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年的声音讲述生活
用年轻的心跳感悟人生
开启“青年之声”
带来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项目部食堂里我最喜欢吃的是打卤面,浇头浓郁鲜美,面条筋韧爽滑,一碗面条下肚,一天的疲惫便烟消云散。吃着吃着,沉睡的味蕾悄然苏醒,母亲做的面条味道在记忆里生根发芽、抽枝散叶。
小时候物质匮乏,为了勾起我的胃口,母亲靠着女人的慧心巧思,将普普通通的一瓢面变幻出饸饹、扯面、猫耳朵和面片儿等各种形态,有时还会在面汤里卧俩鸡蛋、加勺肉沫作为“诱饵”。酸汤面更是她的拿手绝活,承载了儿时我对母亲最深的记忆。
看母亲擀面是一种享受。昏黄的白炽灯下,母亲伏在案板前,脚尖点地,双腿绷直,双臂奋力撑起,脊背随着手上的动作上下起伏,一推一拉间,面片就变得薄厚均匀,圆滑规整,在面板上尽情地舒展辽阔。随后,切好的面条在沸水中翻腾,捞出来放在碗里,加入香菜、虾皮、米醋、酱油和香油,再撒一勺猪油炸的葱花,一碗地道的酸汤面就做好了。
那时的我,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新奇刺激的美食,觉得母亲的酸汤面只是天下最普通的手擀面而已,要肉没肉,要菜没菜,过于朴实无华。十几年前,我上学离开家乡,如愿地迈进了外面的广阔天地,也在陌生城市品尝了无数的美味佳肴。但每当夜深人静,孤独袭来之时,我却总会想起酸汤面,那是家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恍然间才发现,那味道早已渗进味觉记忆的最深处,成了一种固执的念想。
于是,在母亲看不见的远方,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起了酸汤面。一样的面,一样的调料,一样的制作步骤,但无论尝试多少次,味道却总是差强人意。这才发现,越是简单的食物,料理起来越需要花更多功力和心思。记忆中的酸汤面,面条爽滑劲道、不沾不连,有着不显山露水的筋骨;汤汁酸而不烈、香而不腻,带着余味悠长的浓郁风情。那个味道,只有母亲做得出。
如何对待一碗面,就是如何对待生活。印象中,母亲也像这酸汤面一样,不张扬,不华丽,在平淡抑或困苦的日子中都能从容自在,找到生活的乐趣。她让我明白,生活像极了这碗酸汤面,清汤白面、平平常常,偶有几滴酱油和香醋调味,酸酸咸咸、锦上添花,但最后落在肚子里的,确是热乎实在。
人间至味何其多,不及一碗家乡面。许是离家太久,愈发思念母亲,只想回到那个生养我的小山村,直直奔进家里,吃一碗母亲做的酸汤面,让那熟悉的味道在心底化开,一解内心细密绵长的思念。
素 材 | 三公司
朗 读 | 付索莹
供 稿 | 李 依
责 编 | 李 业
校 核 | 潘祚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