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地名掌故(9)

文摘   2024-08-15 06:26   江苏  

转自《常熟地名掌故》


二十四、南赵弄

南赵弄,位于古城西南部、虹桥下塘南侧,旧名赵家弄,因弄内有明隆庆年进士、万历年吏部左侍郎赵用贤住宅,故名。《重修常昭合志》载:赵文毅公用贤宅,于九万圩。后属副使钱时俊。《姚志》载:即今南赵家弄。中允赵士春宅,于南赵弄。裔孙潮州知府本嶓居之。子孙世代居此。南赵弄东起书院街,西至健康巷,弄内10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用贤宅。

赵士锦与“甲申国难”

赵士锦,江苏常熟人,赵用贤之孙,明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进士,官工部主事。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八日,由工部尚书范景文推荐,补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守阜成门。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此事件于明朝臣民而言乃天崩地裂之剧变,是年农历甲申,故被称为“甲申国难”。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后,于在京明朝旧臣中选出96名待用,赵士锦亦在列。但其拒不就任,被羁押于起义军将领刘宗敏营中。关押二十余日后,赵士锦终被释放。其逃出京城,“从便门经张家湾至天津”,由此踏上漫漫返家路,日夜风餐露宿,复遭乱兵劫掠,九死一生。是年五月二十六日,赵士锦“抵吴门,拜老母,哭倒伏地,老母抱之起,相持而泣。”然而,赵士锦之悲惨命运并未就此完结。福王朱由崧称帝,建立南明弘光政权,朝野上下对从北京逃回南方之旧臣,或站于道德高度苛责其未能以身殉国,或对其是否犯有“从逆”罪行疑虑重重,一场申讨席卷苏州、金坛、嘉兴、松江、常熟等地,赵士锦亦受牵连。为证己清白,其写有《甲申纪事》一书。

赵士春弹劾杨嗣昌

赵士春(1599—1675),字景之,江苏常熟人,赵用贤之孙,明崇祯十年(1637)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兵部尚书杨嗣昌“夺情”视事不久,竟被崇祯帝破格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仍兼兵部事。为此,少詹事黄道周、给事中何楷、御史林兰友上疏弹劾,皆被下诏狱。赵士春和修撰刘同升(崇祯年状 元) 又上疏。当时,何楷、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林兰友号“长安五谏”。赵士春于疏中言道:“嗣昌墨缞视事,既已罔效。陛下简入纶扉,自应力辞新命。乃阅其奏牍,徒计岁月久近间,绝无哀痛恻怛之念,何奸悖一至此也。陛下破格夺情,曰人才不足故耳。不知人才所以不振,正由爱功名、薄忠孝致之。且无事不讲储材、有事轻言破格,非用人无弊之道也。臣祖用贤,首论故相夺情,几毙杖下,腊败肉示子孙。臣敢背家学、负明主、坐视纲常扫地哉?”崇祯帝读罢大怒,将赵士春贬谪为广东布政司照磨。赵士春与其祖父赵用贤,都是因弹劾当权者“夺情”而被斥责贬官。其祖父赵用贤当年弹劾首辅张居正“夺情”,险些死于杖下。祖孙二人何其相似,受到士大夫们的普遍尊重。后来,赵士春官复原职,终于左中允。


二十五、翁家巷门

翁家巷门,位于常熟古城南部,东起南市里,西至书院街,因清代翁姓大族居巷内,故名。巷西端建有状元坊牌坊,巷北侧有翁同龢纪念馆。巷内2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綵衣堂,2号、4号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翁心存故居。晚清重臣翁心存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其子同龢官至协办大学士,父子“大拜”。又,同龢为咸丰丙辰状元,侄曾源亦为同治癸亥状元,科第之盛,前所未有。

父子帝师

翁心存(1791—1862),晚清大臣,字二铭,号邃庵,江苏常熟人。父翁咸封,官至海州学正。知州唐仲冕见心存有异才,奇之,授之学。道光二年(1822),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督广东学政。咸丰元年,擢工部尚书;四年,起授吏部尚书,调户部,迁协办大学士;八年,充上书房总师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因病乞休,复起,以大学士衔管工部。同治元年,入值弘德殿。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端,入祀贤良祠。著作有《知止斋诗集》。英法联军北犯,天津戒严。心存疏请圣驾还宫,以定众志,力言京师重地,“不可驻外国领事;长江形势不可失;绥芬边地不可捐;兵费不可再偿;传教不可推广;和议难成,宜速进剿。并由部定章程五事,满、汉兵粮折价支给,上下衙门一切陋规概行裁革焉。”主政工部,又疏言:“东南之民向义甚坚,各郡县陷后,流亡渡江者,日夜思招练义勇,克复乡里。请敕曾国藩择能办贼者驰赴通州东台,收拾将散之人心,激励方兴之义旅,进捣苏、常,退保下河。上海一隅赋税所出,宜取江海关无穷之利,以供曾国藩有用之兵。”疏上,皆被采纳。

