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二月,经过黑色星期五,我忽然意识到,又到了挪威人一年一度圣诞大采购的日子了。在挪威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疑惑:普通的挪威家庭,究竟是怎样互相送礼的?尽管人人经济独立,但也绝对不可能像电视里那样,一到了圣诞日就每个人忽然端出一大堆礼物来互相交换。这次借着和同学一起写咖啡博客的机会,仔仔细细问了个清楚。问完才发觉,原来哪个国家过节,这种礼尚往来的事情还都挺复杂的。
在开始送礼之前,需要简要地介绍一下家庭背景。同学家是三兄弟,他老二。大哥是医生,他是程序员,老三是民航飞行员,父母亲各自有工作,父亲在公司做高管,可以说是非常正常甚至体面的挪威中产家庭了。爷爷奶奶外婆健在,外公去世,但是据说外婆性格比较孤僻,所以来往不太频繁。三兄弟中,哥哥有一个长期的未婚妻,并计划在明年结婚。同学和小弟目前单身。
尽管这个家庭结构已经相对简单,但从我同学的角度看来,送礼主要有几对关系要处理:他们和祖父母,他们和父母,他们兄弟之间,以及他们和大哥的未婚妻。同时在他们不用操心的背后,他们的父母还要负责和祖父母的往来。
同学的爷爷奶奶经济条件比较好,他们的爸爸还有一个弟弟,这个叔叔还有两个孩子,也就是说他们还有两个表兄弟。对于这五个孩子,爷爷奶奶每人均会包一个四五千挪威克朗的红包。同学的父母也会给他们每人一个相应的红包,同时对于爷爷奶奶的回礼也是父母亲来处理。按照他的说法是,每年爷爷奶奶拿出来的,比从他们父母那里收到的要多很多,但是他们也完全不在意。外婆也是同理,只是外婆一人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大体和他们父母给外婆的回礼是持平的。
那么从他们三兄弟的角度来看,三人每人都收到了三个红包,一个来自爷爷奶奶,一个来自外婆,一个来自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婆的回礼由父母处理,但是他们三兄弟会凑起钱来给父母买一个回礼。同时三人之间互相还要送礼和回礼。
于是第一个比较微妙的关系出现了,就是大哥未婚妻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按照同学的说法是,未婚妻的这个身份,每个家庭的处理方式都会不同。但因为大哥的未婚妻是波兰人,并且已经在挪威生活很长时间,已经俨然成为家庭的一份子。所以在兄弟间互相买礼物的时候,也会凑一点份子钱–––但是相对少一点。而他和小弟也会单独凑一笔钱给未来大嫂买礼物,只不过会稍微少一点。
第二个微妙的点在于,三兄弟凑钱给父母买礼物,以及互相送礼,大体会提前互相之间约定好额度,这样比较容易平衡支出。比如今年大哥提出,每人凑750挪威克朗给父母买礼物,同时每人互相送750克朗给彼此。于是从同学的视角来算账就是,他们三个每人750克朗给父母,他和大哥每人凑750克朗给小弟,然后他和小弟每人凑750克朗给大哥。最后他们小弟每人凑大约300克朗给大哥的未婚妻。
这个时候,同学的小弟跳出来表示不满了:因为他刚刚入职不到两年(飞行员是一份非常看重资历的工作),同时新买了房子和交了女朋友,手头比较紧张(同时老外也不存钱),于是他觉得每人750克朗的礼物经费过高,但是大哥和同学觉得他就是抠门。麻烦在于,互相平衡的三人之中,突然出现了意见不一致,这就意味着其他两人也要随着他进行调整。
于是就出现了非常麻烦的情况,同学和三弟给大哥买礼物,同学出大头。同理大哥和小弟给同学买礼物,大哥出大头。而两人给小弟买礼物,每人都出更少的钱。而兄弟三人一起给父母买的礼物也因此要面临缩水。于是,在三兄弟共同出钱给父母买的礼物之外,同学和大哥再凑钱买一个额外的礼物——“一定写明这份礼物来自我和大哥,而小弟没参与,”同学说。——就是老外也一样要搞这种明里暗里的弦外之音和话里有话。
原本的礼物清单因为小弟半途的反对而中止,同学又开始新一轮的礼品寻觅之旅。我忽然间理解了为什么每年到了年末,挪威人会花这么多时间来反反复复地折腾礼物,这某种程度上也很符合他们一贯的行事方式——在尽量大的空间内尊重你的个人选择,但是你也要自己掂量自己的选择会在集体和大环境中如何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退回一步看,其实不论中外,所有这些家庭团聚的重大节日,以及种种繁复的礼尚往来,说到底,也不过是在一次次地微妙地丈量和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细微的情感和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