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笑得很灿烂的女子是南侨机工。
这是抗战史上一段英勇悲壮的历史,很多人不知道,‘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是由3200余名华侨守护的,10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就牺牲了1000多名华侨,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23岁,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沿海港口几乎落入日寇手里,此时我们急需一条安全的运输通道,于是决定修滇缅公路,可是男人都已上战场,连孩子们都奔赴前线,当下,滇西的20余万老弱妇孺齐上阵,仅用时9个月,徒手在1938年8月打通一条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希望之路。
然而,路修好了,物资还是没法运进来,因为急缺司机和机修人员 。
国难当头,爱国华侨陈嘉庚、李清泉等先生号召华侨回国,仅仅10天,第一批南侨机工便于1939年2月18日除夕夜踏上了救国的征程,据统计,前后总共来自东南亚9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余名华侨,分15批回国与祖国人民一起共赴国难,而其中最小的才12岁。
他们有的第一次踏上故土,有的是新婚不久的丈夫,有的是公司老板或普通职工,有的是小商贩,有的家庭条件优渥偷瞒着家人离开。
一位叫李月美的女子偷偷穿上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前去报名;还有一位叫白雪娇的女孩子,给妈妈留下一封信,说“家是我所念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便义无反顾地离开。
回国前,他们有温馨的家庭、优渥的生活,回国后他们面对的是生死考验。
一是 “险路关”,滇缅公路长这样,九曲十八弯,下面是悬崖峭壁,摔下去不死也残。
二是“瘴疟关”,当时各种疟疾肆意横行,而我们又缺少药品。
三是“雨季关”,一遇上暴雨,道路泥泞坍塌
而最可怕的就是“日机空袭关”,那时的日寇何其嚣张,他们专门成立了滇缅公路切断委员会,先后出动400余架飞机针对滇缅公路狂轰。
为了躲避日寇追击,我们的同胞选择夜间行车,不敢开远光灯,听到敌机声时,还得关掉车灯,把车开到森林里躲避,若不幸染上疟疾,他们就守着物资活活等死。
在这样的公路上运输,如果没有娴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对祖国的一片赤诚,难以胜任。
曲折盘旋的滇缅公路被称为是“支持正面战场、供应抗战给养的生命线”,而对于我们华侨机工来说是死亡公路。
但就是在这样艰险的道路上,他们总共运送军需物资50万吨,汽车1.5万余车辆,不计其数的各类民用物资,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抗战又会是怎样的情景,等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当年回国的3200名南洋机工已经有1/3牺牲。
他们虽然没有身穿军装,手上没有拿枪,到滇缅公路就是他们的阵地。
南侨机工,历经战后70多年的风雨沧桑,默默无闻的他们已渐渐远去,但他们的爱国精神永存!
无论身在何处,他们永远有一颗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