两朝帝师翁同龢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别署瓶笙、瓶庐居士、井眉居士等, 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之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状元,历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卒后追谥文恭。同治四年(1865)十月十四日,慈安、慈禧两太后谕令翁同龢为弘德殿行走,与倭仁、徐桐充任同治帝师。同龢讲授深入浅出,深得同治欢喜。同龢入值弘德殿期间,还奉命去养心殿为两宫皇太后进讲《治平宝鉴》。给两宫皇太后讲授虽为荣耀,但一旦出错,轻则贻笑士林,重则革职为民、身败名裂。故每次授课前夜,其内容必须温习再三。同治十年(1871),其母许夫人病逝,翁同龢上奏获准回籍治丧。同治十三年(1874),回京复职,再度入值弘德殿。同治十三年(1784)十二月,同治帝病逝,结束弘德殿行走。翁同龢不仅为晚清政治家,亦为著名书法家、收藏家。


二十六、庙弄

庙弄,位于常熟古城西部、健康巷西侧,因弄口对面有城隍庙,故名。《重修常昭合志》载:西山塘泾岸西起虹桥北堍,北出为庙弄,直抵常熟城隍庙前。双相祠于城隍庙弄。祀清蒋文肃公廷锡、文恪公溥。今圮。庙弄南起西仓前下塘,向北经西仓前上塘、中巷至西门大街。

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

蒋廷锡(1669—1732),江苏常熟人,名酉君,字扬孙,号南沙,又号西谷,别号青桐居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生于名门望族,家教甚严,自幼饱读诗书。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蒋廷锡经顺天乡试成为举人,并被举荐为南书房行走。康熙四十二年(1703),蒙康熙帝恩赐,经殿试获赐进士,选庶吉士。次年,至未散馆即任编修。雍正六年(1728),被赐太子太傅,后任《一统志》总裁,主持编修各省志与名宦人物传记。雍正七年(1729)成立军机处时,继胤祥与张廷玉之后,蒋廷锡为清朝首任三位军机大臣之一,直至雍正十年(1732)辞世任上。赐谥号为“文肃”。

雍正元年(1723)三月,蒋廷锡主持纂修《古今图书集成》。此《集成》内容丰富,涵括天文地理、草木山川、人物传记等。雍正二年(1724)五月,蒋廷锡奏请续纂《大清会典》,内容为自康熙二十六年至雍正二年之史事。雍正三年(1725),蒋廷锡在任户部左侍郎职上,留心体访运河阻滞,上书治理河道之方案:“漕运全资水利,宜通源节流,以剂运道。” 南方水乡百姓因此受益匪浅。次年,因蒋廷锡克己奉公,凡事均亲自过目、悉心体察,雍正帝对其十分信赖,升为户部尚书,掌疆土、田地、户籍、税赋、俸饷、财政等事宜。在任户部尚书期间,蒋廷锡体恤百姓疾苦,合理安排粮食赋税,并配合恰当之调度方法,使得当时余粮充足、出陈易新,京中粮仓无堆积腐烂之米,米价稳定。蒋廷锡历康雍两朝,终其为官一生,政事从未懈怠,公正严明,于文教事业、编修典籍等均有参与,受到雍正帝之赏识,所谓“倚赖方殷”,无愧为一代良臣。

东阁大学士蒋溥

蒋溥(1708—1761),大学士蒋廷锡长子,江苏常熟人,字质甫,号恒轩,清雍正八年(1730)二甲第一名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乾隆二十六年(1761)四月,病逝于任上。乾隆帝亲临祭奠,加赠太子太保,谥曰文恪,入祀贤良祠。

蒋溥精心奉职,勤于政事,为乾隆时期股肱之臣。其在任湖南巡抚时,引入江南蚕丝业,教习养蚕练丝之法,使当地蚕丝业大兴,经济发展;治理“制钱”铸制,制定货币标准,规范货币流通,彻底改变民间私自铸钱乱象;洞庭湖边之文洲围,旧时归政府所有,后被本地势族争相抢夺、占为私产,由此经常发生争执,蒋溥亲自前往勘察,筑堤防固,把万余肥沃田亩分给贫民耕种,并规定三年之后开始征税,此后争执停息;岳麓有南轩书院,年久失修,其命人重新整修,并奏请乾隆皇帝书“道南正脉”匾额悬挂于讲堂上,同时延请有名望之士讲学,择选优秀之人进学堂读书,文风大盛,为世称道。

推荐阅读:

《申报》上的常熟——社会1934

《申报》上的常熟——社会1933

《申报》上的常熟——社会1935

《申报》上的常熟——社会1936

《申报》上的常熟——杨圻

《申报》上的常熟——1937沦陷(上)

《申报》上的常熟——1937沦陷(下)

《申报》上的常熟——奋起抗战(上)

《申报》上的常熟——奋起抗战(下)

《申报》上的常熟——沦陷文化

《申报》上的常熟——常熟之狼(上)

《申报》上的常熟——常熟之狼(下)

《申报》上的常熟——天亮前夕(上)

《申报》上的常熟——天亮前夕(下)

《坛上记——常熟记忆2》书稿(下)

《坛上记——常熟记忆2》书稿(中)

《坛上记——常熟记忆2》书稿(上)

《常熟记忆》书稿(上)

《常熟记忆》书稿(下)


常熟记忆
常熟古城、常熟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