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两岸皆是绿 | 增加“芯”动力 擦亮“黄金奶源地”招牌

时事   2024-12-12 10:19   宁夏  






牛的种源是奶业的“芯片”,也是奶业振兴的瓶颈,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不惧博弈才能胜出。如今,宁夏人均生鲜乳占有量居全国第一,生鲜乳平均乳脂率达3.9%,生物技术的进步更是为奶牛育种带来了一场创新高效的变革,奶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不断擦亮“黄金奶源地”的招牌。



韩丽云,繁育中心的博士,在这里已经工作了7年,参与并见证了这项技术的从无到有。






加快良种选育打造培育优质奶牛的摇篮

在位于宁夏银川的国家级奶牛核心育种牛场——宁夏农垦乳业平吉堡奶牛场,这里自主培育的核心母牛群已经超过20000头。据了解,自2013年开始,宁夏农垦平吉堡奶牛场就开展规模化性控胚胎生产移植工作,也就是从那时起,奶牛胚胎技术在宁夏正式开始应用。


在宁夏农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投身奶牛繁育工程7年之久的韩丽云博士,长期以来参与并见证了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现在我们通过培育胚胎生产出来的小牛,它的生长速度及健康状况都要比普通的小牛更优质。”韩丽云介绍说,通过培育胚胎生产出来的小牛,它母亲的TPI在2800以上,它父亲的TPI在3300以上,小牛的TPI的值可以达到3000以上,像这种牛就达到国内的顶尖水平了。


奶牛TPI综合性状指数包含了产奶量、健康繁殖和体型外貌等十几项指标,指数越高,奶牛越优秀。长期以来,我国奶牛良种对国外的依赖度高达70%,国内奶牛群体中TPI超过2400的“超级奶牛”总量不足万分之五。而如今,宁夏农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将TPI2800以上的奶牛扩繁到2000头以上,而且能精准地控制性别。


在这里共有14万头奶牛,每一头都有自己的“电子身份证”,上面详细地记录了它们的谱系、配种、产犊、产奶量等数据,为选育工作带来质的飞越。接下来,如何加快育种的进度,关键一招就是试管奶牛技术。


宁夏农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奶牛养殖规模及生产水平已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在其背后,掌握奶牛“芯片”是几代农垦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克隆“超级奶牛” 用更少的牛产更多的奶


生物技术的进步为奶牛育种带来了一场创新高效的变革,引领着奶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距离平吉堡奶牛场约100公里的白土岗养殖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博士团队正在攻克一项最新的奶牛良种繁育技术。


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平吉堡奶牛场已经达到国内一流的生产水平线。在此之前,只能凭借夯实量化基数,增加奶牛的数量来达到产更多牛奶,但是现在是资源节约型的养殖模式,能够用更少的奶牛,来产更多的牛奶。

王炳科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名博士生。2021年4月,灵武市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入合作,开展了奶牛良种快速繁育技术研发实践,在这里建立了博士专家工作站,王炳科就是科研团队中的一员。


“白土岗养殖园区有18万多头牛,但是一年的产值并不乐观。每次想到这儿,紧迫感和责任感都促使我们一定要争分夺秒,全身投入到科研中。”王炳科说。

想要快速复制和高效利用一头最优秀的母牛,克隆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进驻灵武白土岗养殖基地后,王炳科及其团队马上对散落在不同养殖场内的种子母牛进行“全国海选”,夜以继日地加快开展性状评估。

最终,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了一头高产长寿的“超级奶牛”,终身产奶量接近100吨,年均单产达18吨,且能产4胎以上。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王勇胜说,这样的奶牛,10万头中可能只有那么一头,所以这头“超级奶牛”非常宝贵。







开辟新赛道 攻克奶牛育种“卡脖子”难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师生团队利用克隆技术,抢救性地保护这头稀缺的种质资源。他们采集了这头优秀奶牛的耳缘组织,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再通过核移植生产克隆胚胎,进而进行胚胎移植及妊孕。


2023年1月,灵武白土岗养殖基地传来捷报:3头克隆牛陆续出生了,首头小牛犊体高78厘米,体重57公斤,健康状况良好。这是国内首次将体细胞克隆技术,用于“超级奶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一头“克隆奶牛”的出生给了王炳科及其团队极大的鼓励和信心,他们正酝酿着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在几年的时间内,利用克隆技术将这些分散在全国的“超级奶牛”种质资源保存起来,并进行快速扩群,建立国内超级奶牛核心群体,从而开辟良种奶牛繁育新赛道,为破解我国良种奶牛长期依赖国外的“卡脖子”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时至今日,宁夏奶产业育种的脚步从未停止,新技术不断更迭,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丰富着老百姓的餐桌,满足着消费者的需求,也擦亮着宁夏“黄金奶源地”这一招牌。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来源:银川日报

监制:叶乐凯

责编:罗

编辑:寇莉苹







银川日报
打造宁夏权威、公信、深度政务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