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笔者写了《浅谈心炁门郑子太极垂直轴》一文,有部分读者称这篇文章内容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具体文章请点击下文浏览↓
我尝试性地把本文发到一个四百多人的全国的推手爱好者聚集的群里,群里有一位网名为“华山居士”的传武爱好者在群里作了回复:“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有实际可操作性强。”请浏览下方聊天截屏↓
我查了一下全国心炁门的总群后,确认华山居士不是我们内部同学后,随后在群里向其表达了谢意。
近日,陆续收到同学们的私信问我垂直轴是怎样练出来的,我把练出垂直轴的方法总结一下,并公之于众,望有缘者得之。
虽然读者不明白垂直轴是怎样练出来的,但心炁门内部的同学都能看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的垂直轴的内涵,看懂归看懂,能练出来的应该是极为少数。
为什么我会这样贸然推定练出我说的“垂直轴”是极小数呢?
因为练出垂直轴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靠山功的喂劲,如果脱离靠山功的喂劲环节,再谈练出垂直轴,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今年3月29日在和县林海举办的【推手理念与技巧】首期培训班的学习内容让学员受益颇大,但不少学员苦于接触推手运动时间过短,感觉到陈柏谚老师传的宝贝短时间接不住或者无法全部消化。以熊孙平老师为首的一批师兄师姐们协商后,由笔者组织的【推手理念与技巧】复训班于5月18日至5月20日在和县心炁门太极院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共31位心炁门内部同学参加本次复训。具体文章请点击下文浏览↓
本次复训班的课堂上,笔者将靠山功的喂劲及郑太功法在推手中的应用等宝贵经验进行了无私分享。大家从文章后面留言中可窥一斑。
我们内部同学应该知道靠山功的喂劲最能检验大家平时练功的勤奋程度和功体高低。
课上,在笔者分享靠山功的喂劲前,特意让所有的心炁门老兵们轮流喂我几次,通过喂劲,我立即能确实少数同学平时基本上是没有进行过喂劲训练,也能看出来大多同学的功体非常好,劲也非常整。
但是大家的喂劲都和我要说的练出“垂直轴”的喂劲是“此劲非彼劲”。
诸罗遁叟先生在课堂上提到过:靠山功是练身体的五脏六腑的放松,靠山功还能练出身体的自动的卸力。
那么,我在这里借用先生的话来说:靠山功的喂劲更是练身体的五脏六腑的放松,更是能练出身体的自动的卸力。
靠山功的喂劲更是练身体的五脏六腑的放松这句话好理解,练身体的自动的卸力是什么解释?
我们经常看到太极拳方面的书籍上有某某太极拳名家对弟子说,在练拳或推手中要“松”,有一句话说“松,松,松,一辈子的功。”
在推手运动中,我们的大脑指挥自己说“松”,心里刚想到,还没有到脚上,我们已经被人推出圈了的现象比比皆是。
而我们练过靠山功的人在推手运动中,身体已经产生了自动的卸力后,会有什么效果?就是对方推我时,我们的身体已经自动地把对方推到我身上的力和我们自身的重力卸到我们的脚底。
我正是具备这种能力后,这两年推手水平快速上涨,去年五月份在马鞍山市蓝图推手俱乐部里推手时,拳友们问我的推手水平怎么涨得这么快,我当时极为自信地说是练郑子太极,在大家的应邀下现场还“秀”了几式。
要想早日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就要勤练虎背靠山功,更要勤练靠山功的喂劲。
靠山功怎么练,这里可以忽略,我们这里重点提到笔者我所提倡的靠山功的喂劲。
首先,被喂劲的一方在功体进步快速的同时,也在练两腿如一腿的垂直轴。当被喂劲者倒向喂劲者的过程、直至身体落到喂劲者的手中、直至被对方喂出,我们都放松地领起来,我们一直在练两腿如一腿的垂直轴。
被喂劲者一定要注意两个容易忽视的点,一是身体要领起来,只有领得好,我们的脚下的根才更深。二是要注意放松脚踝,做到了放松脚踝后,才能更好的具备松沉劲。
喂劲者练到什么呢?
