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
H3204教室座无虚席,
第253期任重沙龙活动顺利开展,
王旭老师通过解读神异世界和空间想象,
引领我们走进《山海经》,
感受其中的神奇与奥妙,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山海经》中奇幻的地名、奇异的生物,到它作为早期中国地理学、神话学的重要资料,再到它如何激发了无数创作者的灵感,王旭老师带领听众穿梭于古代与现代之间,重新审视这部经典之作的多重面貌。不仅深入探讨了《山海经》这部古老文献的成书背景、内容特色及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还揭示了它如何跨越时空,影响后世乃至今日的文化、文学与艺术领域。
一、跨越山海、独树一帜
——《山海经》的历史背景
《山海经》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得到新认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典籍丰富,这些连绵不断的典籍使得中华文明在世界古老文明中独树一帜,主流的文化精神延绵至今没有断绝。
王旭老师指出,深入研读《山海经》这样的经典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窥见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发展脉络。
《山海经》的“经”本意是跨越界限的意思,它同《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全书分为《山经》、《海内》、《海外》及《大荒经》,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其内容丰富多样,编纂方式独特。
从古至今的学者,包括鲁迅以及复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开创者谭其骧先等学者,都在关注山海经的成书年代。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该书大致形成于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经西汉刘歆整理,最终定型为18卷,东晋郭璞作注,成为流传至今的标准版本。
二、包罗万象、连续完整
——《山海经》的内容特色
《山海经》以五个方位为经纬,记录了山川河流和神异的故事,如西王母、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奠定了华夏的世界观、神话观和方位观。展现了古代人对未知的好奇与对自然的敬畏。此外,是《山海经》的质朴性,体现在古代人民的口头传统和实地考察的特点,例如书中描述了各种祭祀仪式,以及不同地方的物产和民俗。同时《山海经》出现的许多数字体现了观念的广泛性。《山经》与《海经》、《大荒经》的差异也体现了其连续性。
三、艺术瑰宝、灵感源泉
——《山海经》对后世的影响
对于《山海经》的性质,历代学者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它是巫蛊之书、地图之书或志怪之书等,而我们只需要知道这是一部具有智慧的典籍,它对后来的文学、艺术乃至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著名作品如《西游记》、《镜花缘》等从中获得灵感,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山海经》也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灵感。我们可以找一些明清时期的绘画版本,将图片找出来形成一个图集,和现在我们要进行艺术创作进行比较,可以用现在的技术给它填充色彩。
讲座结束后,王旭老师还就“《山海经》的当代化演绎”与“《山海经》的跨学科研究”两个话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强调,应更多地探索《山海经》在现代文化中的应用,同时指出需要联合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共同开展深入研究。
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山海经》描摹的神异世界令人神往,《山海经》呈现的空间想象使人浮想联翩。
本次讲座通过对《山海经》的深入探讨,不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国画卷,更开启了一场关于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之旅。
我们鼓励每一个热爱文化的人,跟随《山海经》的脚步,探索那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世界,从中汲取智慧与灵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案丨叶嘉莹
排版丨叶拉贝
审核丨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