在实施创新生态“育林计划”中,银川不断优化创新环境,评选出创新引领“20强民营企业”,组织280余家企业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此外,用好用活科技金融融资机制,设立5000万元科技担保子基金,36家企业获“宁科贷”资金4.23亿元,“银川新星”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完成2家企业股权投资,开展40家次企业科技保险投保试点,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并推行“科技型企业认定奖补”“研发费用后补助”等创新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惠及企业近500家。
“将通过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协同构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全面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措施,把更多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肖梦琪
编辑:闫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