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启动“冲刺年度指标”劳动竞赛以来,一航局各单位迅速部署落实,锚定目标任务,掀起大干热潮。“中交一航”推出“劳动竞赛”栏目,聚焦火热的施工一线,感受昂扬的进取力量。
竞赛目标
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是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满足华南区域原油消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工程。10月21日,项目启动“大干四季度,冲刺年度指标”劳动竞赛,向“12月前完成码头工作平台及工作楼平台主体”的竞赛目标发起冲刺。
夜战攻坚记
11月的广东茂名,海风带着海洋的咸味和微微的凉意,轻拂过茂名港博贺新港区的海岸线,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施工现场,却如同一座不夜城,热度丝毫不减。海面上,搭载着混凝土罐车的施工船舶如同茫茫黑夜中的一颗恒星,源源不断地为“前线”提供助力,码头工作平台的大体积混凝土浇注任务,已来到最后攻坚阶段。
自进入四季度以来,项目迎来码头工作平台及工作楼平台主体、管廊桥主体施工完成等多项节点,向全年生产目标发起冲刺,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劳动竞赛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阶段。
“灵聪、佳壮,问问下一船混凝土什么时候到。”晚上10点,虽早已安排好施工任务,但项目总工杜璐始终放心不下,便来到工作平台浇注现场,与技术主办李灵聪和侯佳壮共同值守。由于施工区域位于港区内侧,临近海域,作业船舶往来频繁,方圆1公里范围内还有建好的栈桥、机房及防波堤等近十余座建筑物,本就有限的作业区域被大大压缩。加之后方库区拌和站与施工现场之间的距离足有3公里,保证浇注任务的连续性必须将其考虑在内。为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项目团队多次召开生产调度会,寻求合理方案。
项目有两大一小平板驳运输船,大船可搭载的混凝土罐车多,但运输时间较长,小船则相反。“我们原计划采用‘一大一小’车轮战的供料方式,小船装料后先行出发,随后两艘大船排队装料后依次出发,虽能较好地保证混凝土浇注连续性,但过程中排队装料的时间无形中拖慢了施工效率。”工程部长李睿说。“这倒是让我想起了我家闺女的小学数学题,不如就把另一艘大船排队的时间掐掉,两艘大船同时装料。”项目调度长徐德强的一番话,让原本严肃的会议室瞬间笑作一团。“没想到施工效率问题,反倒让小学数学题解决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连续性浇注方案最终敲定。
谋定而后动。在改良浇注方案的指导下,当天一早,项目团队全副武装,再度乘坐交通船奔赴现场。在有序的调配指挥下,现场增设施工人员30余人,原本“捉襟见肘”的船舶设备也顺利增加至平板驳3艘、泵车4台、混凝土罐车30余辆,现场攻坚克难的“硬实力”被极大增强。而这,又让现场设备和人员调度成了项目团队新的挑战。
为确保现场高效运转和安全作业,杜璐迅速召开了一次紧急调度会。“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杜璐在会议上强调,“随着人员和设备增加,现场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必须加强安全培训,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安全规范。”李睿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青年突击队负责现场调度指挥,并通过无人机航拍和实时通信,实现对船舶、人员、后方拌和站多现场动态管理。”
在李睿指挥下,一旦某个区域的混凝土浇注进度落后,突击队员们便立即协调附近平板驳的运输路线,优先为该区域供应混凝土。同时,有专人操作无人机,监控施工海域,确保作业船舶安全航行。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施工现场变得更加有序。青年突击队的灵活调度,无人机的空中监控,以及实时通信的快速响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现场管理网络。
众人拾柴火焰高,项目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合力攻坚、迎难而上,这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劳动竞赛,更是一次检验团队施工能力和建设水平的“大考”,“大干四季度,冲刺年度指标”的口号持续响彻整个港区。
素 材 | 二公司
责 编 | 杨 珂
校 核 | 曹瀚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