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有声有色,科技人才荟萃云集,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近年来,银川市把科学普及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和厚植科技创新沃土的主要着力点,突出科普惠民,强化科普资源协同联动,优化科普服务供给,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13.8%,稳居全区第一。
协同联动
下好科普“一盘棋”
近日,一辆科普大篷车刚停稳在兴庆区大新镇燕鸽村广场上,工作人员就下车忙碌起来,他们将科普展品依次排开,一座小型“流动科技馆”就搭建完成了。
看到“新玩意”,村民纷纷涌上前去,戴着VR眼镜体验仿真场景,和机器狗一起转圈,大家的惊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听了宣传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土壤保肥保水性差,阻碍了作物吸收,才生长得不好,工作人员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教授了补救方法。”村民朱桂霞表示这场科普活动让她收获颇多。
近年来,银川市以搭建市域科普大篷车区域资源共享平台为抓手,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发展,统筹调度展品实现市域内轮转、县域内互换、服务点临展,自大篷车走进基层后,从城镇到乡村、从校园到企业,年均行驶2万公里,受益人数达35万人次。
“从最初只有科普展品,到增设科学实验,再到设计不同的主题展览,根据群众需求,科普大篷车的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银川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将进一步扩大科普大篷车覆盖面,点燃更多人的科学梦想。
科学普及,务求精准,银川市还积极构建党委政府推动、科协牵头、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全域科普新格局,印发工作责任清单,推进各单位协同联动、资源共享。打造“筑梦科技”行动、“智惠助老”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等一批品牌科普活动,创新性举办科普作品创作传播大赛、青少年科技体育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阵地建设
家门口感受科学魅力
12月14日,兴庆区银古路街道大团结社区的科普馆格外热闹,孩子们在馆内阅读科普书籍、参与趣味活动,兴致勃勃;老人们则聆听健康讲座,学习科普知识,专注认真。该馆以“航天航空”为主题,融合展览与参与、教育与活动于一体,设置科普实践、智慧手工等不同展区,在这里大家可以上手操作,动脑动手。
“科普要站在民生服务的最前沿,让群众看得见、用得上,切实感受到实打实的科技力量。”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银川打造的科普阵地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力求为大家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科普服务。
基于此,领新耘智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全力建设“3D打印+人工智能”科普展厅,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体验机器人人工智能编程、木艺建材制造等项目,深入了解3D打印技术原理及在航天航空、汽车制造、建筑、食品、医学等行业中的前沿应用。
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在景区中融入科普元素,让科普设施走向户外,解决传统科普场馆开放程度、服务时间受限的问题。
村居社区、科技企业、生态旅游区、中小学校园……处处皆是科普之所,银川不断拓展科普传播路径,充分挖掘和整合科普资源,已培育11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一批本地特色科普阵地和26家社区科普馆,通过广泛开展科学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实现科普全时段、全地域、全人群覆盖,持续增强科普服务的群众获得感、满足感。
志愿服务
让科普惠民“零距离”
银川艾齿口腔医院有一支科技志愿服务队,由医护团队及口腔健康宣传大使组成,他们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开展口腔健康讲座宣传、义诊、线上直播等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
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之翼”科普志愿服务队以生动有趣的讲座、丰富的互动环节,让更多群众了解贺兰山的生态保护,以及贺兰山岩羊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
近年来,银川健全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立科技志愿服务资源库,广泛吸纳各级学会(协会)、企业科协、社区、学校等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以基层“三长”等为代表的12支市级科技志愿服务队和491支科技志愿服务分队,近1万名科技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园区、学校等场所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技术对接、健康义诊、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活动,打通科普惠民“最后一公里”。为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还形成“群众点单——科协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全链条贯通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科技志愿服务队已日益成为正能量的倡导者、新风尚的践行者,是全市志愿者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将继续探索“科普+”和“+科普”模式,不断完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培育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加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打造科技志愿服务品牌,确保实现“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的目标任务。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肖梦琪
监制:海碧浪
编辑:闫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