首先会接劲,对方整个身体的力量倒向了喂劲者时,喂劲者首先要会把具有对方的身体重量和自身的身体重量一起落到脚底,然后手脚贯穿地用夹脊的力量将对方发出,简单地说是练接劲和发劲。要强调的是接劲时一定要后颈贴衣领的领起来,让自己形成垂直轴,用身体整体的力量去发出对方。
怎样练出前文《浅谈心炁门郑子太极垂直轴》中提到的垂直轴的三个层次?我们进一步来剖析。
垂直轴的第一个层次是指我们的实腿和身体形成一个整体,垂直于地面。具体怎么练?我们心炁门内部的同学都知道。
要想更好的体会到第一层次的垂直轴的感觉,要注意的是头部一定要领起,让百会穴、胯和实脚的涌泉穴为一管道,形成和地面垂直的一根管道,在我们平时教学中表达为为实腿和身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垂直轴。
在我们练郑太三功操根功、行功、熊经功时,我们的两脚永远保持全虚全实,而我们的身体的垂直轴不断进行前后、左右移动和旋转的运动规律。
在我们练郑子太极三十七式拳架时,把我们前面提到的操根、行功、熊经都要装入我们拳架这个容器中,仍然是两脚永远保持全虚全实,在实腿和身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垂直轴的情况下行拳走架。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任何一个拳种的拳式走架可以拆分为三要素,拳式走架的中定、移动和旋转,我们郑子太极三功中的操根练的是拳架的中定,三功中的行功练的是拳架中的移动,三功中的熊经练的是拳架中的旋转。
郑子太极拳架中的旋转和移动的角度方向更为复杂和多变,把三功放在拳架的容器中打磨,拳架的练根和练炁的效果非常明显。
拳架的不断进步可以更好的提高三功的进步,三功的进步回头又反哺靠山功等基础功法,当然三功的不断进步也会促进拳架的进步。
三功和拳架之间会形成螺旋上升的关系。让我们不断的领悟到郑子太极拳架练根、练炁的双重效果,也大大提高郑太体系的养生摄生的效果,也更快地领悟郑子太极垂直轴的核实内容。
再谈谈垂直轴的第二个层次的练法,我们的实腿和身体形成一个整体,不完全垂直于地面。
第二个层次的练法必须从对根开始练,对根中我们不能求输赢。当两人在对根时,我们的两肘平行下坠,夹脊吐气后两个胳膊形成了整体的框架,这样会非常顺畅地把我们的上肢和下肢贯穿一气。
当两人在对根时,我们两个人就是大写”A“字的两个斜竖,必须要把自己领起来,脚下的根会更深。我们还要把对方推我的力和我自身的身体重量一起放到自己的脚底。我们用放松的力量接对方推过来的力量,而不是用蛮力去推。
我们的头部领起来,我们的夹脊吐气后,两只胳膊形成了整体的框架,两只胳膊像是插入了我们的身体核心已形成的垂直轴上,只要一动都是垂直轴在动,只要一转就是垂直轴在转。
这个时候,我们的头部和后脚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垂直轴,我们的前脚反而转化为“虚脚”,这个虚脚可以随时起脚进攻对方。
这个时候我们这个层次的“垂直轴”此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和地面垂直,而是像“顶门栓”一样倾斜方向顶住对方的推力。
我们说垂直轴的第三个层次,垂直轴第三个层次就是我们的实腿和身体虽然形成一个整体,但表现出形态上可以如蛇如莽的任意扭动。
怎样练出第三个层次,我们就要有两种对练方法,一个是接发劲的双人单手打轮、双手打轮练习。其中接发劲严格要求应用行功的要领,两人只要有细微的重心移动,都是两人的劲力不丢不顶情况下的对根运动。
第二个功法就是拔根训练,拔根训练其实就是橐籥功的双人对练的演化。下面有课堂上的视频教学,请点击下面的视频浏览↓
两个人进行橐籥功的对练后,能快速练出自己的“不倒翁”的本领。也就是说练出了“不倒翁”的本领,就已练出了垂直轴的第三个层次,目前笔者我已经练到这个层次,参加过推手复训班的同学们应该是相信我所言非虚。
练到垂直轴的第三个层次时,和别人推手时,身体可以形成“S"的任意状态,且可以如蛇如莽的任意扭动,这时不在乎身体的外形是直还是弯了,更不用在乎身体是否和地面垂直了。
可以这样说,领悟了垂直轴的三层内涵后,我们在推手运动中,可以称之为无往不胜的法宝。您可以和体重200斤以上的又高又大的壮汉推手,几轮下来,能做到气不喘,力不竭。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说懂得了郑太垂直轴的核心要领后,在推手实战中,无论对方体重有多大,力量有多大,只要把对方的来力通过我们练成的垂直轴的管道顺畅地放到脚底,对方体重再大,与我无关,对方来力再大,也与我无关。
我们用的垂直轴理念把对方的来力放到了脚底后,对方推的不是我这个人,对方推的是我们脚下的地球,而与我无关。
再者,我们的身体练出了垂直轴后,身体如棍或者说是顶门栓,把我们的空出来的两手和一脚互相配合,可以轻松打对方的偏锋,也可以退步捋对方而在推手中占优。
下面的视频是捋法在推手中应用的实战案例,请点击浏览↓
我的学生王婷婷,没有太极基础,身体非常差、小身板也非常单薄,跟着我学习郑子太极头尾不到一年,她竟然是我的学生中第一个领悟到郑太垂直轴内涵,并可以应用在平常的太极推手中。
她有一次在饭局前找到身板壮实的青年小伙来推她,她能够轻松地用我们前面说到的郑太垂直轴的核心要领接住对方的来力并轻松地推走对方。
一位太极小白,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取得可喜的进步,可以说是和我们卓越的心炁门郑子太极武学的练根、练炁的直指核心的练法分不开的,更是和郑太武学的独创的垂直轴理念分不开的。
我认为卓越的郑子太极是高效率的武学体系,只要是弄懂了郑子武学的核心内容,哪怕平时难得有大片的练功时间,但我们可以在练功时间上碎片化和生活化,也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功体和水平。
以上为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后面我再写一篇文章,专门谈谈郑太“垂直轴”在推手运动中的实际应用,敬请期待。
购买《郑子太极拳理拳法》请打开下文,文中有购买链接。